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夕阳”护“幼苗” 关爱伴成长

2024-12-19倪玺雯孙兆鲁

雷锋 2024年12期

在山东省乳山市育黎镇,有这么一群热心肠的老人,他们平均年龄66岁。他们之中,有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也有退役老兵、普通工人和普通农民,尽管身份不同,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却将他们紧紧地凝聚了起来,支撑他们共同干起了一番“新事业”。

“我们在2013年成立了‘俏夕阳’志愿服务队,主要服务内容是为村里的单亲家庭、低收入家庭或其他的困难孩子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说起自己开创“新事业”的初衷,李国友的表述十分朴实。

现年75岁的他,退休前一直在育黎镇中心学校从事教育工作。这份职业经历让他对学校及学生有着一份深沉而厚重的情感,哪怕退休了,仍甘愿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刚组建志愿服务队时,成员还不足5人,靠着这些年的不断坚持,我们团队的骨干成员开始多了起来,现在已经有了38人。”李国友补充道。

这些年里,他带领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夏冒酷暑,冬顶严寒,深入全镇25个村,对80名学生进行了帮扶,平均每年开展志愿服务24次,行程达800多公里。

在育黎镇中心学校念书的孩子,有不少是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在镇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俏夕阳”志愿服务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与周边村23名留守儿童结为“老少扶”帮扶对子,定期给他们送去生活物资,改善生活条件。

“老师,我特别想吃肉,我已经很久没吃过肉馅饺子了。”家住育黎镇藏金夼村的小郑,无父无母,与快80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在一次对小郑进行家庭走访的过程中,孩子不经意间吐露出的小心愿让李国友很是心疼。走访结束之后,他当即就去镇上买了猪肉,和团队成员一起为小郑包起了肉馅饺子,又趁着晚饭时间夜行15里,将热腾腾的饺子送到了小郑手中。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孩子深受感动,吃着盼望已久的肉馅饺子,小郑动情地说道:“谢谢老师,这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

在李国友看来,“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的内心就像百花园里的花朵一样,千姿百态,需求也因人而异。”因此,在帮扶困难学生的过程中,他经常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学校班级和社区家庭中,了解孩子们的微心愿,开展暖心行动。无论是孩子们需要的围巾、手套、篮球还是学习用具,“俏夕阳”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都会按需服务,努力帮助孩子们达成微心愿,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扶贫更要扶志。对于未成年的儿童们来说,让他们从小“童心向党、欢乐成长”十分重要。为此,“俏夕阳”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尤其注重引导孩子们树红心、赓续红色血脉。

“马石山十勇士当时是执行完任务后要归队时,路过了咱们马石山,发现了这里有大量的日伪军,面对势单力薄的群众,他们毅然放弃归队,冒着牺牲的危险,掩护群众撤离……”在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内,李国友为育黎镇中心学校的学生们讲解着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教导孩子们要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李老师讲的革命系列故事让我特别感动,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身为新时代的学生,我应更加努力学习,像革命先烈一样为祖国作贡献。” 学生倪子轩说道。

乳山这片红色热土上,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除了带领孩子们参观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胶东公学历史陈列馆、乳娘事迹陈列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也是“俏夕阳”志愿服务队经常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场所。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李国友的带动下,“俏夕阳”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充分发挥银龄余热,成为困难儿童成长的守护者、希望的播种者、人生的筑梦者,用爱心、初心、责任心为困难儿童撑起了一片天。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