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其启示
2024-12-26李玲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论断,放在当今社会依然受用,我们需要重温“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
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的提出
“两个决不会”论断是对“两个必然”论断的进一步补充。正如任何一种理论都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样,“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的提出都经历了一个过程,都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提出的科学论断。
(一)“两个必然”论断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完全而且仅仅根据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结论,被概括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两个必然”论断。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占据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大工业突飞猛进,工厂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建立,资本主义较为基本的矛盾在这时也显现出来了,导致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资产阶级为了让自己不再受这一危机的影响,无情剥削着无产阶级,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化,相继爆发了起义。“两个必然”论断正是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高涨时期提出的。
(二)“两个决不会”论断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是非常著名的“两个决不会”论断。欧洲革命失败后,工人组织受到破坏,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无产阶级处境极为艰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在减弱。马克思总结了革命的经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到了19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也呈现稳定发展态势。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潜力依然存在,无产阶级用革命手段迅速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在此形势下,马克思提出了“两个决不会”论断。
二、准确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都是以唯物史观为依据,统一于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把握,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论证。只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才能更好认识到它们的真理性。
(一)正确理解“两个必然”论断
“两个必然”论断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资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了封建主义的统治,这是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到的积极的革命作用。然而,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关系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得以出现。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争精神,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为了使全人类以及自身获得解放,随着自身队伍的不断壮大,必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将来会被代替便是由于这一矛盾引起的。在阶级关系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在生产关系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的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社会频繁发生经济危机。而要真正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必须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正确理解“两个决不会”论断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一系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剖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进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相对客观的规律。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两个决不会”论断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一定的条件,是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资产阶级的生产力虽然创造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但是它同时又包含着对抗无产阶级的力量。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范围是有限的,当物质条件已经足以达到社会主义的时候,便可以说是实现了社会主义。因此,资本主义发展得越快,就越快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的关系
“两个必然”论断揭示的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是必然的。“两个决不会”论断揭示的则是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论断,却包含着内在的统一性。“两个决不会”论断不是对“两个必然”论断的否定,而是对“两个必然”论断的完善,使“两个必然”论断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个必然”论断时,正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高涨之时,可是随后革命形势的发展却不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那般。马克思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个长期的过程,进而提出了“两个决不会”论断。“两个必然”论断是“两个决不会”论断的必然结果。“两个必然”论断说明只有在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之后,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推翻资产阶级的任务。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会完全地散发回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将会悄然成熟,那时社会主义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
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的启示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论断,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重温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对当下的我们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一)科学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立足当下,便会发现如今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在数量上多于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何直到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慢慢衰退反而发展得很好?一些人甚至会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只是马克思的美好愿望,社会主义最终并不能代替资本主义。实则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论断,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而具备这一物质条件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越是发展,越有利于最终实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每向前一步都是在逐步向社会主义靠近。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是为最终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准备物质条件。
资本主义之所以还在发展,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被克服,因此这些变化虽然会使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是并不会阻碍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进程。放眼世界,资本主义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社会主义则无可阻挡地走向勃兴。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认识到要在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仍然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虽然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但就目前而言,资本主义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一些领域如经济、文化等方面积攒着诸多经验,取得了许多先进成果。社会主义要吸收资本主义已经创造出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以及优秀的文明成果。当然这并不单纯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利用而利用,而是为了超越资本主义,进而代替资本主义。
(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虽然当代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巨大的曲折,但是我们仍要坚守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勇于在实践中开拓前进,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社会主义事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过程。无论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难,马克思主义政党终将带领人民群众克服一个又一个挫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要对共产主义的实现充满信心。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不是靠纸上谈兵,而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因此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现实中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的,也就意味着共产主义事业也在不断前行。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要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但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到目前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快速发展中。要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当下资本主义还能容纳一些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要使社会主义得到极为充实的发展。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获得相对充分的发展以及高度的发达的前提下,共产主义才有实现的可能。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之下提出的科学论断。重温“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需要对两者提出的历史背景有所认识,还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把握。重温“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方能更清楚认识到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启示着我们要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启示着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系中共濉溪县委党校助理讲师,法学硕士)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