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明和平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世界意义

2024-12-28李雪

经济师 2024年12期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潮流大势,总结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承,多次强调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站在全人类进步的高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智慧。在《第二十六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会议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刘波探讨了中华文明和平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世界意义。

本刊将刘波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本刊:中华文明和平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世界意义。

刘波:全球化时代一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一定会具有世界性。一种人类文明形态是否具有世界意义,“主要取决于它是否为人类文明应对所面临的人的存在方式的矛盾与危机作出 了自己的贡献,它能否成为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它能否为人类探索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宽广格局,人类文明新形态既立足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着眼于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示范和中国担当,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第一,为世界各国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全新选择。走向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追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分表明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大经验就是要独立自主地走好自己的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世界奇迹,疫情形势下的“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更加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多个层面已经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彻底打破了二战以来西方世界所极力鼓吹和宣扬的“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以及“普世价值”等有关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谎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无可辩驳的伟大成就和巨大成功向世界宣告: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绝不仅仅只有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这一条道路,所谓“普世价值”也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唯有0e050c32ff4e6122c106ae0367fba5ae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成功并有可能因此创造出新的文明形态。这对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自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而言,是极其重要的经验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种文明新形态尤其是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文明发展也会产生方法论层面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必然会促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来学习、借鉴中国的改革方案和发展模式,籍此通过不断拓展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道路,探索建设富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当然,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不是要求别国复制照搬中国,中国更不会把自己的发展模式输出强加给别人,而是在自我展开过程中呈现面向未来更多开放性。

第二,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过于强调物质核心价值作用,必然在逻辑上演绎出权力大小差异导致的“不同文明的冲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内在准则。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扬弃资本逻辑的文明冲突,探索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人类文明本身就是多元文明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并不必然导致文明之间的冲突。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丰富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道路、基本模式和各种创新方案等,而且因为中华文明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命运与共、天下和合、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始终奉行天人合一的哲学世界观,始终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诸如以上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为当今世界人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与相互借鉴提供了中国智慧。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以自身的创造丰富了人类文明内涵。随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不断增强,会赢得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多的“点赞”。

第三,为国际关系民主化提供了规则保障。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就新在它倡导用民主的方式处理国际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西方国家凭借着自身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秉持“强权即是真理”一贯思维,奉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应对全球性挑战内在要求。中国政府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始终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赋予文明新形态的国际法制度保障。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民主化不但有利于打破既往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逢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和因此产生的“冷战”思维定势,而且同时这也有利于创造不同世界文明形态民主对话、平等交流、和谐共生的文明新样态,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中国一直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进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社会民主共同体建设,用“真正的多边主义”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第四,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的全球治理思路。“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历史的宏大叙事构筑起了一整套开放包容、命运与共的新的思维范式和表达方式,展现了现代化道路的共性与个性,给全球治理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得益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展现了中国的文明担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从应对气候变化到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从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发展到促进国际反恐合作,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际倡议的不断落实和全面推进,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以“天下一家”的文明新形态、新情怀,尽己之力,贡献世界,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的责任担当。

本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基因的当代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战略文化向更高层次纵深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在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安全、繁荣、交流、环境治理方面发挥着积极的长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