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情境问答中滋长语文素养

2024-12-29何佳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2期

[摘 要]修订后的一年级上册统编语文教材进一步优化了学习内容,统筹语文实践活动,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比尾巴》一文时,教师要立足单元整体,明确课文的教学价值,并基于单元真实的学习情境“小精灵的智慧比赛”,设置本课的学习任务 “尾巴比赛”,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朗读、思考、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理解动物多样化的特点,不断积累语言,获得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产生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教材修订;语文素养;单元整体;情境任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4-0005-04

修订后的一年级上册统编语文教材,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它进一步优化学习内容,调整课文的编排位置,统筹语文实践活动,有意识降低学习难度,帮助新入学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本文基于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整体编排,对《比尾巴》一课的编排意图、教学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立足单元整体,明确文本学习价值

相比修订前的教材,修订后的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选文、人文主题上均有所调整,突出了“奇思妙想”的人文主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同时,将语文要素确定为“读好长句子”。《比尾巴》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承担着落实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任务。

(一)文本内容的特色

《比尾巴》是一首儿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6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文章出现6个问句,教学重点是认识问号,会读带问号的疑问句。第一、二节是儿歌的前半部分,通过三个问题与三个回答,描述猴子、兔子和松鼠尾巴的独特之处;第三、四节是儿歌的后半部分,同样采用问答的方式来描绘公鸡、鸭子以及孔雀尾巴的特征。整篇文章使用统一的句式结构,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感,易于学生诵读;且语言简洁清晰,充满趣味性,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

(二)语文要素的内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读好长句子”。《比尾巴》一课的教学,要读好问句,为读好长句子做准备。这既能降低学生学习长句的难度,又能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和句号,学会数句子。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现象;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逗号、句号和问号的不同停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为后面读好长句子打下基础。

(三)人文主题的体现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奇思妙想”,重在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比尾巴》一课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动物生理特点作为题材,通过对比的形式进行问答,引导学生理解动物尾巴的长短、形状、弯扁、好看等,关注自然界动物的多样化和个体特征,体会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比较,以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设置情境任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本课通过问答的形式描述森林中动物尾巴的特点,富有童话色彩和儿童情趣。在学习时,学生对这种具有童趣、奇幻的主题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学习兴趣。课文中,比较尾巴的外形不同、作用不同,具有明显的思辨色彩,体现了独特的生活理解和智慧。因此,基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奇思妙想”,教学时,教师要先将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比尾巴》《乌鸦喝水》《雨点儿》作为一个整体,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小精灵的智慧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谁的尾巴最特别,谁的方法最聪明,谁的选择最厉害吧。请会思考的你一起来当裁判哟!”再设置本课的学习任务 “尾巴比赛”,看看谁的尾巴最有特点。这样,通过代入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角色——比赛裁判,将文本情境和生活情境打通,让学生真实地体验课文森林王国情境里的情感和逻辑,并帮助动物朋友解答问题。在“尾巴比赛”这一童趣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产生探究、发现自然万物的奇妙现象的强烈愿望。

(一)游戏导入,创设主题情境

1.单元情境创设。小朋友们,大自然的小精灵们可厉害啦,它们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想法。我们去森林里看一看吧。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看看发生了什么——

2.游戏导入。遮住动物身子,呈现小动物的尾巴,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猜错了没关系,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揭示课题。刚刚我们看到的都是动物的尾巴——注意“尾巴”的“巴”字要读轻声。这么多尾巴,这是要干什么呢?(原来是要进行“尾巴比赛”呢)

4.揭题。读课题“比尾巴”。出示“”。看这个甲骨文,你觉得这是课题里的哪个字?

是呀,这个“比”就像两个人在比身高。这个动作就叫“比”。

生活中,我们可以比什么:比谁作业写得快,比谁跳得高……动物王国的动物们可一个个不服气,都觉得自己的尾巴厉害,要举行一场“尾巴比赛”,老虎大王请聪明的你来当小裁判。你有信心吗?

(二)聚焦文本,认读动物名称

1.参赛选手上场。出示学习活动要求。

[1.读一读:请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一圈:请你用圆圈圈出前来参赛的动物选手。]

(1)板贴小动物的名字,认读。

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2)请裁判们认真读好选手们的名字。注意:“猴子”“兔子”“鸭子”的“子”字要读轻声;“松鼠”这个词要反复多读几次,“松”平舌音,“鼠”翘舌音。

(3)下面加大难度。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它们的名字吗?

(4)谁能按出场顺序给这些选手排排序?(全班齐读,指名学生给板贴排序)

(5)结合板贴说一说,参加尾巴比赛的选手有: 、 、 、 、 、 。

2.学读句子中的问号。

(1)读一读第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点拨:每个句子后面都有一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带有问号的句子叫问句。读问句的时候,句子末尾的语调要往上扬,读出问的语气。(教师示范)

(2)指名学生读好第1和第3小节的6个问句。

(三)细读第一部分,发现构段特色

1.小裁判们,准备工作完毕,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圈一圈:尾巴比赛正式开始!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次比赛分为几场?第一场有哪几个项目?

(比尾巴的长、短,比谁的尾巴像把伞)

2.理解“长”“短”的区别。

(1)谁发现这场比赛中有一对反义词?教学“长”和“短”,做动作理解。

(2)根据图片资料,请裁判们判断:尾巴长短比赛谁获奖了?(板贴)

3.理解“伞”的音形义。

(1)结合伞的图片,教学“伞”字。

(2)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出示图片,仿说:

的时候,松鼠把尾巴当作(降落伞/雨伞/太阳伞……)

难怪,课文中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呢!

4.裁判们,是时候宣布比赛结果了。

(1)教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从“三问三答”地读到“一问一答”地读)

(2)男女生互换读第一、第二节。

(3)配上音乐读,拍手读,做动作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自主发现特点

1.第二场比赛开始了,公鸡、鸭子、孔雀又要比什么项目呢?结果怎样?自己读一读第三、第四节,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

2.哪位裁判来问一问大家?(指名读)裁判们,让我们一起来问。(齐读)

3.这里藏着两个生字宝宝,一个是“弯”,一个是“扁”。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弯弯的什么。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看看鸭子的尾巴,就知道“扁”的意思了。“扁”字经常和“平”组合成“扁平”,如扁而平的豆子叫“扁豆”。

4.聚焦最后一句话:“好看”和“最好看”有什么不一样?你能用“最”字说句话吗?(学生练习用“最”表达)原来,有“最”字是要求更高了。那谁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小组合作,用各种形式对读三、第四节。

(五)创造仿说,掌握句式结构

1.裁判们,又有选手来到现场了(出示图1),它们可以参加什么项目?还有什么动物可以来参赛?

2.可以仿照课文中说一说吗?

——的尾巴——?

3.如果能仿照课文用一段问一段答的形式就更好了。(引导学生以三问三答形式表达)

(六)总结内容,积累拓展语言

1.根据板书复习并背诵全文。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到动物王国担任“尾巴赛”的裁判,公平、公正地主持了一场比赛。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玩一玩这种问答式的智慧比赛,看谁的想法最多样、最特别。

3.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动物王国走走,看看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来场“方法比赛”。

(七)学写生字,强化书写要求

比赛真有意思,请小裁判们为其中的猴子书写奖状。(出示图2)

教学生字“巴”“长”。

三、整体反思,凸显素养协同发展

(一)在单元情境中具身体验,促思维发展

修订后的一年级上册统编语文教材强化“单元”概念,注重阅读的整体性,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动物和自然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与生命的乐趣。

在单元整体情境“小精灵的智慧比赛”的框架下,本课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尾巴比赛”。此任务情境旨在通过一系列与课文紧密相连的比赛活动,让学生能够具身体验,化身为裁判参与比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首先,邀请学生扮演比赛的裁判角色,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空间;接着,将文本内容巧妙转化为比赛的不同项目;最后,通过精读课文,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每个“参赛选手”尾巴的独特之处。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本课教学,注重从扶到放,从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发现,通过对动物尾巴特征的提取、比较、理解、判断,以问答的方式给出答案,使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多样化和独特性。课尾,要求学生凭借自己观察与辅助资料,创造性地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生活的意识。在写字环节,将生字融入具体的实用场景中,请学生作为裁判,为比赛的优胜者——猴子写奖状,这是对情境的完善,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一系列整体化、结构化的学习任务推进,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具身认知,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来学习,发展认知经验,丰富学习体验,促推学生思维慢慢地从感性形象向抽象逻辑发展。

(二)在实践活动中浸润语言,促能力发展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中发展学生语感的常用手段和有效举措。本课的语言很有特色,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呈现内容的。朗读时,学生仿佛是在进行互动式的问答游戏,显得轻松、愉悦、富有童趣。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对读形式来增强这种互动体验。

首先,出示6个简短的问句及其对应的答句,引导学生对比朗读,理解问句结尾处的语调应该上扬;然后,师生进行整段的三问三答的对读,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还能增强学生对不同句子的理解,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读好长句子”作好准备。在形式上,通过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拍手有节奏读、做动作读等,引导学生在涵泳中不断增强语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本课教学中,关注识字与生活的联结,引导学生探索造字规律,体现了识字与学文的有机结合。如呈现6个动物名称的读音变化、将动物名称按出场顺序进行排序、“比”的字理与说话训练、“伞”字的音形义理解等,都在努力体现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的有机整合、整体发展。因此,教师应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发现汉字的奥妙,理解汉字与自己生活的联系,并在生活中进行自主积累、梳理与运用语言文字,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