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地球两极守护人类“极境”

2024-12-25秦大河

知识就是力量 2024年12期

从广袤无垠、晶莹洁白的大冰盖到造型独特的壮丽冰山,从如梦似幻的炫丽极光到蜿蜒交错的蔚蓝峡湾,从南极憨态可掬的企鹅到沉稳威猛的北极熊……地球的两极,南极和北极,堪称地球上最独特的地区,这里不仅是原住民的温馨家园,更是探险者的向往之地,科学家渴望亲临的科学殿堂。

地球南极和北极地区是影响全球气候状态的重要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关键作用。位于两极的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及其周围的海冰就像“电冰箱”一样,因其洁白冰面能反射入射的阳光,起到给地球降温的作用。但是,在极地地区多年冻土内保存的甲烷等温室气体因全球变暖而释放,使变暖加剧,同时也可能释放出史前病毒,可能危及人类健康!极地海洋庞大的水交换系统,在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且敏感的角色,其细微的变化可预示广泛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全球气候的预警至关重要。南北极与赤道形成的热力差能驱动大气与水汽的热量和动量交换,维持全球热力平衡。

极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充沛,南极的磷虾有可能成为人类的蛋白质库,但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却是当前极地科学研究需急迫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北极地区的原住民社区,南极地区的人类活动,以及人们在北极圈内边缘区的农业实践,其社会经济影响力,连同生物多样性变化等,对理解和预估全球气候变化,加强极地环境保护,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加强对极地大气、海洋、冰冻圈、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的监测和研究,势在必行。

极地研究是科学创新的催化器。从17、18世纪起,各国探险家就开始了对极地的探索,是为英雄时代。二战之后,极地考察进入科学时代。1984年中国政府首次派遣中国南极科考队,并于1985年建成首座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目前,已经建立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建设中),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南极格罗夫山地形图》,利用南极高纬度优势开展天文观测,在射电天文学和宇宙射线物理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钻取极地冰盖冰芯,获取了过去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中国科学家也开始对极地社会经济展开研究。

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与极地密不可分,人类的生存发展与极地紧密相连。某种意义上说,极地也是人类未来命运的守护者!本着守护地球的纯净的美好理想,本期《知识就是力量》,将带你走近两极,呼唤我们为保护极地、保护地球,脚踏实地开展极地科学研究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