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 一段史 一座城
2024-12-25范圣卿王婉玲刘泳含
红岩魂、重庆直辖、恢复高考、“山城”牌手表的“高光”时刻、《春夏秋冬》雕塑、儿童医院第一天开诊……有这么一本书,内容从1949年写到2024年,再现了重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光辉岁月,唤醒了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记忆。11月14日下午,由重庆出版集团(今与重庆新华书店集团、重庆科普集团整合为重庆新华出版集团)、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主办的《那年 那事 那人 重庆1949—2024》新书发布会,在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重庆书城举行。
《那年 那事 那人 重庆1949—2024》图书由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编著、重庆出版社出版。作为一本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重庆解放75周年的重点图书,该书采取每年选取一件事,以事找人、以人说事,追忆重庆历史、反映重庆变迁、展现重庆精神,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可读性和很高的收藏价值。
每年一事 追忆重庆解放以来的奋斗史
翻开这本书,75年来发生在巴渝大地上的故事,跃然纸上,引人入胜。
1949年,新中国成立,重庆解放,《“进军大西南!”》生动讲述了约3000名“西南服务团”成员到重庆接管地方、建立政权、参与发展的故事。
《“我参建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火力发电助力建设新重庆》《大田湾的“雄起”声时常在耳边回响》等文章,展现了这一时期重庆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奋斗姿态,再现了重庆经济社会快速恢复、向前发展的火热景象。
《少年英雄感动中国》《“儿科拓荒者”的燃情岁月》《生生不息的红岩魂》等文章,凸显了这一时期重庆人民翻身做主人、建设新生家园的凌云壮志、冲天豪情。
《最是直辖澎湃时》《奋战“8小时重庆”》《开创国内保税港区新模式》等文章,讲述了重庆直辖后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2023年除夕夜,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光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展在重庆市南岸区长嘉汇弹子石广场、江北区江北城街道聚贤岩广场举行,给市民呈现了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用灯光为重庆写诗》等文章,呈现了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生动实践。
故事呈现 了解重庆的更好“打开方式”
发布会上,参会嘉宾为新书揭幕,并向7位讲述人代表授予入选证书,向读者代表赠书。
“对于不了解重庆的人,这本书可以为他们开一扇窗;对于了解重庆的人,这本书能为他们牵出回忆的思绪。”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马然希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书里面的很多故事自己不仅记忆犹新,有些甚至还参与过。
例如,2005年,忠县善广乡雨台村村民黄永明勇救四孩痛失两亲。得知消息后,马然希前往忠县采访黄永明,一起到山洪暴发的现场,倾听他的讲述。
“黄永明告诉我,在危急时刻,他考虑得很简单,只是觉得邻居家的四个孩子站在水中的石头上,离岸边较远,更危险,因此就先救了她们。”马然希说,一个不想当英雄的人,却是真英雄,在危急时刻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书里的每个故事篇幅比较短,但就是这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写出了重庆的精魂,写出了重庆人共同的记忆。
重庆市南岸区政协协办了此次新书发布会。“身为重庆人,我在书里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地名,特别是南岸区的南滨路、下浩、弹子石、真武山等,让我身临其境……”南岸区政协副主席郭同永表示,这本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是创作者们的勤耕苦耘之作,“看似寻常却艰辛,字字得来皆不易”。她说,南岸区政协将围绕这本书广泛组织开展读书、荐书、分享活动。
“生动的图片、灵动的文字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本书忠实记录了重庆的独特发展轨迹,编织了一幅75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壮丽画卷。”时任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怀龙表示,这本书里的人和事,共同构成了重庆不朽的记忆与传奇,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有契合度。
史海钩沉 凝聚集体智慧和心血
“广袤巴渝大地上,每天都有大事、要事、新鲜事发生,在75年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中选事找人,就像在浩瀚的大海中寻找一颗颗珍珠。”新书发布会上,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说,为了能推出一本高质量的图书,市委宣传部精心指导,有关部门提供史料,党史专家研讨把关,编著团队攻坚克难,历时8个多月,数易其稿、反复打磨,图书终于问世。
在选题研讨阶段,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公室、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周勇、艾新全、唐润明等党史专家多次参与研讨、出谋划策。
选题确认后,当代党员杂志社成立项目组,组织采编精干力量,邀请特约作者参与,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在这个过程中,讲述者们作为重庆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积极支持、配合采访,主动提供珍贵史料,讲述了一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汇聚成书,见证了重庆75年的发展变化。
“以史为鉴,方知未来。这本书里,有对三线建设激情岁月的回顾,有对红岩英烈革命精神的缅怀,有对重庆直辖后奋发历程的记录,也有对‘渝新欧’开放之路的见证……”时任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斌说,这本书里的很多故事由记者深度采访,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展现了重庆发展的深深足迹,映照了新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凝聚了所有策划、编撰和出版同仁的智慧和心血,是一本优秀图书。
重温过去 寄望重庆更美好未来
为救老人,初三学生陈渝被列车撞成重伤。时隔25年,陈渝已经是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司法所所长。作为本书的讲述者之一,陈渝应邀来到新书发布会现场。
“自己的故事能被收录进这本书,我深感荣幸。当时我在接到采访邀请时,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过去这么多年,竟然还有人记得这件事!”陈渝说,重庆这座城,一直都有很多好心人。近几年,重庆也出现了很多见义勇为的英雄,自己的故事能在这本书里留下一笔,也是对见义勇为的鼓励和传承。
讲述人代表黄良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他说,重庆的发展变化非常大,这本书以历史的眼光回顾当年的故事,用故事述说变化,非常有创意。
“在接受访谈时,记者希望我提供更多的资料,比如当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成绩单等。很可惜,这些都没有保留下来。物件难找,但恢复高考、参加高考这些事,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黄良说。
“要相信重庆人的情有独‘钟’。”讲述人代表、重庆美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少弟表示,这本书富有重庆特色,具有很大价值,相信重庆人民会品读、珍藏。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重庆的发展变化,通过一本书用一个个故事生动呈现,很有创意。”讲述人代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文物部部长吴统凡表示,要讲好重庆故事,以重庆故事激励人、带动人,把重庆历史、重庆文化进一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