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的艺术特点与演唱赏析
2024-12-26葛畅
摘 要:《费加罗的婚礼》是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创作的一部经典歌剧,其咏叹调不仅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还体现了莫扎特音乐的独特魅力。本文通过对剧中几首重要咏叹调的分析,探讨其艺术特点与演唱要求,旨在为演唱者和听众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导,进一步欣赏这部伟大的歌剧作品。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旋律;结构;情感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8-00-03
欧洲著名的作曲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是维也纳古典主义代表人物。这位生于奥地利的伟大音乐家在这个世界上仅仅生活了35年。但就在这短暂的生命中,莫扎特创作出了622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很多作品流传至今,依然广受欢迎。莫扎特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在作曲、演奏、指挥各个层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涉及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很多甚至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发展。莫扎特在歌剧音乐上的成就尤其突出,他总共有22部歌剧作品,这些作品囊括了58首咏叹调。在其创作的歌剧作品中,最为经典的一部就是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在歌剧舞台上的《费加罗的婚礼》。
一、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概述
莫扎特被誉为古典主义时期欧洲最伟大的音乐作曲家之一,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却斐然。不论是在声乐还是器乐领域,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音乐遗产。在他生前,莫扎特完成了很多部闻名于世的歌剧作品,歌剧艺术是莫扎特众多音乐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体裁。他的歌剧创作融合了巴洛克时期以及前古典主义时期等多位作曲家的创作技法,同时结合器乐技巧,巧妙地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性格。其中,《费加罗的婚礼》最为人熟知,艺术价值极高[1]。
《费加罗的婚礼》作为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其诞生和登上舞台的过程,如同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坎坷和传奇。莫扎特的生命十分短暂,但他却在有限的时间里创作出了大量流传甚广的优秀音乐作品。他的创作情感真挚,善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作品中充满了人文关怀,展现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费加罗的婚礼》正体现了莫扎特的创作特点。1786年5月1日,这部歌剧在维也纳布尔格剧院首次登上舞台。剧本源自法国同名喜剧,意大利诗人洛伦佐·达·彭特将其改编成意大利语版本的歌剧。剧情讲述了一对仆人婚礼前的故事。此时,欧洲正处于阶级矛盾激化的时期,平民阶层对贵族的虚伪、狡诈、贪婪愤恨不已,作品也揭示和讽刺了上层贵族的种种恶行,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并对平民的善良、勤劳、智慧表示赞美和支持。这部歌剧是一部四幕剧,女主人公苏珊娜本是伯爵夫人的侍女,她的爱人费加罗同样是在伯爵家服务的仆人。两人十分相爱,并且马上就要喜结良缘,但伯爵试图阻挠。伯爵有很多情人,而且还想打苏珊娜的主意。他假意要送一套房子给新郎和新娘,并想方设法地要占有苏珊娜。虽然伯爵是主人,苏珊娜是仆人,不敢当面反抗,但在费加罗的帮助下,苏珊娜拆穿了伯爵的阴谋,并给了他应有的教训,迫使伯爵为自己的背叛和不忠向伯爵夫人道歉,最终,两人的婚礼顺利举行。作品以喜剧的方式,展示了平民阶层面对困境时的机智和乐观精神,并严厉批判了贵族的无耻行径[2]。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的艺术特点
《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创作的咏叹调非常贴合剧中人物角色的性格,并且完美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特征,这是莫扎特的音乐能力和技巧的重要体现,也因此,《费加罗的婚礼》成为莫扎特最著名的代表作。
(一)旋律特点:优美舒适
从旋律特点上分析,莫扎特所创作的咏叹调流畅动听,给人以舒适的享受,能深深地烙印在听众的脑海中。以《费加罗的婚礼》中《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为例,这首咏叹调有着如诗般优美的旋律,情感充沛、动人心弦,很贴合剧情和人物。剧中的情节是这样的:为了戏弄想要调戏自己的伯爵,苏珊娜故意写信约伯爵在花园相会,但前往花园的却是穿了苏珊娜衣服的伯爵夫人。费加罗误会了苏珊娜,以为她对伯爵有情,于是偷偷到花园一探究竟。苏珊娜发觉费加罗也藏在花园里,于是唱了这首《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这首咏叹调既是苏珊娜故意开玩笑,也抒发了她对费加罗的深情。所以,莫扎特在创作时,赋予了这首曲子欢快、优美且充满诗意的旋律。《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部分组成。宣叙调用来直白地讲述故事,以向观众展示剧情发展;咏叹调则强调对故事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该曲的宣叙调部分为C大调,4/4拍,小快板,要求演唱者把握好演唱的力度;咏叹调部分为F大调,6/8拍,行板,充满强烈的抒情特征。这首曲子中,最富情感的段落是:“幸福时刻将来临,快来吧,那欢乐的时刻快来吧,这世间充满了柔情蜜意,快来吧,莫要错过良辰,这夜晚时刻,微风轻拂多迷人。”这一段落表达了苏珊娜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律动感强烈,节奏轻快、情感动人[3]。
(二)结构特点:工整严谨
从结构上分析,《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十分严谨规整,整体感很强。比如,在《如果你想要跳舞,小伯爵》这一曲中,“再现”部分就是“完全再现”,同时,不同段落之间的对比性强,形式极为工整。莫扎特的这种创作方式,根本上是为了使曲目更加贴合剧情的发展以及剧情人物性格的塑造。这段剧情表现的是费加罗下定决心要好好教训伯爵,其中,包含了对自己的机智和坚强的肯定,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贵族阶层的轻蔑。曲目的强烈节奏感营造出丰富的戏剧效果,这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推动剧情发展以及展现音乐在戏剧创作中的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4]。
(三)情感特点:细腻复杂
从情感表达上分析,《费加罗的婚礼》在展现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时,采用了细腻的手法,将人物情感中的复杂与深沉全面地展现了出来。前文提到的《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充分表达了苏珊娜对爱情的乐观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在第二幕中,伯爵夫人有一首谣唱曲,名为《求爱神给我安慰》。此时的故事是,伯爵因风流放荡而对夫人不忠且冷落,这让伯爵夫人感到非常苦闷,她孤独地在房间里思考自己与丈夫的关系。这时,伯爵夫人的内心情感十分复杂,她对丈夫的不忠感到悲伤和忧郁,但同时又仍然对爱情有着渴望。
在这首曲中,莫扎特首先使用了极为缓慢的前奏,抑郁低落的旋律持续了1—2小节,充分表达了伯爵夫人此时的心境。第一段的18—25小节中,上行与下行旋律的结合,表达了伯爵夫人对爱情依然有着渴望,但同时也因失望而感到悲痛。其中,第23小节使用了16分休止符,表现了伯爵夫人痛苦到极致以至于情不自禁地哭泣。第二段为28—49小节,极力表达了伯爵夫人的痛苦,而第三句旋律上行至最高音,并带有延长符号,充分展现了伯爵夫人甘愿为爱情而死的强烈情感。歌词为“请让丈夫回到我身旁,或者让我死亡”,曲子的情感表达与歌词相得益彰,非常贴切[5]。
(四)角色特点:个性鲜明
从人物角色上分析,《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丰富人的情感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剧中伯爵夫人是一个性格极为复杂的角色。莫扎特通过其所演唱的咏叹调,完美地展示了她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伯爵夫人贵族出身,深受传统影响,外表温柔美丽,看似软弱,但她同时也是一位渴望爱情的女性。为了找回失去的爱她不断努力,所以,她也是十分坚强的女性。咏叹调中旋律的变化很好地表达了人物角色的复杂性,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的演唱分析
(一)灵活使用发声技巧
《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旋律细腻、变化丰富,演员通过演唱表达出角色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对演员的呼吸控制、发声技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演员必须掌握延长音、装饰音的技巧,并在表演中灵活运用和转换。同时A0tLmMuHpE6CQhvpCl4+/+xMjxJ6kESlOmNUky8Pvyc=,呼吸控制上也要贴合曲目中旋律的变化,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呼吸,以确保准确发音。比如,在演唱《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时,为了表达积极的情感,演唱者必须利用好发声技巧,使声音干净清亮。演唱《求爱神给我安慰》时,演唱者则需要控制呼吸,使声音低沉、柔美,同时保持流畅连贯[6]。
(二)关注人物性格特征
演唱者在表演时,必须关注角色的人物特征,并根据这些特点调整自己的音色,以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比如,苏珊娜的性格活泼、乐观,对生活充满了活力和希望,所以在演唱她的唱段时,音色需要更加明亮,声音要清脆动听,体现出花季少女的青春气息。而在表现伯爵夫人的性格和情感时,就要使用较为低沉和优美的音色,以展示她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中的沉稳[7]。
(三)肢体语言表现舞台张力
演唱者在表演时,还要积极利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去配合歌声,以达到更加强烈的戏剧效果,为歌剧的整体表演增添色彩。比如,在苏珊娜的《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中,表演者需要深入理解此曲目的故事背景和环境特点,并运用更多的肢体动作,如欢快的跳跃,来传递内心的欢乐;在面部表情上,也要表现出人物对未来的向往以及陶醉于爱情的甜蜜感觉,从而增强戏剧的感染力。而在伯爵夫人的《求爱神给我安慰》中,肢体动作应保持舒缓,面部表情要配合曲目的情感内容,展示出痛苦、挣扎,以及在悲伤中对爱情的渴望。这种的舞台表现有助于将观众更快速地代入剧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8]。
(四)准确处理人物情绪变化
演唱者在表演时,尤其要注意咏叹调中的情绪处理。莫扎特在创作这些曲目时,始终都是为剧情、人物性格和情感而服务的,虽然技巧丰富,但表现技巧的核心目的是更好地向观众展现剧作的故事内容。例如,在《你们可知道》这段演唱中,演唱者需要准确表达人物的情绪特点。这是伯爵夫人小书童的唱段,书童天真活泼,处于迷茫的青春期,幻想着能够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所以演唱者在表演时,就要将自己代入人物,把自己看成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在具体表演时,要将其清晰地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带有更多的疑问特点,表现少年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同时,也带有一种惶恐的心情,既是对自己的疑问,也是在向观众提出问题。第二部分演唱速度要加快,因为这部分情绪十分激烈,情绪饱满且富有张力,尤其是最后十六分音符小节处要处理得极为激动。第三部分又重新回到疑问的情绪中,但与第一部分不同,这次的疑问要给观众留下问题没有解决的感觉,使观众对接下来的剧情充满好奇。
在处理这首咏叹调时,演唱者必须关注音符变化中情绪的变化和情感的递进逻辑,让观众能够跟随表演者的情感转折,感受到剧中人物情绪的起伏,从开心到失望再到迷惑,这种“过山车”般的情感变化[9]。
四、结束语
以上,本文对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咏叹调的艺术特点和演唱分析展开了论述。莫扎特创作的《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系列咏叹调,具有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同时,也是推动剧情发展、表现角色性格、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表演者在演绎这些咏叹调时,必须运用高超的技巧、体验丰富的情感,以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歌剧的戏剧效果,为观众带来更加美妙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李沐娇.莫扎特歌剧作品曲式结构与演唱技巧分析——以《费加罗的婚礼》中选段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为例[J].明日风尚,2024,(12):11-13.
[2]刘汉军.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美妙时刻即将来临》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分析[D].齐鲁工业大学,2024.
[3]韩婷.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咏叹调的演唱技巧——以《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为例[J].音乐天地,2024,(04):45-49.
[4]卢晓楠.浅析《费加罗的婚礼》中角色塑造的个性化——以苏珊娜和罗西娜为例[J].戏剧之家,2024,(03):29-31.
[5]黄健,朱琳.探析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美学思想——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J].戏剧之家,2023,(34):19-21.
[6]李诗洁,李阳阳.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角色分析——以《求爱神给我安慰》为例[J].戏剧之家,2023,(19):43-45.
[7]吴蓁.基于《费加罗的婚礼》探讨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J].艺术家,2023,(01):146-148.
[8]王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费加罗咏叹调《睁开你们的眼睛》音乐分析及演唱诠释[J].艺术大观,2022,(24):16-18.
[9]张子木.《费加罗的婚礼》中女高音作品的艺术特征——以伯爵夫人和苏珊娜为例[J].黄河之声,2022,(14):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