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跨学科学习探究

2024-12-29殷思凡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2期

[摘 要]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境脉课堂观照下实施跨学科学习,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情境性、目标性、逻辑性和启发性。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一课,通过创真实之境、融学科之力、搭活动之链三个策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境脉课堂;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4-0066-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提出了“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可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学习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但在跨学科学习实践中,面临着拼学科、偏学科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常常被牵着鼻子走,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而境脉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情境脉络,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载体和来源,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境脉课堂与跨学科学习的内涵

(一)境脉课堂的概念

“境脉”是一个组合词语,“境”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建的学习主情境,相当于一个学习场,而“脉”就是在情境推进过程中将各个点串联起来的知识脉络。“境脉课堂”就是指教师运用有序、契合主题的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的若干关键点有机衔接,将看似碎片化的知识寓于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将情境线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线的课堂。

(二)跨学科学习的概念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新课标中有明确的定义:“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特点

1.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内涵

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指教师挖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设计具有逻辑结构的实践活动,并将此活动有机融入真实有趣的主题情境之中,形成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情境脉络,引导学生在此情境场域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言语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 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特征

(1)目标性

课堂是根据教学目标而建构的,也是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推进,都应该有学科本位意识,以单元语文要素以及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依托,有主旨、有方向。只有在这种强烈的目标意识的驱动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2)逻辑性

在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情境的生活逻辑性以及活动的学科逻辑性,即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创设富有生活逻辑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在设计跨学科学习的活动任务时,要认真梳理学科原理、学科思维和学习路径,有序整合多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引导学开展综合性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启发性

学生是课堂教与学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主题情境的创设、情境脉络的搭建,还是跨学科学习活动的组织,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实践,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索

现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为例,探索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路径。

(一)创真实之境,深化学习体验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跨越语文学科领域,主动联结多学科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突破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提升思维能力,在思维进阶中提高言语实践能力。根据这一需要,教师应在课堂中创设真实情境,为学生建构主题学习场域。教师可从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入手,联系学生校园生活、已有认知、兴趣爱好等,创设真实的主题情境。真实的情境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但一定是以学生为主,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帮助学生建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的情境。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童年”为主题。教学该单元时,我创设了“制作快乐储蓄罐”的主题情境,旨在带领学生在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在成长中回忆童年的快乐,收获成长的乐趣,促使学生向上、向善、向美发展。其中的《童年的水墨画》一文,由“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儿童诗组成,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快乐的生活场景。在“制作快乐储蓄罐”大情境的统领下,我设置了三个贴合主题情境的子任务,分别是“我是快乐读书娃”“我是诗画小达人”“我是创意诗画家”,引导学生在一幅幅生动的水墨画中,在一首首充满趣味的儿童诗中,再现乡村儿童生活的场景,感受乡村儿童的天真与活泼、自由与快乐,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之后的创意表达积累素材。

教学伊始,我便揭示了单元主题“一起收集快乐,制作‘快乐储蓄罐’”,并向学生展示了我的“快乐储蓄罐”。我以笔记本为载体,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童年的快乐与美好。学生看到这个极具个性化的“储蓄罐”,都兴致勃勃,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美好童年记录在册。这样的主题情境贯穿整堂课,成为学习的主线。它一方面串联起多个学科,使教学环节更为自然,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个人素养;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高效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融学科之力,提升综合素养

跨学科学习是学生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能力或思维,通过一定的载体(如主题、现象、问题、产品等)形成整合性的知识理解的过程。根据这一界定,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合适的融合点,既注意多学科目标的融合,又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本位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一系列的学习问题的能力。

1.融音乐元素,涵审美情趣

《童年的水墨画》是由三首富有童趣以及画面感的儿童诗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根据儿童诗的特点,我在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在课堂伊始,我播放儿童歌曲《捉泥鳅》,鼓励学生跟唱。这首歌曲韵律感强,节奏鲜明,营造了浓郁的课堂氛围,能为后面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当学生深入学习《溪边》这首诗后,熟悉的旋律又响起,我用《捉泥鳅》这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跟着旋律,用《溪边》的内容来填词歌唱。学生在愉悦的歌曲节奏中,将《溪边》的有趣画面,通过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诗歌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儿童诗的韵律美,而且调动了自己童年的快乐回忆,为后面的创意表达积累了有用的素材,“一起搜集快乐,制作快乐储蓄罐”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2.融美术学科,提关键能力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背诵、圈画关键词、理解重难点等,教学方法生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我抓住水墨画这一关键融合点,链接美术学科内容,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瓶颈。在开展“我是诗画小达人”这一实践活动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溪边》,圈画出诗中画了哪些景物;接着,引导学生在任务单上构思《溪边》这幅图的布局,思考景物该画在哪里;最后,让学生思考最想画的景物以及为什么这样画。在此任务情境中,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思考,思维得到启发,自主融合美术学科的构图能力和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词句理解能力,突破了诗歌的理解难点,获得了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搭活动之链,助力言语实践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以一个个学习活动为载体,进行逻辑串联,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形成学科合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向的是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创设主题情境,找到跨学科融合点后,要设计有关联性、进阶性的活动任务,从简到难,通过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活动支架,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图示,建构知识框架,助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实施“我是创意诗画家”这一跨学科学习任务时,我设计了三个有关联的学习活动:忆童年、听趣事、写趣事。在“忆童年”活动中,我通过“朗读诗歌,寻找水墨画”的子活动,让学生寻找三幅水墨画名称的规律:以童年趣事发生的地点命名。之后,我出示“雪地打雪仗”“操场撒欢”“果园采水果”这几幅水墨画,让学生分别说说画中的景物以及儿童们的活动,并试着给水墨画取名。这一活动意在唤醒学生的童年回忆,让一幕幕童年趣事如放电影般在学生的头脑中放映,为后面“创作童年水墨画”积累创作素材。在“听趣事”活动中,我播放与其中一幅水墨画相对应的儿童诗,引导学生将其与《溪边》进行对比朗读,找出两首儿童诗的共同点:有景物描写、有人物活动、有修辞手法,篇幅短小,个别句式押韵。这为“写趣事”活动的开展搭建了支架,奠定了知识基础。在“写趣事”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回忆童年乐事,先给记忆中的“水墨画”取个名字,然后动笔写写童年趣事,最后给诗作配上插图。活动中,我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融合,充实了学生“快乐储蓄罐”的内容,照应了主题情境。

在三个活动的层层推进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教师在设置活动任务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境脉课堂观照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通过创设主题情境、融合多学科知识和引导思考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刚平.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设计思路[J].课程·教材·教法, 2022,42(9):53-55.

[2] 杨宝权,袁林.例谈化学教学设计之情境线索[J].化学教学,2020(9):41-45.

[3] 王崧舟,崔丽霞.生活即语文 世界即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2(36):20-26.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