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一道题”到“解一类题”
2024-12-27全威帆
编者按
为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成都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蓉城先锋”党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实施“蓉城先锋·聚力兴蓉”等4项行动。
当前,成都正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措施》系统安排机关企事业单位、“两企三新”等不同领域,在职、离退休等不同群体,区分8小时内、8小时外不同场域,分类搭建“蓉城先锋优营商”“蓉城先锋·国企担当”“蓉城先锋·优教成都”行动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作用发挥载体。本期“党旗飘飘”栏目继续聚焦各区(市)县发展一线,看广大党员如何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拼经济、搞建设贡献先锋力量。
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体量最大的园区,以“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等为抓手,组织广大党员深入产业培育、项目招引、企业服务等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靠前研究工作、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成都宜泊科技有限公司在打造“车路云一体化”AVP(协同自主代客泊车)场景时遭遇困境。“作为一家智慧停车领域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我们希望打造一整个区域的AVP智慧停车,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缺乏这样区域化、体系化的应用场景。”宜泊科技副总经理张伟华说。近期,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党员先锋队在走访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便着力为企业的个性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从“给政策支持”向“给政策支持+场景机会”转变。经协调,企业迫切需要的场景机会落地在5G互联科创园,让宜泊科技的难题迎刃而解。张伟华难掩喜悦,“这正是我们公司日盼夜盼的‘及时雨’,当下的心情就是两个字——高兴!”
解决问题思路的转变,源于一次次基层走访,了解企业真实所需。据悉,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中,成都高新区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助力企业破解难题。全区成立工作专班,抽调十余名骨干党员统筹协调专项工作,动员各单位上千名党员骨干带队分级分类推进走访工作,足迹遍及2000余家规上企业与5000余家规下企业,收集问题3000余个,企业问题解决率和诉求满意率均达95%以上。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产业部门立足岗位建立“招引强将”“融资精兵”“破题干将”“规划能手”等党员先锋示范岗,全程做好重大项目服务保障,通过专人对接、延时服务等方式促进细胞治疗、中试研发等42家重大项目企业落户。
今年9月,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开工仅半年,建筑面积数十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主体就基本建成。“多亏西区‘拿地即开工’服务机制和管家服务团制度,西区指挥部和电子局指派党员骨干‘一对一’服务,微信群全天候在线答疑,帮助我们解决每一个细微的难题,我们才能这么快拿到施工许可,开始动工建设。”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负责人表示。由于项目报规报建时间紧任务重,内部招投标流程和谈判周期较长,难以在报建前正式签订施工合同,西区指挥部成立了以党员骨干为主的专项服务团队,全方位、全流程介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不仅如此,成都高新区还深入剖析研究企业共性诉求和难点、堵点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措施,并借鉴上海、广州、苏州等地的先进经验做法,制定出台系列举措,力争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部门各党支部主动成立课题小组,加强产业研究。”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党支部会同21条产业链牵头部门,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以产业大类、产业链和产业细分领域对产业进行三级拓展,以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构建坐标,形成细分领域发展报告,初步建立起成都高新区产业建圈强链三级三层系统框架。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党支部下设各党小组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等开展调查研究,完成《构建“世界柔谷”产业生态》等7项课题调研,理清全区电子信息细分产业领域的现状,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梳理出产业发展痛点、难点,找到工作突破点、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