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对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2024-12-22徐志艳

传播与版权 2024年23期

[摘要]文章探讨了社交媒体对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模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传播渠道与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分析了社交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文化传播的具体策略,包括明确传播目标、优化文化内容、选择合适平台、制订传播计划等,以期助力高校图书馆有效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文化传播,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交媒体;文化传播;策略;版权管理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已成为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与文化的汇聚地,如何有效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文化传播,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旨在分析社交媒体对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现状与特点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应积极促进知识的创新传播,为师生构建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高校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纸质出版物,还积极推广数字出版物,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在内容上,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注重系统性传播校园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平台共同构成文化传播多元网络,能够确保信息广泛传播。在定位上,高校图书馆以服务师生、弘扬校园文化、引领时代思潮为己任,积极打造学习、交流、文化空间,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师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在模式与策略上,高校图书馆灵活运用资源建设、活动组织、数字传播与空间建构等策略,实现了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1]。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特点鲜明,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校园文化为重点,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具备独特魅力与强大生命力。

二、社交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社交媒体作为21世纪信息交流的核心工具,正深刻改变文化传播的形态。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与分享平台,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全球化交流,塑造了文化传播的新格局。

社交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交平台,允许用户分享和交换信息,其特点为交互性强、内容生产分散及传播迅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民主化、多元化。与由专业机构运营的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打破了单向传播模式的限制,注重个人体验和主观能动性,传播效率更高,但这也带来了内容真实性和权威性难以把控的问题。

社交媒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打破了地域界限,实现了信息的跨区域共享。社交媒体具备信息传播、互动交流和内容创作三大功能,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为文化爱好者提供了虚拟社交场域。

社交媒体文化传播的效果受内容吸引力、平台影响力和用户参与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抖音上“敦煌文化”的传播为例,抖音账号“敦煌文旅局”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展示敦煌文化元素,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体现了社交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巨大潜力。

三、社交媒体对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影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社交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正逐步改变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的格局。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与文化的聚集地,其文化传播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社交媒体对图书馆文化传播模式的变革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亟待革新。以往,高校图书馆依赖线下阅读推广、实体展览等活动来传播文化,这些活动具有局限性,难以覆盖所有师生。如今,社交媒体的兴起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的传播平台[2]。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高校图书馆能够迅速、灵活地推送各类文化资讯,如新书速递、特色藏品揭秘、学术讲座预告等。这种线上传播模式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即时互动,使得文化传播更加高效、精准。

(二)社交媒体对图书馆文化传播内容的影响

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文化传播模式,还丰富了其内容形式。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文字传播文化信息,这往往难以满足现代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而社交媒体则提供了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传播载体,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内容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微博发布高清的藏品图片,让读者在线欣赏;通过B站等视频平台发布文化讲座视频,让师生随时随地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线上展览内容,让读者在指尖就能领略到图书馆的文化魅力。

(三)社交媒体对图书馆文化传播效果与成本的双重优化

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图书馆的文化传播效果,还大大降低了传播成本。一方面,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迅速将文化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师生,实现文化的广泛传播。同时,社交媒体具有互动性,因此高校图书馆能够及时收集读者反馈,调整传播策略,提高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社交媒体运营成本低,高校图书馆无须投入大量资金就能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此外,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特性,使得高校图书馆发布的内容能够通过转发、分享等方式快速扩散,显著降低了传播成本。

(四)社交媒体对图书馆文化传播渠道与方式的拓展与创新

社交媒体的兴起,不仅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还促进了传播方式的创新。传统的图书馆文化传播主要依赖于线下实体活动,而通过应用社交媒体,高校图书馆能够以线上方式进行文化传播,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高校图书馆能够随时随地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传递文化信息。同时,社交媒体的各种功能也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直播的形式,让读者实时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互动功能,组织线上读书交流会;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图书馆的特色文化内容。高校图书馆应用这些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还能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

四、高校图书馆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文化传播的策略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的汇聚地,正积极探索利用社交媒体这一新兴渠道,更高效地传播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文化传播,能够深化师生对图书馆资源及校园文化的理解。

(一)明确传播目标,谋定而后动

明确传播目标,对高校图书馆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文化传播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启动任何项目之前,高校图书馆必须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师生的信息需求、阅读偏好以及文化兴趣。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需要图书馆与师生进行深入沟通,以确保传播内容能够真正触动他们的心弦[3]。在调研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设定具有吸引力的传播主题。这些主题既要符合图书馆的定位和使命,又要能够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无论是推广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弘扬校园的人文精神,还是塑造图书馆的品牌形象,明确的目标都能为后续的文化传播提供清晰的指引。

有了明确的目标,高校图书馆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内容、设计活动形式,并评估传播效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还能确保高校图书馆在社交媒体上的文化传播始终与师生需求保持同步。因此,明确传播目标是高校图书馆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文化传播的基石,只有在这一基础上,高校图书馆才能制订出更加精准、有效的传播策略,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

(二)优化文化内容,提高文化吸引力

优化文化内容,提高文化吸引力,是高校图书馆在社交媒体上开展文化传播的关键策略。内容作为传播的核心,其质量和创新性直接关系到传播的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注重内容的精心策划和制作,确保其既具有深度,又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师生[4]。在内容设计上,高校图书馆应紧密贴合师生的实际需求,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高校图书馆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文化传播内容更加贴近师生的生活。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积极利用多种内容媒介,如图片、视频、互动问答等,来丰富传播内容,提升师生阅读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内容。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紧跟时事热点,适时融入校园文化元素,创作具有时效性和独特性的内容。通过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校园事件,高校图书馆可以制作出更加贴近师生生活、具有时代感的内容。这种具有独特性和时效性的内容,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师生的关注,还能扩大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使图书馆在社交媒体上的文化传播更加有效和有力。

(三)选择合适平台,精准定位受众

选择合适平台,精准定位受众,对高校图书馆在社交媒体上有效传播文化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须根据自身的文化传播目标和受众特征挑选合适的社交平台。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凭借其强大的内容发布和订阅功能,成为传播深度文章、学术资讯的优质渠道。这些平台不仅能够承载丰富的文字内容,还能确保信息准确送达目标受众,提高传播的精准度[5]。抖音、小红书等视觉导向的平台,则更适合展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活动花絮等。这些平台以年轻用户为主,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高校图书馆可以吸引年轻用户,提升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和参与度。此外,构建校园专属社交平台,也是高校图书馆深化与师生的联系、建立独特校园文化社区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园专属社交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加灵活地发布内容、组织活动,并与师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和交流。这种深层次的联系和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还能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四)制订传播计划,注重互动交流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与文化的汇聚地,承担着传播文化与推广阅读的重任。在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文化传播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手段。制订详细的传播计划并注重互动交流,对提升传播效果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须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明确传播目标,细化内容,提高内容推送频率,确保内容具有时效性。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读者群体,采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在社交媒体上,互动交流是增强用户黏性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回应读者留言,增强读者信任。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线上问答、话题讨论等活动,鼓励读者分享心得,增强社区互动性。周密计划与互动交流不仅能提升文化传播效果,还能增强读者参与感和归属感,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未来,高校图书馆应持续探索社交媒体传播新模式,适应文化环境变化,更好地服务读者与社会。

五、结语

社交媒体为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应用“明确传播目标”“优化文化内容”“选择合适平台”等策略,高校图书馆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文化传播,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提升编辑出版能力和传播与版权意识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未来,高校图书馆应继续探索社交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潜力与价值,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谢俊.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策略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24(13):49-52.

[2]王婷婷,崔璨,杨丽,等.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22(19):118-120.

[3]龙腾.泛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文化传播功能的策略分析[J].文化产业,2022(30):112-114.

[4]牛珊,王智丽.社交媒体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的考察[J].编辑学刊,2023(04):51-57.

[5]王昌军.文化传播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2(02):3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