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视域下少儿报刊内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4-12-22潘玥
[摘要]融媒体时代,传统少儿报刊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优质的内容不仅是少儿报刊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还是少儿融媒产品创新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少儿报刊社可通过“内容赋能”“科技赋能”“互动赋能”等方式,以优质内容引领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融合发展;少儿报刊;内容为王;人工智能;用户连接
“内容为王”是媒体行业的基本运营理念。优质内容不仅是所有媒体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媒体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融媒体时代,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助推下,媒体内容产品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强调:“大力加强各级共青团、少先队报刊建设,推进融媒体改革,扩大读者覆盖面。”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用户对融媒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传统少儿报刊由原来的纸质少儿读物的内容提供者,转变为多元少儿媒体平台的内容供应者。在做好纸媒内容的同时,少儿报刊社需要顺应融媒体时代“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多重服务”的特点,充分发挥“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优势,使优质内容在新技术赋能的基础上得以充分转换,进而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
一、内容赋能,以内容优势赢取发展优势
少儿报刊在培育少年儿童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助力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融媒体时代,少儿报刊突破了纸媒内容主要针对少儿读者的局限性,借助多元平台为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教育工作者等提供了个性化、精准化的内容增值服务。在少儿报刊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少儿报刊社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坚守“内容为王”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内容升级迭代工作,分析已有资源优势,明晰内容定位,提升策划力度,打造精品原创内容,树立鲜明、有特色的品牌形象。
(一)成为融媒内容“供货源”
少儿报刊社长期深耕纸媒领域,拥有权威的信息获取渠道、专业的采编团队和严格的审核机制,能够保证所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融媒背景下,少儿报刊社要守正创新,不断拓展优质内容的多元传播渠道,打造新闻传播矩阵,成为融媒内容“供货源”。少儿报刊社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对纸媒内容进行二次制作,或采用错位互补的方式,推送不同于纸媒内容的新媒体内容。少儿报刊社还可以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各类融媒体平台,将本社的融媒内容转化为适合在不同平台推送的信息,以此扩大自身影响力。在构建新闻传播矩阵、搭建多渠道传播网络的过程中,少儿报刊社能高效地利用多元平台来传递新闻内容,以确保新闻内容覆盖更广泛的受众,并进一步强化与受众的互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监测和分析融媒体平台数据,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好地展现融媒体平台的特色。
(二)构建优质内容制作团队
少儿报刊社要强化自身建设、完善机制与措施,从而实现优质内容生产常态化。这是落实“内容为王”理念的重要前提,也是强化少儿报刊社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1.提升内容创作者的知识储备和写作水平
面对融媒体环境下涌现的大量同质化内容,少儿报刊社只有推出质量更高、更契合少儿读者阅读需求和习惯、更具吸引力的内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获得少儿读者、家长、教师等群体的认可、喜爱,从而提升其订阅意愿。为此,少儿报刊社在坚守“内容为王”的前提下,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打造优质内容制作团队,推出趣味性、启发性兼具的阅读产品。同时,少儿报刊社要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以有效保证内容的高质量生产与传播。
近年来,在提升纸媒内容质量、构建优质内容制作团队方面,《阳光少年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该报以“滋养新时代好少年”为己任,恪守“学做人、学立志、学创造”的办报宗旨,采用儿童化的表述方式,为读者讲述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为了保证内容品质,《阳光少年报》采取多项措施,如主笔在写作前必须阅读10万字相关资料,以确保深度了解新闻内容;采取PK制度,选用高质量的稿件,以此推动稿件质量的持续提升;坚持有错必纠,一旦出现版面差错,必须登报公开处理情况等。《阳光少年报》通过上述举措,为中国少年提供了高品质的阅读内容[1]。
2.培养复合型融媒内容创作人才
少儿报刊融媒产品的制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文本撰写、摄影摄像、音频录制、后期剪辑等多项技能,还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产品经理意识,从策划与采写阶段就综合考虑融媒产品在不同媒体平台的呈现方式,以此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爆款”产品。其一,少儿报刊社可以不断优化招聘机制,拓宽招聘渠道,引进具有丰富经验、专业背景,可撰写能够满足少儿阅读需求、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高质量文章的资深记者、编辑,确保内容生产的专业性。其二,少儿报刊社应优化内容创作队伍组建机制,通过组建专家指导队伍、教育工作者编写队伍、新媒体运营队伍等不同队伍,从而保证内容产品的多样性、专业性和全面性。其三,少儿报刊社应强化各类学习、培训机制,让优秀人才能够“走出去”学习更多新兴媒体理念、技术,让教育、融媒体、内容创作等领域的专家“走进来”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科技赋能,以特色内容擦亮品牌形象
在新兴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少儿报刊社要牢记初心和使命,深耕纸媒内容生产,建立智慧引领的融媒体内容体系,并巧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质增效,以此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一)建立智慧引领的融媒体内容体系
借助新兴技术凸显智慧媒体定位,展现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动态,是少儿报刊社打造新时代特色少儿报刊的有力抓手。少儿报刊社可强化智慧引领的融媒体内容体系建设,以主流价值引领内容生产与技术运用,构建多元化的新闻内容业态,创新话语表达形态。例如,《现代中小学生报》推出的《智慧阅读》专栏,是其紧跟新时代智慧教育潮流,对内容进行升级与创新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广州市教育局根据《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广州市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制定《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普及工作方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步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项目工作。《现代中小学生报》充分发挥少儿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项目工作。自2021年7月起,《现代中小学生报》提出“办成一份推动阅读的报纸”的口号,对报纸内容进行全面升级改版,采用少儿视角讲述广州中小学校的智慧阅读故事。同时,《现代中小学生报》还通过纸媒、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传播平台,以多角度呈现的方式,持续推出全学科智慧阅读系列栏目内容。《智慧阅读》栏目不仅成为广州市师生、家长了解智慧阅读动态的重要窗口,还成为中小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学习能力的“好帮手”,彰显了《现代中小学生报》的时代责任和担当,进一步扩大了《现代中小学生报》的用户覆盖面。
(二)巧用人工智能技术提质增效
AI大模型以及文本生成、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工具的“闪亮登场”,为传媒业内容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变革带来“加速度”。少儿报刊社需要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方式。2023年12月,《深圳晚报》推出全国首份AI融媒新闻纸。当期的《深圳晚报》版面采用大量AI生成的内容摘要、延展报道、动态图片、图片视频,其中的11个新闻版面均由人工智能和晚报记者、编辑合力完成。这是传统纸媒数字化转型以及媒体融合的一次探索。少儿报刊社同样可以参照《深圳晚报》的做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内容生产,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
少儿报刊社的传统内容生产存在人力成本高、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新兴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少儿报刊社可以依托新兴技术来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与质量,从而实现内容的个性化定制。例如,少儿报刊社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内容写作、编辑、校对、生产等环节;可以采用AR、VR、虚拟主播等技术增强阅读互动性,丰富内容交互元素,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关注热点、阅读兴趣,从而推出用户喜闻乐见的产品。
三、互动赋能,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
融媒体时代,少儿报刊社可以突破纸媒内容主要针对少儿读者的局限性,借助多元平台,为少儿及其家长、教育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内容增值服务。
(一)由内容提供商转变为服务提供商
少儿报刊社依托内容产品来强化与用户的互动,能够更好地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例如,少儿报刊社可以针对少儿群体,提供与纸媒内容配套的视听资源;针对家长群体,提供育儿指导建议、亲子阅读资料;针对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新闻动态等。少儿报刊社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收集读者阅读反馈,从而不断调整、优化纸媒内容。此外,少儿报刊社还可以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利用自身的内容生产优势,为其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同时,少儿报刊社可不断强化数字资源与产品的融合建设,制订融合发展措施,完成由内容提供商到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例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简称“中少总社”)是国家数字转型示范单位和出版融合发展旗舰示范单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少总社对融合战略进行升级,确定“135”发展战略,即“一个理念,要建立与用户的深度连接,不断优化建设少儿出版融合生态;三个转变,包括由纸质出版到多媒体形态出版的转变、由静态出版到动态交互的转变、由内容提供商到服务提供商的转变;五个着力点,一是以‘内容+IP’的多形态多终端呈现,打造总社融合产品创新的‘爆点’,二是加快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升总社出版融合数字化水平,三是优化阅读教育产品开发应用,提升少年儿童阅读服务能力,四是建设私域流量电商一体化平台,搭建总社自有销售渠道网络,五是深化建设全媒体营销传播体系,提高少年儿童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3]。
(二)用活动拓展多元发展优势
少儿报刊社长期深耕少儿市场,大多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少儿报刊社可基于自身的儿童化、专业性特点,进一步拓展“内容为王”的优势,采用“融媒+活动”的模式,将融媒体工作与少儿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发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项目。
1.以特色专栏创建品牌活动
很多少儿报刊社精心打造的特色专栏、特色版面、特色IP形象,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少儿报刊社基于这些特色专栏、版面、IP形象所创建的品牌活动,不仅能够获得原有读者的喜爱,还能通过宣传推广获得更多潜在读者的关注。例如,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的《中学生天地》就以促进少儿阅读为导向,依托特色专栏来打造品牌活动。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基于《中学生天地》的《人生规划局》专栏所创建的“新青年·真人图书馆”活动,被列入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材案例。“新青年·真人图书馆”的核心是将一个人的经历看作一本“书”,中学生可以通过面对面“借阅”这本“书”,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领域。13所知名高中的1万名学生参与此活动,80多位各个行业的人士成为活动志愿者[4]。
2.整合内部资源
少儿报刊社可以基于自身宣传优势,积极宣传并推广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研学项目、写作能力提升课程以及语言艺术培训活动。一是应整合包括优秀记者、编辑、插画师、排版人员、主播、编导、摄像师及后期制作人员在内的多元化专业人才资源,共同开发活动项目,并全程跟进指导活动的实施。二是将编辑部、印刷部等各部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参观、举办场所,使原工作空间得到进一步的合理利用。三是借助技术开发团队的力量,打造、运营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关的融媒体平台,旨在进一步彰显媒体的专业特色,提升用户对活动的认知。四是通过自身优质作品特别是获奖作品来提升品牌形象,为活动赋能,并邀请少儿读者参与获奖作品新闻发布会,使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3.让用户参与内容研发
增强与用户的互动,通过深入沟通来了解用户需求,是少儿报刊社发挥好自身服务功能的重要法宝。少儿报刊社应用“用户原创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生产模式,能够使更多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过程中。少儿报刊社可以通过发布线上活动,鼓励用户在平台上传自制内容,以此丰富平台内容,同时提升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感,让用户能够感受到自己是报刊社的“小主人翁”。少儿报刊社还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纸媒和新媒体平台开展小记者、小编辑、小作家招募活动,邀请少儿参与内容创作,并了解其需求,将更多受少儿欢迎的内容呈现在平台上,进一步增强对少儿的吸引力。
四、结语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融媒体时代,少儿报刊社只有坚守“内容为王”的准则,充分发挥自身内容优势,推进多元化传播,强化精准服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少儿报刊社还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拥抱新技术,积极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和新的业务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在数字媒体市场中继续保持竞争力,发挥其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少儿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世才,王胜昔.《阳光少年报》:破解百万大报的文化密码[EB/OL].(2023-02-23)[2024-09-06].https://difang.gmw.cn/ha/2023-02/23/content_36386895.htm.
[2]徐平.全国首份AI融媒新闻纸是怎么来的[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12-29(003).
[3]谢青.全国少儿出版单位在京召开数字化专业交流会 助力行业高质量融合发展[EB/OL].(2023-12-06)[2024-09-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514951939873656&wfr=spider&for=pc.
[4]项勇义.浙江教育报刊总社:阅读育人不忘初心使命[EB/OL].(2020-01-21)[2024-09-06].http://media.people.com.cn/GB/n1/2020/0121/c40606-3155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