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才融合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2024-12-25包志强

群众 2024年22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支撑,是新旧产业迭代、新旧动能交替的重要载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势在必行。近年来,金湖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科创强县、产业强县三大战略,提升离岸孵化器、驻外人才科技工作站辐射能力,强化本土产业园承载能级,串联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市场机构等多元主体,打造创新资源流动汇聚、产业要素互补融通的“人才科创走廊”,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抢滩布阵,打造入金“门户”,下好产才对接“先手棋”。以“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思路破解县域“引才难、留不住”困局,依托驻外引才工作站打造人才引进“门户”,全力提升才企对接质效。搭建聚才“主阵地”。面向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延伸引才触角,在北京、深圳、南京、苏州等地设立4个驻外人才科技工作站,举办产业投资说明会、“双招双引”推介会、人才科技政策宣讲等活动,现场宣传推介金湖产业特色、人才优惠政策,为企业家、专家人才、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交流对接平台。近三年签约主导产业链科技人才项目30个,协议投资额120.69亿元。张贴引才“求贤榜”。以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难题为导向,完善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链机制,开展政策服务上门“家家到”等活动,收集梳理181家企业人才、技术需求,编制总金额1.7亿元、76项技术攻关榜单,利用驻外人才科技工作站、高校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平台“张榜求才”,吸引129名专家人才“揭榜”攻关,赋能“智造”产业升级。组建用才“联合体”。打通科技创新的人才流进渠道,整合高校院所、企业、政府等多方优势资源,构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产学研用为导向的技术攻关联合体。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签约产学研项目40多项,促成石油机械、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等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共建科研实验室和成果转化基地。

借智图强,打通双向“廊道”,按下飞地孵化“加速键”。将“人才+项目”双落地作为做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环节,强化离岸孵化器和本土产业园能级提升、协作联动,构建“在外孵化—研究成长—成果转化—落地投产”的全周期模式。孵出“金凤凰”。深入实施《金湖县接轨南京融入南京都市圈实施方案》,建成投入使用金湖(南京)科技人才离岸孵化器,对接基金、创投等第三方机构,强化协同创新交流、促进资源优势共享、促进两地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保障“飞地”人才同等享受市县人才政策待遇,协助指导申报各类科技、人才项目,全面提升“飞地”运营质效。抱得“金娃娃”。将人才工作纳入江苏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新型示范县创建规划实践,提升本土产业平台载体人才吸聚能级,用好江苏省首家仪器仪表产业园、工业物联网装备计量中心,89家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聚智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载体,为意向来金投资的人才项目提供肥沃土壤,41个人才项目入驻本土产业园,8个离岸孵化器在孵项目在金湖注册落地。生成“金磁场”。坚持“离岸不离心”,同步拓展孵化器“城市会客厅、资源链接平台、产业服务桥梁”三大功能定位,对接国家级高端装备产业协会、学会等,吸引推介主导产业关联领域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来金考察参观,邀请德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600余名专家人才现场调研指导,让更多项目、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在金湖集聚。

衔枝筑巢,构筑坚实“后院”,打好尚贤敬才“三张牌”。始终秉持“做的比说的好,服务比需求早”的理念,围绕“智造”人才与装备产业需求,打好服务、政策、环境“三张牌”。优化一站式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人才科技秘书+助企专员”双队伍,遴选204名人员组建人才服务专员,开展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行动,围绕企业困难诉求清单、急需人才技术需求清单、意见建议清单“三张清单”,实行销号式管理,达成企业满意、人才满意“双评价”,切实纾困解难。实施一揽子政策。升级出台第三期“荷都俊才计划”“创新创业18条”“科技人才招引奖励办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1条”“用工6条”等人才产业政策,设置6亿元金湖智造金谷创业投资基金,个性化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按需支持”,最高给予2000万元综合资助,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配套支持。2023年兑现各类人才科技奖补资金1.06亿元。涵养一流化环境。紧贴人才实际需求定制发放“惠企一卡通”,整合升级疗养体检、子女入学、旅游文娱、交通出行等服务。建成青年驿站2家、人才公寓430套、职工公寓3.75万平方米,实现800多名产业人才“拎包入住”。定期举办青年企业家沙龙、政企早餐会、营商环境面对面等活动,不遗余力让各类人才感受到金湖的“最高礼遇”,充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提高人才成就感、幸福感、荣誉感、归属感。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将一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对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县域发展定位和产业优势,牢牢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方法论,广泛集聚高层次产业人才资源,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

以更优的产业生态集聚人才。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抓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持续深化仪器仪表产业省级“链主城市”建设,发挥节能环保能源装备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提升人才科创走廊双端吸引力,聚焦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复合材料、新型建材、成套装备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打造新的产业发展增长引擎。紧扣“优势产业未来化、未来产业技术化”两大方向,聚焦人工智能、未来能源、物联网等领域,谋划吸引一批标杆性项目,以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支持推动能源装备、仪器仪表等支柱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以更强的平台载体承载人才。完善“金湖智谷”科创走廊、国千智能产业园等孵化载体建设,做好初创期项目优惠政策匹配、人才项目申报辅导、平台资质申创服务等工作,助力初创型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开展“千企百校”协同创新行动,推动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一批高校引才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等,推动校地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围绕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战略规划,加快集聚土地、资金、项目、技术等创新要素,支持联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技能人才培养、大学生引进,全力打造“人到金湖必有为,才来金湖更‘金’彩”品牌。

以更好的发展环境留住人才。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发挥“荷都俊才计划”“科技创新18条”等惠企优才政策组合效应,加大对“小而美”科创项目政策支持力度,推出更多诚意满满的“人才礼遇”举措,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加快人才集聚,激发创新动能。破除人才评价“四唯”现象,树立“企业认可就是人才”理念,深入开展产业人才举荐工作,让更多产业举荐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享受高层次人才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体检等服务保障待遇。聚焦年轻群体高品质、个性化城市生活需要,持续导入更多优质文化、艺术、娱乐、消费资源,让人才在这片投资热土、兴业沃土、生活乐土上大展所为。

(作者系中共金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