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研究
2024-12-28李欣
摘 要: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是基于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各地积极实践,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而言,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此,文章从“城市塑青年”和“青年促城市”两个层面选取25个三级指标构建起山西省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并对山西11个地级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赋分评价,通过进一步结合我国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对山西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西 青年发展型城市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141-03
我国城镇化逐渐步入中后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呈现双降趋势,发展动力已然不足,迫切需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也同样对人才储备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意味着,在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做好青年工作既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具体抓手之一。在此背景下,围绕城市建设与青年工作的有机结合日益受到重视。2022年4月,中宣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内涵,提出要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推动形成“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将“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正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因此,如何“建立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开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路径”成为当前阶段做好青年培育工作、落实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举措与关键突破口。
一、相关研究述评
关于“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研究,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但其概念源于与之相关的“儿童友好型城市”。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于第二次人类居住会议上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倡议”,旨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创建安全、包容、充分响应儿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区。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发展,社会各界将关注视角从对儿童的关爱逐渐过渡到对青年的关注和保障,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概念由此产生。此后联合国及世界各国陆续开启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结合地方实际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但对青年事务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关于“十四五”时期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纵深实施的意见》《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等文件,为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
纵观现有文献,关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还未形成对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系统性研究体系,但相关理论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7]。而在实践方面,学界与社会相关组织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英联邦秘书处、欧洲青年论坛、美国和加拿大等经过多轮调整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从维度共性上看,涉及频次最高的指标是家庭、教育、健康、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入、就业、犯罪与预防、人口特征、文化8个方面[8]。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指标体系的涉及领域已有了较好的归纳,基于《规划》指导学界展开诸多探索[9-12],在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较好的实践基础。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基础条件、发展要求以及地方特色不同,因此,在不同地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方向和评估标准也不应该一成不变,而是要因地制宜,在符合《规划》提出的大框架下,根据地方情况调整具体指标,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评价体系,在指标体系上体现城市与青年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性。
二、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对我国现阶段关于青年发展型城市相关文件的梳理以及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本文从“城市塑青年”和“青年促城市”两个层面选取25个三级指标构建山西省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1),具体指标说明如下:
宜居。用于衡量城市居住条件与留居环境的适宜性。宜居性应当满足青年对基本住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从居住条件、子女教育、健康保障、生态环境和文娱资源5个层面选取11个指标对城市宜居性进行测度。
宜业。用于衡量城市适宜青年就业创业的情况。就业是青年在城市立足的关键,就业岗位是否充裕、就业保障是否完善、薪资水平是否合理、创业条件是否优越等都是影响青年择城择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从就业环境和创新环境两个方面来考察城市宜业水平。
宜发展。用于衡量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反映青年在城市中的立足基础和成长空间。城市经济活力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最为直观的指标,产业发展潜力能够揭示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城市开放度则与实现区域协调、资源流通等息息相关,因此,从以上三方面考察城市宜发展水平。
三级指标中,国家三级以上图书馆数量数据来源于国家文旅部,A级旅游景区数量数据来源于山西文旅厅,R&D经费与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科技厅,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表示,产业结构多样化通过赫芬达尔指数的倒数测度,具体公式如式(1)所示,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泰尔指数的倒数测度,公式如式(2)所示,其余数据均来源于《山西统计年鉴》。
DIV=1/(1)
RIS=1/×-1(2)
式(1)中,DIV表示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其值越大则产业结构越趋向于多样化,Yi /Y表示i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式(2)中,RIS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其值越大则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Li /L表示i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其他符号含义同式(1)。
三、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山西省各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现状赋分,测度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可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太原市、长治市、临汾市居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得分排名的前列。究其原因,太原市作为省会城市,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政策供给和青年发展平台等,能够解决青年发展需求,因此,在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工作上具有较好表现。长治市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通过多领域全覆盖的主题宣讲和理论学习活动加强青年知识思想武装,多部门联合举办比赛、交流营、培育班等活动助力青年创新创业,积极开展婚恋联谊活动,启动专项基金服务青少年需求,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工作上树立了良好榜样。临汾市致力于以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凝聚引领,连续举办9年的“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临汾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抓手和亮点品牌。
其余城市中,晋城市于2022年6月2日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试点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晋中、运城、吕梁、大同、忻州、朔州、阳泉尚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区陆续开展了与积极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的编制审议工作,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示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现状,本文采用ArcGIS软件对各城市得分数据作可视化处理,基于“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绘制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得分的空间三分位图(图略)。太原市属于第一梯队,长治、临汾、晋中、运城、吕梁、大同属于第二梯队,朔州、忻州、阳泉属于第三梯队。基于此,对于山西省而言,在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应当按照“锻长补短”的思路,鼓励太原市结合实际进一步扎实开展青年工作,树立发展榜样;引导发展势头较好的长治、临汾、晋中、运城、吕梁、大同依据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格局,赋予山西更大的吸引力;对发展较为滞后的朔州、忻州、阳泉给予更多政策引导,加快其建设进程。
四、对策建议
基于对山西省各地级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现状的测度与分析,提出纵深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青年留居保障
一是建设青年安居项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才公寓、产业社区公寓供给力度,保障青年人才安居无忧。同时也要注重解决长期性住房问题,坚持“房子是用来住,而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方式化解房地产风险。二是提供教育医疗保障。在青年人才集聚区域改扩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和医疗中心,拓增教育医疗资源,不断加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性和公平性,切实为青年人才子女入学、就医提供优质资源,让青年人安心扎根、长远发展。三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购买新能源车,因此,要改善绿色交通基础条件,加快完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形成绿色交通体系,切实满足青年绿色出行的需求。
(二)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第一,推动产业结构向多元化、高级化、合理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释放产业发展潜力带动经济增长,激发城市活力,另一方面,以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青年就业压力。通过大力扶持本地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拓宽以商招商的渠道,积极引导本土小微企业聚焦主业、发挥优势,向着“专精特新”企业方向发展,加速培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产业集聚、高端产业链延伸,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青年人到山西就业。
第二,持续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为青年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建设一批青年驿站,积极推广“科技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探索推行青年人才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高校毕业生来晋回晋创业青年可享受一定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分散创业风险,扶持青年就业创业。此外,在推动“最短距离便民服务圈”时,市、县级给予基层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青年创业者的获得感,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大数字化改革力度,推动大数据中心(局)建设,尽快打通各线上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升审批效率。
第三,鼓励青年创新创业,结合城市优势建立一批综合服务型、地产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等新业态青年众创空间,为青年搭建起开放、交流、合作的创业平台,全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高地。通过配备创业导师团队、天使投资人团队,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孵化服务,不断创新孵化模式,为创业者、从业者、投资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高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着力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三)完善引才留才机制
牢固树立青年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加大引才力度,发挥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青年流入城市。实施省内高校学子“晋才留晋行动”,优化高校毕业服务、开放创新创业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在住房、社保、创业等各方面给予奖补,构建本土青年人才“引育管用”衔接闭环政策体系,提高本省高校毕业生留晋比例。同时,探索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计划,试点实行基础研究人才专项给予稳定支持,设立专项人才科学基金,每年遴选资助一批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来山西从事专业性研究,建立青年人才“即时备案制”,提升各类人才项目、科技计划的青年支持比例。另一方面,完善留才体系,增强青年留晋意愿,以发挥青年促城市的作用,形成城市与青年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鼓励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建立差异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和特殊晋升机制,畅通青年人才成长晋升渠道,通过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制度,重点考核培养青年人才的发展潜力,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考核周期,建立完善长周期支持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对青年员工的培养,畅通晋升渠道,为青年员工成长竖梯子、搭台子、压担子,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员工真正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引领青年员工建功立业岗位成才。
(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鼓励各城市出台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行动方案,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青年人的契合度。首先,提升城市“烟火气”,依据城市特色,通过打造经济示范商业街等,围绕多样化的经济业态,发挥本地区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一批消费示范商业街,拓展青年生活娱乐形态。其次,加强特色文化挖掘和开发,充分利用山西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遗产研学产品建设,支持创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立足资源特色,开发多样化健康旅游产品,为青年休闲娱乐需求提供多样化选择。最后,打造绿色生活空间,促进生态与生活融合,通过绿色空间的制度创新,探索开放公园草坪露营制度,将草坪、绿道、林下空间等对露营者开放,在公园引入露天电影、青年主题的博览日、音乐会等年轻人喜爱的时尚活动,匹配年轻一代需求的变化,使公园成为青年人的生活中心。
参考文献:
[1] 邓海建.降点房价让城市与青年更友好[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6(01):11.
[2] 朱峰.“新一线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政策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06):78-85.
[3] 任泽平,白学松,刘煜鑫,等.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1)[J].中国青年研究,2022(02):85-100.
[4] 聂伟,蔡培鹏.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社会质量对青年获得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1(03):53-60+119.
[5] 胡小武.找准青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发力点[J].群众,2022(02):55-56.
[6] 李雯靓,李淼.省级层面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的难点与实施路径[J].青少年学刊,2022(02):55-63.
[7] 单菁菁.激发青年发展型城市创新创造活力[J].人民论坛,2023(01):74-77.
[8] 徐振强,汪静如,马效,等.基于国内外经验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标体系[J].中国名城,2022,36(06):3-9.
[9] 闫臻.青年友好型城市的理论内涵、功能特征及其指标体系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2(05):5-12.
[10] 叶爱山,邓洋阳,龚利.南通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水平的比较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19):73-76.
[11] 郑德高,闫岩,廖航,等.青年发展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建设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22(S2):33-39.
[12] 徐佳雯,陈雨露,司术明,等.苏州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