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书里有乾坤: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设计
2024-12-18韩树人
摘要:为响应新课标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作者以三年级《设计数字作品》一课为例,通过为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言的真实情境,带领学生参与从调研到创作数字作品的全过程,形成了具体的规划书,总结了规划校本学情、真实任务、逻辑主线、认知经验和合作探究等多重项目式学习设计策略,旨在探索一条有效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实施路径。
关键词:规划书;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24-0051-03
引言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习得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缺少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知识的场景。这种割裂的教学方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在一线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以《设计数字作品》一课为研究样例,尝试对校本学情、真实任务、逻辑主线、认知经验和合作探究等进行多重规划,探究小学信息课堂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的有效策略。
规划校本学情——设计适合的项目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因地理优势和办学特色,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颇多,学校设有民乐班,每年都和周边历史文化景区合作,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志愿讲解活动,学生文化归属感强烈,对传统文化有着较深的情结。因此,笔者决定采用为“家乡非遗代言”作为项目情境。
案例1:师生对话——激发代言热情。
师:同学们,听说你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研究?
生:没错!
师:最近大家在研究什么?
生:非遗。
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非遗?
生1: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2:它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中国非遗。(播放视频)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们国家的非遗数量真多。
生2:我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生3:我们应该传承非遗。
师:是的,精湛的技艺、优秀的文化让我们倍感自豪。我们的家乡也有着丰富的非遗项目,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生1:剪纸。
生2:花灯。
生3:绒花。
······
师:大家想不想为我们家乡的非遗代言,让更多的人知道呢?
生:想!
师:你们打算为哪一项非遗代言?理由是什么?
小组1:我们打算为绒花代言,因为我了解了绒花继承人的事迹,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坚持,我想让更多的人去传承绒花。
师:你们最想向什么人做宣传介绍呢?
小组1:我们想向外地游客宣传,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知道绒花。
小组2:我们打算为花灯代言,因为花灯非常精美。我们最想向外国人宣传,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花灯。
······
这样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项目规划中调动了充足的情感需求和代言的热情。本项目之所以能够获得学生积极的响应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对校本学情的充分考虑。但需要注意的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项目背景可能在这所学校反响热烈,但在另一所学校却未必适用。因此,教师需要设身处地地从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符合他们学情的项目情境。
规划真实任务——设计明晰的项目目标
新课标提倡真实性学习,不仅要求有真实的项目情境,还需要具体且可行的学习任务。在最初的实践中,仅仅依靠情感冲动难以促进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自主推进,很多学生仍处于被动等待的状态。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笔者结合文化遗产日,规划了真实可行的课堂任务:某景区将举办非遗项目推介活动。
案例2:真实任务—主动规划设计。
师:听说大家要做代言人,×××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负责人非常感兴趣,听,他说景区正在征集优秀的非遗产品推介规划案。大家有没有信心参与?
生:有!
师:好,既然要宣传非遗,作为项目负责人,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1:非遗项目这么多,我们首先要选一个非遗项目,这样宣传效果才更好。
小组2:我们用什么方式去宣传呢?宣传非遗的什么呢?
小组3:我们自己做东西去宣传吗?怎么做呢?
小组4:我们打算画一幅海报······
这种具体而真实的任务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还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规划逻辑主线——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原有的内容主线是:明确主题—选择形式—绘制草图—下载资源—选定软件。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设计数字作品的一般流程从未接触过。因此,需要教师指导他们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将所有子任务串联起来解决问题。例如,根据原内容主线,笔者通过细化宣传受众、宣传内容、匹配形式等板块,采用孩子们喜爱的勾一勾、连一连方式来设计项目规划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数字作品的流程。
规划认知经验——设计开放的项目问题
在本课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本身没有固定答案,笔者适当提供支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向项目迁移,只要合乎情理,都是可行的。
案例3:启发问答——拓展思维深度。
师:宣传片、电子小报这些都属于数字作品,数字作品在信息时代的宣传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生1:可以发到网上,让更多的人看到。
生2:很便捷。
师:那么,用什么软件来制作呢?(学生沉默思考)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做过?(学生摇头)那有没有看过爸爸妈妈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呢?
生1:我妈妈在抖音上发视频。
师:抖音可以制作视频、图文作品。
生2:小红书。
生3:备忘录也可以放文字和图片。
师:很好!除了这些,WPS作为国内最常用的办公软件,也可以加工排版图文音视频等。软件千万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多种解决方案,还能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最终形成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答案。规划书中的活动板块就是在学生开放的回答中逐步梳理出来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使整个项目更具个性化和创新性。
规划合作探究——设计聚焦的课堂评价
本课中的规划书明确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和方法,每一项活动都具体指向一种课堂评价(如上表)。教师根据项目规划书,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积极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在课堂最后,笔者还设计了一个模拟推介会的活动,邀请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来进行数字作品的宣传推介展示。每个小组合作完成“我为家乡非遗代言”项目的规划书,这不仅是学生课堂思维的呈现,更是项目式学习的阶段性成果。
总之,优质的项目规划书不仅体现学习成果,还能调动情感需求、明晰课堂目标、促进合作探究,并指导后续实践。跳出课堂来看,项目规划书更像是信息科技教师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时设计的一种规划工具,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红云.例谈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4):66.
[2]黄玲燕.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01):67-69.
[3]王少峰,王丽丽.“1+X问题链”式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2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