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整改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运营管理
2024-12-28李洪霞
摘 要: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医院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逐渐增加。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整改工作对于提升医院运营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分析医院内部审计整改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可行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审计 审计整改 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2-125-02
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是指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系统、本单位实施的一项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卫生健康行业内部审计基本指引(试行)等7个工作指引的通知》,进一步指导规范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更体现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整改工作是保障审计监督是否到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审计整改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五十二条专门增加了审计整改的内容。审计整改工作对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审计整改过程中,存在审计整改机制不完善、审计整改不彻底、整改难、整改效果差等情况,影响医院运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通过采取可行性的优化措施,保证医院高质量运营发展。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整改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制还不完善
部分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机制还不完善,如尚未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医院“一把手”未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未单独设立审计部门、未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内部审计人员。
(二)内部审计问题整改机制不完善
部分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未能跟上业务发展步伐,流程不规范,未形成完整的内部审计问题整改质量控制机制,如内部审计问题整改责任不清晰,涉及需多部门协调整改的问题,未明确主责部门;审计部门未及时将审计整改结果的认定反馈被整改部门等。
(三)内部审计人员人手不足、综合素质不强
部分公立医院未按照《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配置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人手不足,未能及时跟进审计问题的整改。尤其是国家开展医疗反腐行动以来,针对公立医院的巡视、检查以及专项审计工作剧增,审计人员配合外部审计的同时还要完成内部日常监督工作,审计整改效率不高。
(四)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质量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强,提出的审计整改建议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整改难度增加,影响审计整改的质量。整改执行力度不足,当审计发现问题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整改跟踪和监督机制,整改措施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五)信息化水平滞后
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较低,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整改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未能将审计整改结果与内控信息化相结合,未能将整改措施以信息化的手段嵌入业务管理系统。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整改的策略与措施
(一)完善审计整改领导机制
医院党委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党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以及对内部审计问题整改的监督。医院要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任主任,院长任常务副主任。内部审计委员会每年度定期听取审计部门汇报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并协调解决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医院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按照规定设置专职内部审计岗位,安排专职人员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二)优化内部审整改计制度与流程
根据医院业务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与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制定《医院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制度》,对审计整改实行全过程管理。一是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整改事项实行台账管理,台账明确每项审计查出问题的依据以及整改建议、审计整改责任人、整改部门、整改期限、整改结果、整改佐证材料情况等,按照一事一号的原则进行挂销号管理。二是整改部门按照审计整改事项台账以及审计整改建议,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工作,按时向内部审计部门报送审计整改报告(外部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期限为90天,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期限为30天)。三是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整改结果进行判定,通过询问、检查、观察、分析、重新计算等方法对审计整改结果进行判定,将整改结果分为已整改、阶段性整改、正在整改、未整改。在整改期限内对审计结果认定判定为已整改的事项予以销号,对审计结果判定对阶段性整改、正在整改的事项每月跟踪审计整改进度,直至完成整改。对于未整改的事项,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整改部门责任人沟通协调,内部审计部门协调后仍然拒绝整改,如确实属于敷衍、拖延或推诿整改,按规定程序移交院纪检部门、人事部门研究处理。
(三)配齐配强内部审计人员并提升审计综合能力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医院应合理配备复合型专职审计人员履行内部审计职责,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财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经济、法律、工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审计报告质量,保证审计整改建议的专业性与可操作性。医院应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与培训,每年度至少安排1~2次的外出培训或与同行业审计人员的交流,深入学习国家最新的审计要求、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实践经验,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跨部门合作与沟通能力,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服务职能,让被整改部门认识到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协同工作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整改工作的落实。内审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知识面的广度,在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不断学习跨专业的知识与理论,努力成为综合性、复合型审计人才。
(四)加强审计整改跟踪监督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大整改执行力度,建立整改工作的跟踪、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执行,并对整改效果进行持续评估。医院主要负责人为审计问题整改第一责任人,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审计整改工作,明确整改任务与职责,健全沟通协作机制,通过督导、检查、跟踪等方式,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内部审计部门对各相关部门的整改报告及整改相关的佐证材料进行审阅、检查、重新计算、分析等,并通过深入部门、科室实地观察、外部调查等方式判定整改结果,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内部审计部门每月定期汇总未整改完成事项清单,同时向相关部门发送专项审计发现问题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各部门一周内反馈每月的整改进度。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整改情况不定期开展项目后续审计,实现后续审计“常态化”,争取审计一个项目,规范一类工作,促进审计问题整改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部门加强联动,不定期督导相关部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提高各部门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五)强化审计结果与整改的运用
医院逐步建立健全审计通报制度,经医院负责人批准后在适当范围内通报审计结果及审计整改情况。如整改工作涉及多部门,整改难度大、范围广时,由审计部门组织召开审计问题整改协调会,将部分审计结果在整改协调会上进行通报,并对审计查出问题讨论研究,确定相关部门整改的举措,形成整改方案。通过协调会的形式交流沟通,避免将时间浪费在纸质的交流沟通中,节省审计整改时间,提升审计整改效率。加强内部审计整改结果的应用,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整改工作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整改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适当的惩罚。内部审计整改结果与医院绩效考核、干部任免等相结合,提高全院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
(六)信息化助力审计整改实效
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积极引入先进的审计软件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审计效率和整改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将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与内控信息化相结合,嵌入到医院的重要业务活动和关键环节,从源头保证整改的效果。如针对审计发现存在未签订合同而进行付款的问题,通过将合同系统与报销系统相关联,未关联合同则无法进行报销,从根源上整改此类问题。如审计中发现存在未有采购申请直接进行付款的问题,将采购管理与合同管理、报销管理系统相关联,未关联采购申请,则无法进行合同审批,未关联采购申请与合同审批从而不能进行费用的报销。通过将整改措施及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通过内控信息化促进审计问题的整改。
三、结论
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整改作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也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保障,做好内部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对于助推医院科学运行、防控运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公立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从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审计整改机制、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审计整改的跟踪管理、强化审计结果与整改的运用、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内部审计整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永萍,吴伟,俞濮阳,孙艺梅,夏君钰.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21(04):60-62+68.
[2] 吴秀龙,李舒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浅析[J].当代会计,2019(07):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