APP下载

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2024-12-31孙心李雪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2期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小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研究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全面了解小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学校在小学生思想教育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家庭环境如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念、亲子关系等对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小学生价值观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选取了600名涵盖市区和农村的小学生,问卷内容包括小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习惯以及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参与社会活动的感受等方面,共设计了30个问题。回收有效问卷595份,有效回收率为99.2%。

访谈:通过面对面或电话进行,共访谈了50名教师、100名家长和5名教育专家。

二、小学生思想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是教育方法陈旧:教师依赖传统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二是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思想道德表现的全面评价。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未关注学生心理变化,缺少心理辅导和干预。

(二)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溺爱:家长过度宠爱,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期望过高: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给孩子带来压力。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打骂或过度唠叨孩子,引发孩子逆反。沟通不畅:家长与孩子交流少,不了解孩子需求。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冲突多,孩子缺乏安全感。教育观念不一致:家庭成员教育观念和方法产生的分歧使孩子困惑。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

不良信息传播:媒体中的不良内容和社交媒体的虚假信息误导学生。商业文化影响:消费主义和商业化娱乐活动影响学生价值观。社会道德失范:社会上的不诚信、不文明行为和公众人物的不良行为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三、改进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学校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是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互动性和趣味性。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因此,学校应积极引入和创新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化学习等,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二是优化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育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提高其相关性和吸引力。学校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家庭关系等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此外,教育内容还应包含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是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评价他们的思想道德表现、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这种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首先,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管理情绪、应对压力、建立自信等。其次,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此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情绪管理工作坊等,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五是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与家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本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如家长志愿者、家长讲师等,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是实施教育的关键力量,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此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创新。

(二)家庭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单纯的成绩提高更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尊重其个性和兴趣,不盲目攀比。二是注重言传身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韧,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三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争吵。定期开展家庭活动,如聚餐、旅行、游戏等,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四是加强亲子沟通。每天安排专门的时间与孩子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感受和经历。采用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沟通,避免指责和批评,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五是培养良好习惯。制订合理的家庭规则,如作息时间、学习计划、家务分工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逐步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六是进行挫折教育。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不过分保护孩子,让他们在适当的挫折中成长,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七是合理期望与鼓励。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避免给孩子过大压力。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八是引导社会交往。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培养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的品质。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三)社会环境的改善建议

一是加强网络和媒体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处罚力度。设立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和在线内容的审查和监督。推广网络内容分级制度,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纯净的网络环境。二是规范商业文化。加强对广告和营销活动的管理,限制针对小学生的过度商业诱导。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出具有教育意义和积极价值观的产品和活动。三是弘扬社会正能量。开展各类道德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营造崇尚美德的社会氛围。

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方面,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面对具体情境时,在诚信、责任和关爱他人等方面存在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况。目前学校教育在小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仍存在教育方法单一、内容与现实脱节、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部分家庭存在溺爱、期望过高、教育方法不当、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家庭在思想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学校教育要改进策略,如创新教育方法、优化教育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思想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第二,家庭优化措施,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言传身教、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符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发挥家庭在小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针对社会环境提出的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等建议,具有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能够为小学生思想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综上所述,本研究就小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形成了较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所提出的对策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李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