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冰雪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024-12-28侯润雨
摘 要:我国成功申办并举办了北京冬奥会,这一盛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冰雪项目的飞速进步。首都冬季奥运落幕后的首场飘雪季节,对冰雪项目的消费热情急剧迸发,使得冰雪相关的产业经济迎来了明显的增长潮。借力北京冬奥会这一盛事,吉林省加速推进冰雪产业与其他领域的整合,旨在打造世界知名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及产业核心枢纽,助力冰雪产业高品质的持续增长。探究吉林省的冰雪经济发展路径,文章首先剖析了其发展背景,随后探讨了当前吉林冰雪经济的具体情况与面临的挑战,从而推动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冰雪经济 冰雪旅游 冰雪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144-02
一、吉林省冰雪经济的发展背景
(一)冬奥会激发冰雪经济活力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冰上与雪上体育竞技活动,显著促进了冰雪产业的繁荣,为吉林省的旅游行业在冰雪领域注入了强劲动力,带来了明显的增益影响。201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1]。该项政策不仅激发了冰雪娱乐及体育活动的增长潜能,而且为冰雪旅游产业的迅猛攀升带来了新契机。借力北京冬奥会之机,吉林省推动冰雪领域与其他行业的深度整合,致力于打造一个闻名世界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同时崛起为国际冰雪产业的枢纽。
(二)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自2016年起,多部门联合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这些文件在制定发展目标、规划产业策略、明确实施主体和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为冰雪旅游行业的成长提供了明确导向[2]。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吉林省向冰雪经济跃升的任务清单》等政策文件,目的是挖掘并发挥冰雪旅游产业庞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构筑经济扩展的新战略高地。响应国家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倡议,吉林省制定了“积极推动寒带冰雪资源经济”的发展蓝图。吉林省政府发布《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地理位置打造冰雪资源
吉林省位于北纬41°至46°的区间,坐落于东北辽阔平原之上,其东侧与长白山脉相邻,该地区地势特征为东升西降,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斜坡条件,这为打造滑雪与滑冰场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吉林省在地理环境上的显著优越性。吉林省也因拥有漫长的雪季与细腻的雪花质地而声名远播,被誉为全球三大粉雪天堂之一。
二、吉林省冰雪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丰富的冰雪资源
长白山脉凭借其优质的粉雪资源,被赞为国内滑雪场的翘楚,其盛名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北美洲的落基山脉比肩,成为全球三大粉雪特色滑雪胜地之一。吉林省坐拥丰饶的冰雪宝藏,其众多的滑雪场冰雪旅游度假区,源源不断地吸引着众多冰雪旅游迷和运动狂热者纷至沓来。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的冰雪资源单体数量达到89531个,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0.48个。在全国滑雪场里程排名中,吉林省的滑雪场在前十名中占据了四席。吉林省的冰雪运动设施非常完善,包括知名的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长春市净月潭滑雪场、长白山高原冰雪训练基地、通化市金厂滑雪场以及长春市冰上运动中心等,这些场地为滑雪和滑冰爱好者提供了优质的运动体验。
(二)高端的产业发展
吉林省凭借世界知名的三大“粉雪”圣地之一的独特条件,大力促进滑雪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致力于构建完备的冰雪产业链结构,形成“西冰东雪”的发展格局。吉林省借助冰雪体育这一特色,不仅成功举办了诸如中国丝路冰球联盟等国内大赛,还推出了“玩冰踏雪·健康吉林”及“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一连串活动。此外,吉林省还肩负起国际赛事的举办任务,承接了俄罗斯超级冰球联赛等多项国际冬季体育赛事,并且致力于冰雪训练基地的积极建设[3]。长春市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聚焦于打造个人轻量级装备和滑雪场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正积极推动冰雪装备产业在国际间的合作发展。吉林省的产业园区专注于打造雪上运动专用器械,其产品线专为滑雪场地量身定制。吉林省将校园冰雪运动的推广纳入其教育发展规划的蓝图,旨在通过强化人才培养、深入产业研究以及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全方位提升该省冰雪教育产业的发展水平。
(三)庞大的冰雪旅游需求
疫情管控策略持续调整,使得冬季运动相关消费热情急剧增长,从而带动了冰雪产业的显著增长。2023年到2024年冬季旅游,哈尔滨以其独特魅力引发瞩目,不仅揭示了哈尔滨及其所在的东北区域所蕴含的珍贵精神财富,更将此财富转化为把握战略机遇、促进高品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冬季旅游的消费市场围绕着春节这一焦点展开。哈尔滨在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无疑点燃了假期期间的旅行热潮。《2024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披露,春节期间全国旅游住宿预订量较去年同期激增130%,特别是冰雪活动相关预订增长达39%,各类娱乐消费全面上升,消费市场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哈尔滨现象重新点燃了东北冰雪的魅力,激发了网络对旅游的狂热,有效地把网络关注度转换成了线下市场的购买力,助力经济恢复活力。此外,它也催生了全国范围内城市文旅竞争的新局面,触发了一场跨越文化和地域的盛大庆典,也让更多人关注了庞大的冰雪旅游消费需求。
三、吉林省冰雪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特色的冰雪旅游形象
尽管吉林省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却未能打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统一的品牌形象。吉林省的冰雪旅游中,在各式各样的冰雪旅游胜地中,难以脱颖而出[4]。相较于哈尔滨冰雪世界的盛名,吉林省的城市形象缺少鲜明的城市名片,众多游客在提及冰雪之旅时,对其印象依旧模糊,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在对比其他地方的冰雪旅游产品时,吉林省的产品又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这造成了游客的体验趋于一致,未能打造出引人入胜的冰雪旅游亮点。
(二)文化特色挖掘不足
吉林省坐拥丰饶的冰雪资源与文化资源,然而现有文化内涵开发与运用层面尚显不足,未能有效把地域文化独特之处与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导致产品缺失了应有的故事情节与文化深度。哈尔滨市凭借冰雪雕塑、异国情调以及冰雪娱乐项目,成为全球闻名的旅游胜地。吉林省在融合朝鲜族、蒙古族等民族独特文化特质与冰雪旅游产品方面显得不够充分,导致其文化旅游的整体内涵显得有所缺乏,品牌形象也显得不够明确,这使得其发展焦点与品牌独特性难以得到有效展现。吉林省的冰雪旅游品牌普遍存在缺少文化内涵,其品牌发展和经营理念依旧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明确性。
(三)未形成规模化的冰雪产业经济
吉林省正努力构建冰雪产业的全链条发展,但现阶段,该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尽管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推广、冰雪运动、冰雪设备制造及冰雪人才培育等核心领域实现了进步,却未能实现缺少冰雪文旅融合、体旅融合、旅教融合、体教融合等产业要素的交融。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缺乏充分的互补与配合,彼此间的协作与融合还不尽完善,导致不同区域之间尚未构建起一个协同进步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合作联动上,政府机构与企业实体在联合发展的理念上缺乏积极的联合互动意识。内部整合与推动进展迟缓,全局性的策略布局也未见明显成效。在外部交流上,仅限于提出发展构想和公布政策,却未曾触及市场拓展、资源整合以及人才交流等关键领域的深化合作。
(四)缺乏持续的宣传和引导
吉林省积极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和多样化的冰雪文化节庆活动。然而,冬季旅游的宣传力度尚显不足,缺乏持续性与热度,导致市场吸引力未能持久稳固。吉林省的冰雪旅游品牌宣传仍局限于政府推广的范畴,主要依赖节日庆典和团队表演。在运用新媒体传播途径方面显得不够充分,智慧化渠道运用不足,宣传的覆盖面较为狭窄,方式也相对单一。此外,针对目标市场的精准营销体系还不够完善。
四、构建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特色的冰雪旅游形象
构建特色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特色的品牌标识,借助独特的视觉符号来展现品牌的独特之处,帮助游客领略冰雪胜地的魅力,增强消费者冰雪旅游需求粘性。首先,致力于在消费者心中打造独特的个性标识与专属品牌印象,增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差异性,破除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倾向,构筑起区域冰雪旅游的差异竞争模式。其次,提升地区品牌的认知度。以冰雪旅游为中心打造标志性品牌的过程中,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需确立品牌意识,致力于品牌的塑造与提升。需主导拟定提升各主体品牌认知的方针政策与执行计划,优化政策导向,为品牌成长奠定坚实根基。融合品牌认知于产业成长的各个阶段,依据商品特性、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等多重因素,聚焦于提升品牌认知度,打造持久的品牌策略蓝图,孵化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与旅游地标,持续激发冰雪旅游品牌的成长潜力。
(二)完善冰雪产业链式发展
激发冰雪休闲旅游、冰上运动竞赛、寒地文化特色以及冰雪设备制造业的全方位进步,构筑起集中化、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促进产业链协同效应的增强。依托冰雪旅游业的资源整合、地理优势、文化遗产以及政策导向,加强全局观念以形成协作共识,聚焦于项目的扶持、平台的构筑以及产业链的互动,构建合作共进的战略构想,致力于创新链条、产业架构、资本流动的整合,对企业资源进行精细化优化与配置,推动产业链的交流与整合,强化地区间的协作互动,达成资源的融合互通,优势的相互补充,以及合作的互利多赢。重塑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冬季旅游与传统强势行业的整合,聚焦于机械制造、文化创意产业、体育活动等领域,强化产业政策的对接与协作,推动冬季旅游业务在跨区域层面的联合进步。推动市场领域合作共进,强化协同效应。强化市场布局的连贯性与政策整合,推进冰雪资源要素交易市场的构建,激发关键资源互惠互利,助力冰雪旅游产业在市场上实现协作增长。
(三)构建吉林省冰雪经济的冰雪文化
探索吉林省冬季传统遗产,构建以冰雪文化为核心的城市IP,增强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深度挖掘,塑造品牌文化的精髓,融合冰雪新领域,整合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推动冰雪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类文化的交融,这将促进冰上游览向“冰雪旅游+”模式的转型升级。地方政府须深入探究本土文化特质与历史脉络,将冰雪文化内涵融入冰雪旅游品牌的建设中。强化品牌文化的独特识别度,并提高其整体影响范围及内在价值。灵活应对消费市场的波动,采纳独具特色的品牌策略。抓住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致力于在消费者心中打造独特的个性标识与专属品牌印象。
(四)加强冰雪旅游的宣传和引导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推广,全方位地增强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影响力。新兴媒体具体传播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速性、广泛性和全球性等优势,借助短视频、实时转播、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地展现冰雪旅游的细节,全方位满足了各类观众群体的审美与欣赏偏好[5]。新媒体互动渠道的引入,为旅游宣传开辟了创新路径。深化推广活动的品牌宣传战略。运用创新营销手段,打造景区与游客间的深度交融与利益共享新局面,政府需借助微博、短视频等智能化媒介,搭建起复合型营销架构。拓宽品牌影响力,构筑全方位覆盖、细致深入、即时互动的虚拟网络体系,让游客沉浸于互动体验之中。深化客户资源市场,运用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工具对品牌实施综合推广,开展社区营销战略以强化品牌声誉,推进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实现对新潜在客户的深度挖掘。
参考文献:
[1] 李佳,和智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长春冰雪新天地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4(07):1112-1120.
[2] 张海潮.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23-127.
[3] 刘雪松.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寒地冰雪经济体系建设研究[J].税务与经济,2022(02):55-62.
[4] 李悦坤.后冬奥时代张家口“冰雪之城”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策略研究[J].西部旅游,2024(14):69-71.
[5] 郭文尧,刘维刚.数字技术赋能冰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24(06):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