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帅焘教授运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诸症

2024-12-25陆中云瞿广城宋欠红蒲亚萍王宪东夏海梅帅焘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柴芍六君子汤》出自清代医家吴谦《医宗金鉴》,具有健脾平肝,化痰祛风之功效,主治慢惊,脾虚肝旺,风痰盛者。云南省名中医帅焘教授认为结肠癌在中医病机上多属本虚标实,而化疗药物的应用,则进一步损伤中焦脾胃之气,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神疲乏力等症状,治当扶正祛邪,健脾疏肝益肾,常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结合临床医案,对帅老师运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诸症的经验进行介绍。

关键词:柴芍六君子汤;结肠癌;化疗;帅焘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12-0001-04

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给人类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威胁,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1996万例,其中结直肠癌占9.6%;癌症死亡974万例,其中结直肠癌占9.3%,位于全球癌症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1。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损害,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联合使用中药治疗,可以促进癌症患者的康复,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3,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云南省名中医帅焘为国家级第五批、第六批、云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对内科、妇科、儿科各系统疾病均有丰富诊疗经验,其学术思想也广为临床推广应用[4-8。帅老师临床运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结合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特点,在减轻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柴芍六君子汤出自《医宗金鉴》9,原方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柴胡、白芍、钓藤等药物组成,临床常用于脾胃、肝脏系统疾病,实际应用时往往会去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钩藤钩,实际应用时由八位药组成。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止痛、养血敛阴,党参代替人参益气健脾,白术、茯苓健脾化湿,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帅老师用此方加味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诸症,通过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以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以达益气健脾、疏肝解郁、补益肾气之功。

1 典型病案

1.1 病案1 宗某某,男,59岁。2023年8月22日初诊,主诉:结肠癌伴肝转移2年。2021年10月外院诊断为结肠癌伴肝转移,并行肝部和肝内胆管继发性恶性肿瘤消融术,现已行多个周期化疗,因化疗副作用难以耐受,要求中医药治疗。刻下:神疲乏力,脱发,右胁疼痛,纳可。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细。诊断:癌类病;辨证:肝郁脾虚;治法:健脾疏肝;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味。处方:党参30 g,白术20 g,茯苓30 g,陈皮2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北柴胡 10 g,白芍20 g,丹参 15 g,醋香附10 g,茵陈10 g,炒栀子10 g,醋鳖甲 30 g,莪术10 g,砂仁 10 g,黄芪30 g,枸杞15 g,菟丝子15 g,黄柏5 g,4剂,水煎口服,2日1剂,1日2次。

2023年8月29日二诊。主诉:神疲乏力、头昏仍作,刻下:神疲乏力,脱发,右胁疼痛,纳可。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细。诊断:癌类病;辨证:肝郁脾虚;治法:健脾疏肝。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味(2023年8月22日方+酒黄精30 g,炒建曲15 g,广藿香10 g,竹茹5 g)。处方:党参 30 g,白术20 g,茯苓30 g,陈皮2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北柴胡 10 g,白芍20 g,丹参15 g,醋香附10 g,茵陈10 g,炒栀子10 g,醋鳖甲 30 g,莪术10 g,砂仁 10 g,黄芪30 g,枸杞15 g,菟丝子15 g,黄柏5 g,酒黄精30 g,炒建曲15 g,广藿香10 g,竹茹5 g,4剂,水煎口服,2日1剂,1日2次。

2023年9月12日三诊。主诉:神疲乏力好转,刻下:脱发,右胁疼痛,纳可,口腔溃疡。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细。诊断:癌类病;辨证:肝郁脾虚;治法:健脾疏肝。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味(2023年8月29日原方)。处方:党参 30 g,白术20 g,茯苓30 g,陈皮2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北柴胡 10 g,白芍20 g,丹参15 g,醋香附10 g,茵陈10 g,炒栀子10 g,醋鳖甲 30 g,莪术10 g,砂仁 10 g,黄芪30 g,枸杞15 g,菟丝子15 g,黄柏5 g,酒黄精30 g,炒建曲15 g,广藿香10 g,竹茹5 g,4剂,水煎口服,2日1剂,1日2次。

2023年10月17日四诊。主诉:神疲乏力明显减轻,右胁疼痛减轻,刻下:尿频,排尿不畅,大便调,纳寐尚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癌类病;辨证:肝郁脾虚;治法:健脾疏肝;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味(2023年8月29日原方+乌药10 g,益智仁10 g);处方:党参 30 g,白术20 g,茯苓30 g,陈皮2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北柴胡 10 g,白芍20 g,丹参15 g,醋香附10 g,茵陈10 g,炒栀子10 g,醋鳖甲 30 g,莪术10 g,砂仁 10 g,黄芪30 g,枸杞15 g,菟丝子15 g,黄柏5 g,酒黄精30 g,炒建曲15 g,广藿香10 g,竹茹5 g,乌药10 g盐益智仁10 g,7剂,水煎口服,2日1剂,1日2次。

按:此医案患者为结肠癌伴肝转移,多个周期化疗后出现神疲乏力、脱发、疼痛等诸多症状。帅老师认为,结肠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中医病因为正气亏虚、肝郁气滞、湿毒瘀阻等,首诊时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组成,重在健脾益气渗湿,为脾虚的基础方;柴胡、白芍二者配伍一散一收,重在疏肝柔肝,敛阴和营;陈皮、半夏配伍降逆和胃理气;丹参、香附活血理气,茵陈、栀子清湿热,利胆;鳖甲、莪术活血化瘀、破气行血,砂仁和胃,黄芪补气,枸杞、菟丝子补肾精,黄柏清热泻火,防制补之过。全方配伍共奏疏肝和胃、健脾补肾之功效。二诊时神疲乏力、头昏仍作,遂加酒黄精、炒建曲、广藿香、竹茹以增强补气健脾,祛湿和胃之功效。三诊时神疲乏力、头昏症状明显缓解,遂予原方维持治疗。四诊时出现尿频,排尿不畅,予原方加乌药、益智仁补肾固精缩尿。总之,临证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如正气亏虚者,加用黄芪、党参、白术等补气扶正;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郁金、青皮等疏肝理气;湿毒瘀阻者,可加薏苡仁、茯苓、赤芍、桃仁等祛湿解毒、活血化瘀。

1.2 病案2 陈某某,女,77岁。2023年10月25日初诊,主诉:结肠癌化疗后恶心、纳差、神疲3月。患者2023年3月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现手术后化疗2周期后出现恶心、纳差、神疲乏力,患者因拒绝继续化疗而至本院门诊寻求中医药治疗。刻下:恶心,纳少,气短,胸闷,心悸,口干口苦,喉中有痰,双侧耳鸣,皮肤瘙痒,睡眠欠佳,二便调。舌红苔白腻,脉弦细。诊断:癌类病;辨证:肝脾不调;治则:疏肝健脾;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味。处方:党参30 g,白术20 g,茯苓20 g,陈皮2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柴胡10 g,白芍10 g,赤芍10 g,僵蚕10 g,蝉蜕5 g,防风10 g,炒酸枣仁30 g,煅龙骨30 g(先煎),石菖蒲10 g,远志10 g,煅磁石30 g(先煎),五味子10 g,豆蔻10 g,共7剂,水煎服,2日1剂,1日2次。

2023年10月31日二诊,诉服药后恶心、纳差、神疲乏力等症状好转,皮肤瘙痒减轻,睡眠可,饮食增加,气短,喉中有痰。耳鸣,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细。诊断:癌类病;辨证:肝脾不调;治则:疏肝健脾;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味(2023年10月25日原方)。处方:党参30 g,白术20 g,茯苓20 g,陈皮2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柴胡10 g,白芍10 g,赤芍10 g,僵蚕10 g,蝉蜕5 g,防风10 g,炒酸枣仁30 g,煅龙骨30 g(先煎),石菖蒲10 g,远志10 g,煅磁石30 g(先煎),五味子10 g,豆蔻10 g,共7剂,水煎服,2日1剂,1日2次。

2023年11月7日三诊,诉服药后目前已无皮肤瘙痒,皮疹消退。精神较前好转。饮食增加。诉喉中有痰,咽痛,胃脘饱胀不适。耳鸣,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细。诊断:癌类病;辨证:肝脾不调;治则:疏肝健脾;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味(2023年10月30日方去僵蚕、蝉蜕)。处方:党参30 g,白术20 g,茯苓20 g,陈皮2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柴胡10 g,白芍10 g,赤芍10 g,防风10 g,炒酸枣仁30 g,龙骨30 g(先煎),石菖蒲10 g,远志10 g,煅磁石30 g(先煎),五味子10 g,豆蔻10 g,共7剂,水煎服,2日1剂,一日2次。

2023年11月21日四诊,诉纳差、神疲好转,体重增加。诉双下肢发胀,咽部有痰,咯痰量多,自觉呼吸不畅。纳寐可,二便调。诊断:癌类病;辨证:肝脾不调;治则:疏肝健脾;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味(2023年11月7日原方维持)。处方:党参30 g,白术20 g,茯苓20 g,陈皮2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柴胡10 g,白芍10 g,赤芍10 g,防风10 g,炒酸枣仁30 g,龙骨30 g(先煎),石菖蒲10 g,远志10 g,煅磁石30 g(先煎),五味子10 g,豆蔻10 g,共7剂,水煎服,2日1剂,1日2次。

按:上述医案中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坚持以健脾、疏肝、补肾为主要治则,无论症状如何变化,始终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化裁,与疏肝、补益类、解毒化瘀类中药组方而成,用补气药意在健脾益气,补阴药意在阴中求阳,补肾助阳,用清热解毒药解毒抗癌,再配伍理气、化痰、祛湿、活血药,从而达到解毒、祛痰、化瘀、补虚的效果。此医案患者首诊时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渗湿,柴胡、白芍、赤芍配伍,疏肝柔肝,敛阴和营,陈皮、半夏配伍,降逆和胃理气,僵蚕、蝉蜕、防风祛风止痒,炒酸枣仁、龙骨、石菖蒲、远志、煅磁石、五味子养心安神,豆蔻醒胃,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和胃安神之功;二诊时症状好转,予原方维持治疗;三诊时患者皮肤瘙痒已愈,故减僵蚕、蝉蜕;四诊时诸症均已好转,故又予原方治疗。

2 小结

帅老师认为,癌症的中医药治疗应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可明确治疗的基本方向,癌症发病的病机虚实夹杂,其核心是本虚标实。而辨证是灵魂,根据虚实标本的不同,用四诊八纲为主要治疗手段综合临床各种证候表现,来研究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的规律,认识和辨别疾病的部位、寒热、虚实以及传变转归等,然后确定治疗方法。帅老师主张癌症患者在放化疗后益兼顾健脾益肾治疗,因为脾肾与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以及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关联,脾虚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能力,肾气虚常常会导致机体正气不足[10。结肠癌在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病名,中医将其归于“肠蕈”“积聚”“脏毒”等范畴[11。结肠癌患者,病位在肠,与脾虚、脾肾俱虚密切相关,而发挥重要作用的化疗常具有“毒邪”的特征,影响胃肠生理功能12

在结肠癌化疗患者的辨证诊疗中,以柴芍六君子汤为主方,健脾益气疏肝的基础上,加上补肾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中药,再结合患者各个时期的症状加以辨证,进行化裁遣方用药。“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脾肾衰又会影响它脏,肾气不足则各系统、脏腑功能减退,脾气虚则中焦运化失常,故遣药组方时,除重视脾的生理功能治以健脾外,还擅用枸杞子、菟丝子药对益肾补精。枸杞子性甘、平,归肝、肾、肺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子中含有多糖类、多酚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3;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归肝、脾、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明目安胎等功效,研究亦证实,菟丝子含有黄酮类、多糖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免疫调控、抗肿瘤等作用14-15。菟丝子偏补肾阳,枸杞子偏补肾阴,二者合用既能达到补肾作用,同时价格低廉又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帅老师在诊治肿瘤疾病时也强调,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常因气血化源不足、脏腑失养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以致病情恶化,故重视脾肾功能,坚持整体观念,调动其内在抗病能力。用药时可对中药药性功能分类进行合理应用,如益气养血类中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滋阴活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清热类中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运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结肠癌化疗后诸症,既从整体上扶正祛邪,又兼顾健脾疏肝益肾功能,患者临床获益明显,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梦迪,陈万青.GLOBOCAN 2022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4(6):1-5.

[2]刘宗超,李哲轩,张阳,等.2020 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 志,2021,7(2):1-13.

[3]马婵娟.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健脾益气法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2.

[4]杨绍春,瞿广城,帅焘.帅焘主任治疗虚证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12):1-3.

[5]瞿广城,杨绍春,帅焘.帅焘主任诊治咳嗽临证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11):6-9.

[6]杨卫东,李晓燕,帅焘.帅焘主任临证重脾胃顾正气学术思想总结[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11-12.

[7]李晓燕,杨卫东,帅焘.帅焘主任辨治脾胃病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5):5-6.

[8]赵霞,帅焘.学习帅焘老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3):11-12.

[9]清·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0]蔡圣洁,梁粲,陈嘉楠,等.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7):165-167.

[11]杨洋,惠阳,王战争,等.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3):102-107.

[12]钱佳南,鲍超群,胡鸿毅.中医药治疗结肠癌化疗相关消化道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2,30(6):456-460.

[13]王莎莎,张钊,陈乃宏.枸杞子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神经药理学报,2018,8(6):53.

[14]黄明珠,王景龙,崔晓萍,等.菟丝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2(5):101-104.

[15]董昱,葛伟.中药菟丝子抗衰老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24,38(3):219-222.

(收稿日期:202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