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在提升旅游经济竞争力中的作用研究
2024-12-19邢敬祎
摘 要: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旅游行业的关注。文章旨在探讨文化旅游在提升旅游经济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文化旅游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其对旅游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文化旅游、提升旅游经济竞争力的策略建议,以期促进旅游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 文化旅游;旅游经济;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强调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体验和认知,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从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全球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文化旅游,提升旅游经济竞争力,成为各国政府和旅游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文化旅游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文化旅游的特点
首先,文化旅游的本质特征是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这迎合了游客不再只是追求浅层次的游览,而是希望通过参观文化场所、投身于当地文化活动,来探寻和理解旅游地的文化底蕴的要求。其次,文化旅游强调游客的亲身参与和体验。相较于常规旅游,文化导向的旅行强调游客沉浸于异地风情,亲历其文化。再次,文化探索活动,具备增广见闻的特性。游客在文化旅游中不仅能够欣赏到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涉猎了历史、民俗和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最后,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包含了历史遗留的珍贵遗产、展现民俗特色的独特风情以及代表着民族智慧的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
(二)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
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的繁荣,如生态探索游和休闲放松游,实现了业态的深度整合,共同打造了一个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组合。旅游产品的多样性通过深度融合得以显著提升,从而增强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有效应对了游客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推动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文化旅游行业正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发展,推出一系列新颖且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借助于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庆典以及设计创新性的文化商品,可以有效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
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推动了文化旅游领域对智能化服务的重视,这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体验。文化旅游企业采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游客的需求,并且提供定制化和更加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在追求经济效益之余,文化旅游行业逐渐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旅游开发活动中,应全面考虑对当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防止因过度的商业化行为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应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旅游与环保的协调发展。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旅游业需与文化业、体育业及农业等其他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强化保护、持续传承及创新发展的必要性[1]。
二、文化旅游对旅游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一)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深入探索和利用一个地区的文化,是文化旅游的精髓所在,通过打造具有独特地方风情的文化旅游商品,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旅游商品的种类,同时也满足了游客对旅游体验多样性的追求。这些产品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蕴含了深远的教育意义和丰富的体验感受,参与此类文化旅游项目的游客能够深入探究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及民俗,进而获得更为丰富且深度的旅游感受。
在进行一般性的游览活动时,游客大多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名胜古迹,缺乏对目的地深层文化的了解。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给予了游客深层次、多维度探索旅游地点的可能性,文化旅游所提供的旅游产品融合了文化沉浸、历史探索和民间习俗体验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层次。进一步而言,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系列有助于吸引各类旅游者,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二) 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通过展现独特的文化特色,旅游地点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那些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与鲜明个性特征的旅游区域,往往更能激发游客的兴趣。这种兴趣一方面基于游客自身的偏好,一方面受到了媒体与社交平台传播效应的影响。一旦某种文化形象在旅游目的地得到广泛传播并赢得认可,该地的知名度也随之提升。
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同时也能增强游客的满意感和忠诚度。游客在接触特定旅游地的文化形象后,若产生了共鸣,则会倾向于将该地列为其优先出行选择。在旅行中参与者将更主动地投身于各种文化主题活动中,借此深化所获得的游览体验。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对于推进旅游行业的持续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一个拥有优秀文化形象的旅游区域,常常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增加投资将进一步促进旅游目的地在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建设,进而产生良性循环,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增长[2]。
(三) 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市场多元化趋势贡献显著,同时助力了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塑造及其文化内涵的延伸。此外,这一现象还促进了文化遗产的延续与时代化革新。推广与利用文化旅游,可有效助力当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是基于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这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实施。同时,这些推广手段也加深了公众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大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地方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得益于文化旅游业的推动。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时,融入现代游客的偏好与需求,实现了对地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掘。故而,这一过程不仅满足了现代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更激发了地方文化的活力,促进了其创新与发展。
(四)增强旅游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文化旅游的推进,在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扩展旅游产品类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化旅游不但巩固和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还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附加值较高的文化旅游产品,因其产业链较长,能促进相关多类产业发展,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文化旅游产品由于通常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影响力,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迎来更多的商业机遇,这将对所在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常规的游览活动中,常常面临产品多样性不足及服务品质欠佳的问题。文化旅游的兴起,为旅游业务模式的更新换代开辟了创新的路径与目标,开发符合地域文化特点的旅游项目,能够提高目的地的魅力指数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需通过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来实现。应推动旅游行业不断创新发展,进而构建一个丰富多样、高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3]。
三、发展文化旅游的策略建议
(一)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根本,各地需深入探索和运用其所独有的历史、民俗及自然文化等资源,开发出能够展现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此策略有助于提升旅游产品线路品质,在适应游客广泛需求的同时,还能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
在探索与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文化旅游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效保护与传承文化资源。各地在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文化资源保护计划,以此保障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深入探究地域特色文化,可以通过文献整理与实地考察,对所在地文化进行整理,探索其独有文化的内涵及价值,从而为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提供充足的素材及创意灵感。
(二)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创新是推动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可以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应持续探索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途径。通过融入如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等新科技,为游客打造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文化体验,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深入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韵味。这些技术能够让游客仿佛亲历历史瞬间,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的深邃内涵,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互动体验与满意度,使文化旅行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
同时,应结合传统元素与当代审美,创造性地打造一系列富有地域风情的文化创意商品,如融合传统民间故事、图案、色彩的现代设计服装、饰品、家居用品等,这些产品既时尚又富含文化底蕴,能够成为吸引年轻游客的新亮点。此外,将热门影视、音乐作品融入文化旅游线路设计,有效提升了旅游吸引力。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时,还应注重增强游客互动性与参与度,通过打造参与性的体验项目,如举办文化工坊活动,鼓励游客积极参与,从而使其在沉浸式的氛围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吸收和感悟当地文化的精髓。特别是那些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的互动游戏或体验型教育科普,更是寓教于乐,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并加深了其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与热爱[4]。
(三)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来源,其在提高旅行目的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文化旅游领域,品牌的塑造与推广是关键,需致力于打造蕴含地域独特文化的知名品牌。为了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旅游品牌,需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的深厚底蕴,提炼其独特魅力,并据此构建品牌形象,设计品牌宣传标语,在这个过程中,应巧妙融合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间传统以及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旨在创造出具有高度辨识度的品牌标识,让人一眼难忘,尽显地域文化之精髓。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影响力还可以通过举行文化节日庆典与利用广告效应宣传旅游形象的方式实现,应定期策划与地域特色紧密相连的庆典活动,诸如文化节庆、庙会等,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互动体验,同时也要运用新媒体平台对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四)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为其提供了长远的发展契机。将开发乡村旅游作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借助乡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传统农业文明,开发出富含乡村韵味的旅游产品。游客可以借助农家乐与民宿等,沉浸式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和感受农业文明的吸引力。文化旅游还可以与工业结合,通过向游客展示工业生产流程及工业遗产,使其可以深入了解工业文化及其历史沿革。游客可通过参观工业博物馆及工厂,直接体验工业生产的魅力与工业文明的别样风情。还可以将文化旅游与体育活动、艺术表演等相结合,打造多层次的文化旅游商品,推动产业综合性发展。具体而言,可以将体育竞赛和音乐庆典融入旅游项目中,打造充满生机与创新性的文化旅游路线[5]。
(五) 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
文化旅游行业的进步,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这是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可以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致力于培养精通文化及旅游领域的专业人才;开设一系列针对专业领域的课程,系统地提供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学生可通过参与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活动,深入实际的工作场景,学习并掌握文化旅游行业的运营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相关技能。
四、结语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对于提升旅游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等策略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进而提升旅游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中,应更加注重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振楠.数字赋能下文化旅游新业态激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18):109-112.
[2] 曾鸣.基于区域协同视角的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研究——兼论“锦绣潇湘”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思路[J].文化学刊,2024(6):95-98.
[3] 于秀杰.浅谈文化旅游对文物保护的影响[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3):93-95.
[4] 李妍.文化旅游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116.
[5] 单纬东,林伦伦,许秋红.资源理论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竞争优势——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7(1):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