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如何对接巴西发展战略
2024-12-27杨楚乔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在巴西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巴西总统卢拉共同宣布将中巴双边关系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在习近平与卢拉的共同见证下,中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西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加速增长计划”“巴西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对接的合作规划》,正式开启两国发展战略对接。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巴西发展战略的对接,是指两国长期发展规划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标志着两国合作从经贸领域逐渐扩大至政治、科技、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具有新时代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中巴发展战略的对接,不仅为中巴合作再上新台阶创造了新机遇和新平台,更为全球南方合作树立了携手共进、团结自强的新典范。
加强政策沟通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为实现“一带一路”与巴西发展战略对接,首先必须加强两国的政策沟通,达成理念共识。中国与巴西不仅是东西半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且同为二十国集团(G20)和金砖国家成员,是全球南方的重要代表,两国在应对国际冲突、饥饿与贫困、气候变化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方面立场一致。早在2004年,两国便已成立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中巴高委会),协调两国高层交往,加强开放性对话。此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2013年至今,习近平主席共计对巴西进行了三次国事访问。2023年4月,卢拉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之后副总统阿尔克明、众议长里拉、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等巴西高层官员接连对中国进行访问,与中方就“一带一路”与巴西发展战略对接展开讨论。
通过两国高层的政策沟通,2024年,中国和巴西联合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并会同立场相近的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全力促进俄乌双方开启和平对话。同时,中巴两国在金砖机制下为巴以问题持续发声,呼吁双方尽快实现停火止战,落实“两国方案”。G20里约峰会期间,巴西以轮值主席国身份倡议成立“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以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资金、资源、经验和政策支持,减少饥饿和贫困问题。中国率先加入“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并宣布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支持非洲发展、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支持G20开展造福全球南方的务实合作等八项行动,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和南南合作分享经验,以实际行动支持“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实现两国发展战略的对接。
打造设施联通
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巴西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已成为该国扩大贸易、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美洲开发银行202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拉美地区的基建投资缺口约为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2.5%。哥伦比亚、智利、阿根廷的基建投资占该国GDP的比重约在1%上下,而巴西甚至不足0.5%。2022年,巴西的基建投资在全球140个国家中位列第78,与其世界第九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匹配,基建投资缺口每年给巴西GDP带来的损失高达10%~15%。巴西政府曾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推出两期“加速增长计划”,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投资,但由于资金不足和政府更迭,该计划仅完成了少部分项目,大部分项目处于停工或废弃状态。
2023年,卢拉再次执政后,推出新版“加速增长计划”,将重点放在吸引基建投资、出售铁路和港口特许经营权上,在能源输电、卫生医疗和建设“弹性城市”等多个方面进行招标,旨在扭转影响巴西数十年的“去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2024年10月,新版“加速增长计划”的财务执行率已达30%,进入新一阶段。新一阶段的“加速增长计划”投资额为412亿雷亚尔,用于支持全国707个市镇提出的872项基建项目提案。为应对极端气候,巴西需要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安全住房和卫生设施,打造智能化“弹性城市”,提高城市对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经济波动、社会问题的应对能力。“弹性城市”的项目投资是新版“加速增长计划”中最多的一个,也是最亟需吸引投资的项目。中国可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对接新版“加速增长计划”的首个“锚定点”,明晰巴西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帮助中国企业进一步了解巴西的基建项目和运营模式,聚焦“弹性城市”建设,充分打造中巴两国的基础设施联通。
促进贸易畅通
贸易畅通是推动“一带一路”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巴西对华出口以农业、矿业、能源等初级产品为主,中国对巴出口则多为高附加值产品,双方优势互补明显。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继2023年巴西对华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后,2024年前九个月,巴西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已高达911.7亿美元,在已有的高基础上实现了2.8%的同比增长。
此前,巴西商品出口亚洲多需经由大西洋和巴拿马运河,运输成本高昂。秘鲁钱凯港的投入运营,开辟了南美洲西海岸直达亚洲的贸易路径,将极大改善南美洲的物流格局。中国“一带一路”可与巴西的“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对接,重点聚焦“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规划的五条贸易沿线(巴西通往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南美国家的贸易路线),在五条贸易沿线上建设机场、高速公路以及港口,优先打通巴西至钱凯港的路线,为巴西开辟对华出口新通道。
此外,巴西“新工业化”计划倡导绿色出行,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巴西销售十分火爆,仅2024年前四个月,中国电动汽车对巴西出口高达4.8万辆,占巴西进口电动汽车总量的36.2%,总额达到7.6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2.4%,这也使得巴西超过比利时,成为中国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最大出口市场。但是,随着巴西逐渐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口关税,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到巴西将面临一些困难。为了突破关税限制,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奇瑞等已在巴西建立了新能源车综合工厂、汽车生产基地,与巴西伙伴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加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土化,补齐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贸易短板,强化了竞争力。
保障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通常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需要坚实的金融支撑。扩大本币结算范畴、充分利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发放的贷款是实现资金融通的有效路径。2023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就进出口贸易使用双方本币结算达成一致。2024年6月,中巴高委会第七次会议期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巴西银行、巴西开发银行分别签署了二期授信合作5亿美元贷款协议和8亿美元贷款协议,用于支持巴西基础设施、农业、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等领域项目;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巴西银行签署5亿美元双边贷款协议,优先用于双边经贸合作。11月,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协助巴西书赞桉诺(Suzano)集团,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12亿元绿色中期票据熊猫债券,用于在巴西投资经绿色认证的人工桉树林。这是巴西首次在中国市场发行熊猫债券,标志着中巴两国的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未来,中巴双方可结合当前两国本币结算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优势,通过扩大产能合作基金等金融机构开放信贷资金,优先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投融资,保障两国发展战略的对接。
助力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早在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远赴巴西传授种茶技艺,为中国与巴西的文化交流带来了火种。近年来,巴西的波萨诺瓦音乐、桑巴舞和战舞在中国广受欢迎,中国的京剧、武术和杂技等也逐渐为巴西人民所熟知,两国的文化交往日益频繁。2018年,巴西将每年的8月15日设立为中国移民日,以表彰华人华侨对巴西社会建设作出的贡献。2024年,来自巴西—中国友好协会、巴西圣保罗大学及圣保罗州立大学、里约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的百余名巴西友好人士分别致信习近平主席,感谢中方为巴中友好和改善当地民生作出的贡献。
此次习近平主席访巴之际,中巴两国一致同意将2026年设为“中巴文化年”。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巴西文化部、巴西国家传媒公司、巴西总统府新闻事务部、巴西农业和畜牧业联合会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发布中巴建交50周年纪录片;中国国家电影局、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巴西文化部签署备忘录,拟推动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未来,中国与巴西可持续通过举办中国—巴西文明交流互鉴论坛、中国巴西当代艺术展、“你好中国!”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加强人员往来,以民心相通奠定两国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
(作者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