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端生,“断更”的大才女
2024-12-30马周睿
爱看港剧的“80后”“90后”一定对《再生缘》这部作品不陌生。2002年该剧播出后,不仅叫好叫座,更让孟丽君这个文学人物再次走入大众视线。
事实上,该剧的蓝本出自清代著名弹词小说《再生缘》。作为清代文学经典之作,《再生缘》也是各个传统戏种里的代表剧目,有些剧种甚至是二版、再版、再再版。尽管流传甚广,但很少人知道《再生缘》作者的名字,甚至不知道她其实是一位女性:她是一代才女,却在孤独等待中香消玉殒;她笔下的角色有勇有谋,充满抗争精神,寄托了无数古代女性的人生理想。
这位才女,就是陈端生。
寄托在角色中的人生理想
陈端生的祖父陈兆仑是雍正年间的进士,曾充任《续文献通考》纂修官及总裁。她的父亲陈玉敦是乾隆朝举人,在山东、云南等地任官。陈兆仑一向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曾作《才女说》驳斥腐朽思想。他的孙女陈端生、陈长生在开明家风影响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且都以文学才情见长。妹妹陈长生是当时文豪袁枚的“随园女弟子”之一。
陈端生自幼才华横溢,传说她7岁会吟诗,12岁就已熟读了“四书”“五经”。早年的生活悠逸从容,她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情,也使她得以避免受到传统礼教的约束,大胆创作。18岁时,陈端生开始写作《再生缘》的第一卷,到20岁已完成了16卷。
《再生缘》说的是一段前世今生的缘分,前世的故事缘于东斗星和执拂神姬。玉帝恼怒他们“私语姻缘事”,要他们再去人间走一番,历经劫难,“满却前生夙世缘”。
现世故事发生在云南昆明三大家族之间,大学士孟士元有女孟丽君,才貌无双,云南总督皇甫敬之子皇甫少华,国丈刘捷之子刘奎璧同时派媒人求亲。孟丽君最终与皇甫少华喜结连理,却得罪了刘家,他们娶丽君不成,遂百般构陷孟氏、皇甫两家。孟丽君不服命运的安排,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连中三元,官拜兵部尚书,她与父兄夫婿同殿为臣,巾帼不让须眉。孟丽君还举荐武艺高强的皇甫少华抵御外寇,少华大获全胜,被封为东平忠孝王。孟丽君也因举荐之功,官至丞相。后因酒醉暴露身份,皇上得知,反欲逼其入宫为妃,孟丽君怒气交加,进退两难……
陈端生自述创作初衷不过是“管隙敢窥千古事,毫端戏写《再生缘》”,但细品下来,不难看出孟丽君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女性意识的觉醒——那是18岁的陈端生,对封建礼教、男尊女卑的反抗。
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再生缘》是陈端生为了酷爱评弹的母亲而创作的。她的母亲汪氏是云南知府汪上堉之女,颇具文学素养,也是《再生缘》的第一个读者、女儿的知音。“姊妹联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她每成书一段,便与母亲、妹妹切磋琢磨。
可惜,天公不作美,未及书成母亲便故去了,陈端生撰诗悼念:“自从憔悴堂楦后,遂使芸缃彩华捐。”几年后,陈端生嫁与名门范菼为妻,日子倒也和和美美,“挑灯伴读茶汤废,刻烛催诗笑语联”,写作却没有回到以前的状态。
突变的婚姻,难续的“缘”
生于书香门第,嫁与名门之后,陈端生的人生本该岁月静好。可偏偏命运弄人,“亨衢顺境殊安乐,利锁名缰却挂牵”。丈夫范菼因牵涉到一场乾隆朝科考舞弊案中,被流放至边疆。
丈夫蒙难,陈端生只能独自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陈端生的心境发生重大变化。命运的捉弄让她的情感变得有些麻木,思维也缺少了一点灵气。“暗想昔时欢笑事,如今赢得愁生”,《再生缘》的创作就这样被搁置了。
然而,和现在很多书迷一样,当时《再生缘》的读者也常“催更”。16卷《再生缘》流传到市面上,大家争相传阅,很多读者纷纷向陈端生“催更”,迫切希望看到那位敢于挑战命运的女状元的最后结局。然而,此时陈端生再提笔,已没有往日的意气风发。续写变得十分艰难,从16卷到17卷,陈端生断断续续写了一年,终于写到孟丽君被灌醉了酒,要脱靴查验是否小脚。故事在惊险之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等待。
“悠悠十二年来事,尽在明堂一醉间。” 46岁那年,一直等待丈夫归来的陈端生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最终没能等来期待的“再生缘”。而那部未完成的著作,后由女作家梁德绳续稿3卷,再由女作家侯芝整理为80回本。
此后,《再生缘》改编衍生本无数,先后经陈寅恪、郭沫若两位大家挖掘、整理,后世将陈端生半部弹词《再生缘》与《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
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
与《红楼梦》一样,《再生缘》的续写总无法代替原著。在梁德绳续写的版本中,孟丽君以公主的身份,嫁给皇甫少华为妻,生儿育女,阖家幸福。这样的结局不免落入俗套,有些偏离陈端生当初写作时的设想与心路。孟丽君与陈端生一样,一个逆转不了自己人生的轨迹,一个没能延续自己人生的浪漫传奇故事。
但这一缺憾并不影响《再生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陈寅恪总结其为“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也”。这部洋洋洒洒60万字的鸿篇巨作,文辞华丽优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间以说表,“属对律切”;叙事结构上,孟丽君、皇甫少华、刘燕玉、苏映雪等多条线索交替并进,时有汇聚,杂而不乱,尤善描绘人物心理,以细致深刻见长;情节设置上,布局独具匠心,重头戏铺陈层层展开,比箭、招亲、朝堂论战等复杂场面以点带面、高潮迭起。
当然,《再生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陈端生写出了古代女子的宿命和抵抗宿命的勇气。她借孟丽君之口,在“孟丽君花烛潜逃”一章节中,表达古代女子虽有鸿鹄万里之志,但难以在现实中展露。诗曰:“洁身去乱且潜逃,跋涉艰难抱节高。定要雄飞岂雌伏,长风万里快游翱。”
小说中,孟丽君用奇特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社会的女性观,就像郭沫若评价她:“挟封建道德以反封建秩序,挟爵禄名位以反男尊女卑,挟君威而不认父母,挟师道而不认丈夫,挟贞操节烈而违抗朝廷。”这样的观念突破由女性作家来完成,更为小说的社会和思想意义增添了一层特殊色彩。
陈寅恪同样对《再生缘》推崇备至,他曾评价该作品:“年来读史,于知人论事之旨,稍有所得……恍然知再生缘,实弹词体中,空前之作。”
可以说,孟丽君是文学里的大女主,陈端生是现实中的女斗士。她们的人生故事都在未知中戛然而止,但或许,对她们来说,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编辑 余驰疆 / 美编 徐雪梅 / 编审 张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