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的音乐与启蒙思想
2024-12-25吴海妮
摘 要:本文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的性别角色与社会阶层的塑造。作品基于18世纪末欧洲启蒙运动背景,通过费加罗挑战传统性别规范和贵族特权,结合旋律、节奏、和声、歌词、风格的音乐分析,揭示了费加罗的机智反抗与社会不公批判。同时,该作品对现代社会性别议题具有启示意义,强调了音乐在反映和塑造社会性别观念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启蒙运动;音乐分析;《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角色塑造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9-00-03
在音乐史的长河中,歌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不仅在音乐上展现了丰富的表现力,也在社会文化的层面上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性别观念和社会阶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男主角费加罗通过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展现了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对《费加罗的婚礼》及其中的咏叹调已有大量研究,但多集中于音乐学、音乐史和戏剧学的角度[1-3]。20世纪以来,随着新音乐学研究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4-5]。但针对《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这一咏叹调的社会性别分析尚显不足。因此,本文将通过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探讨该咏叹调如何运用音乐元素反映启蒙运动的思想。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它强调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并非自然存在,而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的产物[6]。在音乐学领域,社会性别理论也被广泛应用[7]。音乐活动中的音声与行为为性别提供了一个隐喻式的“舞台”,性别亦成为探析乐舞个体的角色分工、社会地位转变及文化传承变迁的一扇独特窗口。通过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性别表达、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性别结构和文化价值观。
一、文化背景与性别表现的塑造
18世纪末,正值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期。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对封建制度和贵族特权持批判态度。《费加罗的婚礼》创作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莫扎特通过幽默谐谑的笔调对当时贵族制度下的一些荒谬社会习俗和现象进行了有力讽刺,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第三等级”即平民百姓地位的上升,歌颂了平民与虚伪贵族斗争的胜利。
在《费加罗的婚礼》的故事背景中,欧洲许多地区还处于旧有的专制社会,社会等级严格分明,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明显的社会阶级矛盾。阿尔马维瓦伯爵作为贵族,他的权力和特权使得他可以随意干涉底层人民的生活,导致了剧中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冲突。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是《费加罗的婚礼》中最著名的咏叹调之一,由费加罗演唱,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对伯爵的不满。这首咏叹调不仅是音乐上的杰作,也是社会性别和阶层批判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费加罗这一角色的坚定机智,以及他对社会不公的挑战和反抗。
二、音乐表达中的角色性别特征塑造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是一个机智且幽默的仆人角色,他经常用智慧来应对贵族的傲慢和不公。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出自该歌剧的第一幕,情节发生在费加罗得知伯爵心怀不良企图,意图对费加罗的未婚妻苏珊娜行使古老的初夜权之时。面对这一情况,费加罗坚定地表达了战胜伯爵的决心,并通过这首咏叹调唱出了他对这件事的回应与鲜明态度。
该咏叹调由五个乐段构成,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音乐元素来塑造费加罗的性别特征,并强化或挑战传统性别角色。随着音乐的推进,戏剧张力逐渐增强,费加罗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心理变化在音乐的流淌中被细腻地描绘出来。
(一)旋律——坚定与机智的交织
在《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中,旋律刻画了费加罗坚定与机智的形象。A段旋律流畅,通过级进、同音反复及规整节奏,表面平静实则暗含愤怒,展现出费加罗的克制与决心。旋律跳跃与断奏手法更添其果敢与幽默,巧妙传达了对伯爵的不满与挑战。特别是15—18小节,是对第3—4小节原始动机的变奏,变奏已将原始动机结尾的下行三度变为上行三度,变奏二变为上行六度,随着音程扩大,重音加强,和声终止式V-I反复强调,凸显出费加罗愈发坚定的语气。作曲家通过极为简洁的音乐素材,巧妙地调整动机的落音,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费加罗内心的自信与决心。
C段53小节下行旋律与pp力度下的“piano”歌词,展现费加罗秘密计划的谨慎。随后A音上的同音反复与乐队半音颤动,暗示其机智。D段急板旋律连续上行模进,歌词押韵,节奏快速,描绘费加罗思考计谋时的激动,彰显其机智为唯一武器。
再现段以渐慢与延长记号回归起始旋律的简朴,费加罗情绪由激动转镇静,更显坚决与自信。整体旋律流畅多变,与费加罗性别特征相契合,高潮部分的激昂旋律与力度加强,强化其男性的坚定与勇敢。此旋律设计精准展现了费加罗的坚定、机智与果敢,与其男性角色定位高度一致。
(二)节奏——活力、主动与挑衅的并存
节奏与旋律一样,是音乐中塑造角色性格的重要工具。在该咏叹调中,小步舞曲典型的3/4拍子赋予了音乐一种轻盈、活泼的特质,为听众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也巧妙地映射出费加罗的机智与灵活。
莫扎特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节奏变化来渲染人物情绪。A段中,旋律与伴奏的节奏型均以四分音符为主,形成了稳定的音乐脉动,这反映了费加罗在平静状态下的稳定与自信。在B段中,随着颤动的弦乐,节奏型变得复杂多变,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混合使用,以及弦乐的颤动,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丰富的节奏层次,使音乐更加激动人心。特别是在31—38小节中,“f”和“p”的交替进行,与节奏型的结合,生动地描绘了费加罗内心的愤怒与决心。此外,38、40小节中重音放在第二拍的处理,更是凸显了费加罗的男性特征和坚毅性格。
C段中,休止符的巧妙间隔成为节奏亮点,其时长渐减,旋律音程亦随之紧缩。弦乐在歌唱休止处以快速上行16分音符填充,随后八分音符节奏快速下行,生动地表现了费加罗在对自己的计划感到满意,既自信又谨慎、既兴奋又警觉的心理状态。
D段则采用了急板的速度和2/4拍的节拍,整个乐段通过四分音符加两个八分音符与另一个小节的两个四分音符的结合,营造了一种紧张而急切的氛围。这种快速多变的节奏不仅展现了费加罗的活力和机智,还体现了他在面对不公时的果断和行动力。特别是节奏的变化和加速,更是将费加罗的果敢与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变的节奏不仅展现了费加罗机智与幽默,还生动地体现了他的情绪从轻松嘲讽转变为挑衅,再到揭露伯爵坏主意的变化。
(三)和声——复杂性与情感深度的融合
和声在塑造费加罗角色中的复杂性与情感深度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其作品展现出典型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其和声手法不仅赋予费加罗角色丰富的立体感,更深刻挖掘并展现了其性格的多面性。
在这首咏叹调中,和声的稳定性成为塑造费加罗坚定性格的基石。A段部分,莫扎特采用了F大调作为主调,并通过主—属和弦的清晰功能性进行,构建了一个稳定而有力的和声背景。和声结构不仅逻辑严谨,而且节奏与歌唱旋律紧密配合,形成了鲜明的乐句结构和终止式,赋予了音乐强烈的动感。这样稳定的和声处理,与费加罗在剧中展现出的坚定决心和反抗不公不义的态度相呼应,使角色形象更加真实。
然而,和声的不稳定性则巧妙地揭示了费加罗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复杂性。在咏叹调的B段和C段中,莫扎特通过巧妙的调性转换,如从F大调转向属调C大调,再回归主调F大调后转至关系小调d小调,进一步推进了剧情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这种调性布局不仅增加了音乐的素材和层次,还使听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费加罗在揭露伯爵阴谋、制定计划并下定决心斗争时的心理变化。小调的色彩更是增强了音乐的紧张感和戏剧性,使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费加罗与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激烈冲突。
莫扎特通过运用大小调对比的手法,将费加罗内心的狡黠、机智、戏谑、挑衅以及正义感和决心等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最终,当和声再次回归至F大调时,不仅体现了费加罗对计划的满意和自信,更展现了他巧妙应对复杂局势的智慧与勇气。
三、歌词语言中的性别关系体现
(一)歌词中的性别规范与社会阶层
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其歌词内容更深刻地映射出18世纪欧洲的性别规范与社会阶层。费加罗在歌词中唱道:“如果你想来我的学校,我将教你怎样跳舞。”以这种戏谑的方式,费加罗暗示自己的智慧已超越伯爵,这是对封建等级制度下仆人对主人应持敬畏态度的公然挑战。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仆人对主人的不敬被视为大不敬,而费加罗的这番言论,实际上是他利用智慧与机智,对伯爵的专横与对下层阶级压迫的反抗。
(二)歌词与音乐结合的性别信息传达
莫扎特巧妙地运用音乐的戏剧性,强化了歌词中性别信息的传达。在咏叹调的起始部分,费加罗以一种轻松诙谐的口吻唱出对伯爵的挑衅:“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让我来为你伴奏”,与之相配的是明快活泼的节奏与跳跃灵动的旋律,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而又暗含机锋的氛围。随着咏叹调进入高潮,音乐的力度逐渐增强,节奏也愈发紧凑,与歌词中的讽刺与挑战形成强烈共鸣,使得整个咏叹调不仅成为对伯爵个人的有力反击,更成为对当时社会性别规范与社会阶层架构的深刻批判。
这首咏叹调对等级制度的社会批判,其意识观念实质上是源自启蒙运动的根本思想预设[8]。启蒙运动主张平等、自由,费加罗的角色通过歌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机智勇敢的男性形象,这一形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音乐风格与性别特征的联系
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莫扎特在其作品中,特别是通过小步舞曲这一音乐风格,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及其内在矛盾。小步舞曲,这一源自法国民间后晋升为宫廷舞蹈的音乐形式,以其优雅而节制的特点,成为贵族礼仪与风度的象征。“贵族思想认为,人类自然地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一阶层拥有自身特定的权利,礼仪,甚至性格特征。[9]”而在费加罗的咏叹调中,“跳舞”一词被赋予了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指代实际的舞蹈活动,是社交场合中的常见娱乐;另一方面,它隐喻着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博弈与策略运用。在欧洲传统文化背景下,跳舞通常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社交方式,而费加罗却巧妙地将其转化为与伯爵之间智力与意志较量的象征,并暗示他在这场较量中将扮演主导角色,设定游戏规则。这一设定与费加罗的社会地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体现了费加罗对贵族权威的挑战,更反映了他对自身社会地位及价值的坚定信念。
因此,在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中,小步舞曲不仅超越了单纯的舞蹈或音乐形式,更成为一种社会批判与反抗精神的象征,这也是启蒙运动时期社会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
五、结束语
在对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我的小伯爵》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的细致分析之后,我们看到了费加罗如何通过音乐展现其坚定和机智,以及对伯爵不公行为的挑战和反抗。这部歌剧不仅反映了18世纪末欧洲社会对封建制度和性别不平等的批判,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关于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深刻启示。作品对性别角色和社会阶层的深刻反思,使得《费加罗的婚礼》超越了音乐的范畴,成为社会文化批判的强有力工具。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议题依然至关重要,莫扎特的作品提醒我们,艺术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持续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启发未来,为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魏波.《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音乐形象的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33(01):115-118.
[2]李宛倪.《费加罗的婚礼》——探究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J].当代音乐,2024,(10):94-96.
[3]郑杨.符号学视野下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作品解析[J].戏剧之家,2024,(04):37-39.
[4]田淑颖.后现代音乐学之思:界定·问题·批评[J].音乐研究,2022,(05):77-85.
[5]孙胜华.历史音乐学的“后现代”倾向[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2,(02):112-127+5.
[6]刘娜,丁艺璇.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男性再现与身份认同——基于电视剧《三十而已》的性别话语考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75(05):61-71.
[7]姚亚平.性别焦虑与冲突:男性表达与呈现的音乐阐释[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
[8]杨燕迪.歌剧的误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9][美]包罗·罗宾逊,著.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M].周彬彬,译.杨燕迪,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吴海妮(1984-),女,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音乐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