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什文《人参》中自然地理意象的审美阐释
2024-12-18白琦琦
【摘要】中篇小说《人参》是普里什文1931年前往远东地区考察的重要成果,小说的成功为作家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普里什文借助具有典型东方文化特征的人参、梅花鹿等自然意象,创作了俄国文学中极其富有中国韵味的一部小说。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人参》进行解读,发现小说中的人参、梅花鹿、石头等意象不仅意蕴丰富,同时也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还承载着作家个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反映了普里什文“亲人般的关注”这一核心创作思想和独特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普里什文;《人参》;地理意象;文学地理学;审美阐释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7-001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7.005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3SZZX-10);海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djy2363)的阶段性成果。
小说《人参》是米·普里什文(1873—1954)1931年前往远东地区考察最重要的成果。作品集写实性、抒情性与思想性于一体,既有对远东地区风土人情的诗意描绘,又有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形象刻画,写景与叙事相映成趣。这部作品的成功“为作家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1]204,也被其视为“一生中写得最好的作品”[1]204。我国学者刘文飞盛赞《人参》是“普里什文最完美的作品之一”[2]79,《苏联文学史》的作者之一乌兰汗更将其视为“最充分体现了普里什文独创的风格和独有的世界感受”[3]55的作品。对于这样一部佳作,国内外研究者已从思想主题、文化形象、生态批评等不同角度有过探讨,对于小说中的自然地理因素虽有触及,但缺乏系统深入的挖掘。事实上,小说的成功与作家对地理意象的书写是密不可分的,地理意象深刻参与到作品形象体系和意蕴的建构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叙事元素,是传达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审美价值的重要基础。有鉴于此,本文拟采用文学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人参》中的人参、梅花鹿、石头三种自然地理意象的象征意义,探究作家在文本创作中独特的精神活动和诗性感悟,理解地理意象对普里什文及其创作的重要意义。
一、人参——生命创造力的象征
“自然地理意象”是文学地理学批评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由于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原始自然物象”[4]38,是考察地理空间要素的主要对象和首要内容,山河湖海、草木星辰及各类动植物都在其列。人参是小说中最醒目的自然地理意象,也是小说的核心象征。普里什文将“人参”这一中文词作为小说标题,足见其对这一意象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作品首次发表于《红色处女地》时,是以“人参”一词的俄文意译“生命之根”作为小说的标题的。1934年小说出版单行本时,普里什文将《人参》作为正标题,以《生命之根》为副标题,同年小说收录于《金角》一书时,作家又将正副标题作了轮换。从标题的数次变换中,不难感受到普里什文赋予人参这一意象的深刻内涵。
此外,小说情节的展开也与这一意象息息相关。叙事主人公踏上过1904年日俄战争的战场,后流落到中苏交界处的乌苏里原始森林,在满洲里附近结识了中国采参老人卢文,两人共同在森林中生活、寻参,并合办梅花鹿养殖场。卢文去世后,叙事主人公携妻子故地重游,再次寻找那只作为“生命之根”的人参。对于普里什文而言,人参象征着大自然与人类心灵的生命创造力,这一形象的丰富内涵是通过人参对叙事主人公的影响展现出来的。在童话故事中,陷入困境的主人公常常能得到神物的救援,而在小说中,人参即是援助主人公的神物。“包治百病”的人参治愈了隐藏在主人公内心的双重痛苦,即战争带来的痛苦回忆和失去爱人的折磨。在作家眼中,生命之根的创造力就在于“让人从自我中走出,又从另一个人身上展示出自我来”[5]65。叙事主人公在追寻自己“生命之根”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命与一棵被马鹿踩踏后仍顽强生长的人参联系在一起,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无穷创造力,于是“巨大的痛苦没有了,而涌现出的是巨大的欢乐……”[5]43人参帮助主人公意识到,人身上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创造力,并使其在保护和繁殖濒危动物梅花鹿的事业以及自己的爱情中,展现出了自我。
寻找人参的过程,就是个体生命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人参作为精神力量源泉,帮助叙事主人公完成了自我认识、内心探索和个人生活的创造,走出痛苦并走向喜悦。借助这部作品,普里什文将“人参”这一中文词送进了俄语世界,使其“成为俄罗斯人家喻户晓的一个外来词”[6]372,也将这一具有“生命之根”和“生命创造力”深刻内涵的自然意象,永久地留在了俄国文学的长河中。
二、梅花鹿——生命之美的象征
梅花鹿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也是满洲里空间中重要的自然意象。作家不仅在小说开篇就将其称作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温柔优雅的动物”,还在小说的“核心章节”[7]338用大量篇幅讲述了与梅花鹿的几次邂逅、鹿茸的神奇功效以及主人公创办花鹿繁殖场的过程。可以说,梅花鹿寄托着作家深刻情感的动物形象,也是《人参》中最不容忽视的自然意象。
在小说《人参》中,梅花鹿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爱与美的象征,也寓意着生命的奇迹与尊严。
首先,文中频繁将一只名为“花鹿”的母鹿与爱人“她”相提并论,使两者的形象紧密相连。母鹿那双明亮的黑色眼睛,给叙事主人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简直不是眼睛,而是两朵花儿”[1]8。花鹿的美,既唤醒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猎人的占有欲,让他渴望“捕获那可爱的鹿蹄”,将这份美丽据为己有;同时,花鹿也激发了叙事主人公诗人般的情怀,使他决心守护这份不容侵犯的美妙瞬间。后来,叙事主人公在海边与“她”相遇,她仿佛母鹿的化身,有着和花鹿一样美丽而警惕的眼睛。两人同游雾山,听卢文讲述人参的神奇功效,快速地建立了感情。叙事主人公还向“她”袒露了自己在林中偶遇花鹿后的心路历程。最后,随着轮船的汽笛声响起,“她”便离开了。爱人的离开使得主人公懊恼又痛苦:“猎人啊猎人,你为什么放走她,不把她的蹄子抓住呢?”[8]23小说中这段错失爱人的经历无疑是作家本人初恋的真实映照。在德国留学期间,普里什文爱上了俄国大学生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伊兹马尔科娃,被拒绝后的作家曾着魔似的在德国各地追寻自己的恋人。“这次失败的初恋给普里什文留下了难以了却的隐痛和惆怅,他多次在日记和回忆中回顾这段既浪漫又伤心的往事。”[2]9
其次,梅花鹿还象征着生命的奇迹与尊严。当地球第三纪的严寒降临,梅花鹿的故乡也面临着灾难性的气候,但梅花鹿没有叛离故乡,而是在新环境中努力生存了下来。此外,作为沿海原始森林中的稀有野兽,雄性梅花鹿幼嫩含血的鹿茸所具有的“使人恢复青春和欢乐的药力”[8]10也让叙事主人公不禁感叹,“世界上有益的且能入药的物品多的是,然而有益且绝顶美丽的东西则是凤毛麟角”[8]15。就这个角度而言,拥有鹿茸的梅花鹿无疑是大自然的生命奇迹。为了保护梅花鹿不被赶尽杀绝,主人公开办梅花鹿繁殖场,用科学的方式取茸。小说的第十三节讲述了为鹿王“灰眼睛”取鹿茸的过程。割鹿茸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年轻的鹿会因此狂叫或惊恐地翻白眼,而鹿王“不仅不叫一声,甚至连眼睛也不眨一下”。目睹这一幕的叙事主人公通过梅花鹿理解了生命的尊严—— “如果我自己能保持尊严,那就没人能使我失去尊严”[8]64。另外,作家还通过梅花鹿这一自然意象揭示出生命的脆弱与易逝。美丽的鹿群面临着诸多大自然的考验,例如无法应付饥饿的怀孕母鹿、在结冰的山岩边失足跌落的母鹿、在发情期因决斗失去生育能力的公鹿,以及因为决斗双双陨落悬崖的“黑背”和“灰眼睛”……这些都向人类展示了神秘大自然残酷的一面,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易逝。
普里什文对梅花鹿这一自然意象进行了大量着墨,并为梅花鹿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梅花鹿无疑是生命之美与爱的象征,作品中巧妙地将花鹿与女性爱人“她”的形象融为一体,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和主人公错失爱人的情节,以及后来“黑背”“灰眼睛”等梅花鹿的死去,不仅表达了作家对爱与美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生命尊严和自然奇迹的歌颂。
三、石头——生命情感的映照
石头是神话故事中具有原型意义的形象,也是普里什文笔下的重要意象。和人参、梅花鹿相比,石头这一自然地理意象乍看之下似乎并不醒目,仅在小说的第四节和第十六节有所提及,然而,这几段关于石头的书写却是小说的“核心抒情段落”[8]697,“心形石头的形象成了人与周围世界血脉相连的象征”[8]697。
石头是“自然的代言人”[9]172,代表着自然与原始,代表着不加雕琢的本真。存在主义哲学中,石头是存在的象征。“石头在言说,痛苦本身有言辞。沉默了很久之后,石头现在对追随陌生的灵魂漫游者讲说它自己的力量与坚忍。”[10]182-183在海德格尔看来,石头以沉静的方式言说659f051619b2e17292c14f2ba1ffab9e5f7812f2a175118041a5332660a8f967着世界的秘密,并将人召唤到世界的原始宁静之中。小说中描写石头的篇幅虽然不多,但只要完整地读过这部作品,就会被普里什文对这一自然意象的细腻书写打动:“紧靠海边有一块黑色的礁石……俯卧在这块心形礁石上,胸口紧贴着它,我好像感受到它在随着海浪轻轻摇晃……也许,这不是大海和礁石在动,而是因为我的心脏跳动而感到摇晃。也许是因为孤单一人,我感觉很不好受,想有个人做伴,以至于竟把这块石头当作了人,像与人相处一样与它相伴。”[8]19爱人离开后,主人公在海边遇到了一块黑色的心形礁石,在无人陪伴的孤独时刻,主人公看着岩缝渗出的水滴,觉得这是石头因为理解和同情他的遭遇而流泪。当他躺在石头上,又似乎听到石头的“心跳”,石头在海浪的拍击下产生的震荡与主人公的心跳共同奏响了生命的律动。于是,这块或许已经沉寂了成百上千年的石头,成了主人公心心相印的知己,让他的痛苦立刻减轻了。通过这块石头,叙事主人公感受到万物都是可以沟通的对象,从而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重回森林寻找那颗被马鹿踏过的人参残根,之后再次被“一股盲目的力量”[8]77促使着来到这块礁石旁,感到自己与这块石头和从前一样心心相通,“又回忆起了往事,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时代”[8]78。
在普里什文的创作中,石头是沟通生命情感的媒介,人与自然在石头的召唤下心意相通、血脉相连,人、动物、植物、无生命的石头都变成了可沟通的对象,跨越物种、空间、时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作家通过对石头这一自然地理意象所展现出的思想,是其以“亲人般的关注”的态度观察世界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
四、自然地理意象的审美价值及意义
在文学地理学批评中,地理意象指的是“以地理物象为载体而表现自我感觉与想象、情感与思想而产生的一种心象”[11]32。在小说《人参》中,自然地理意象具有现实和象征层面的双重意义。自然地理意象不仅是远东地区具有特色的客观存在物,使得小说叙事更加真实可感;同时,这些具有原型寓意和强烈象征意义的意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主题,承载着作家个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反映了作家独特的精神活动和诗性感悟。
首先,人参、梅花鹿与石头是远东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叙事空间的背景,同时,这些意象作为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对人物的命运及小说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满洲里是人参和梅花鹿的故乡,也是中国寻参老人卢文的居住地,叙事主人公逃离战场后,也将这里视为自己的新故乡。文章通过自然意象串联起“我”与采参老人卢文的相遇,塑造了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精神向导”的形象。“我”在卢文身上学习到用“亲人般的关注”观察世界,通过与海边心形石头的感应,体会到了世间万物的血脉相连。又在卢文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根,感受到人身上蕴含的无限创造力,并将这种创造力用于新故乡的建设——开办梅花鹿养殖场。此外,自然意象也是帮助主人公完成精神新生的关键要素,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叙事主人公通过与石头的相处获得安慰、通过人参重获“生命创造力”、通过梅花鹿感受爱与美,呈现出“一个人有意识地摆脱了战争和对立的生存状态”[7]337和重获精神成长的路径,突出了小说在欢乐中创造生活的主题。此外,开篇作为满洲里这一故事背景出现的人参、梅花鹿,以及因偶遇花鹿般的“她”而结缘的海边石头,在小说结尾时再度出现,这些自然意象巧妙地收束了文章的线索。
其次,小说借助三个自然意象的书写,深刻展现出普里什文以“亲人般的关注”理解自然、观照自然,并以此进行艺术创作的独特方式。“亲人般的关注”是普里什文创作中的核心命题之一。作品中,我们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作家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细腻的书写:眼睛像花儿一样的“花鹿”、性格有些孤僻的“黑背”、身强力壮的鹿王“灰眼睛”、英俊灰眸的“花花公子”……在普里什文笔下,梅花鹿不仅像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名字,且性格各异、各有特点。作家“感兴趣的不是显而易见的相似性,而是全部生物独特性”[8]702,他对生物的观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将其作为与人一样平等的生物来书写。正因以“亲人般的”真情注视着自然,才可以书写出如此鲜活、栩栩如生的形象。此外,作品中有关石头的片段是体现人与自然“共同创作”这一内涵的最佳例证。“海德格尔认为真正的诗与诗人,是神性的言说……石头是无言的,而诗人就成了石头的代言人。”[12]454普里什文不仅是石头的代言人,可以倾听石头静默的言说和心跳;他也是自然中万物的代言人,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人面对自然时最细微的感受。在普里什文眼中,大自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不仅是动物和植物,自然中的每一个存在、每一种现象甚至每一个瞬间都是有生命的,也难怪俄国著名批评家伊万诺夫-拉祖姆尼克将普里什文称为“伟大的牧神”。
另外,通过自然地理意象的书写,表达了作家对理想空间的探寻。“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空间建构,往往体现了作家的审美倾向与审美个性,以及他的创作理想与创作目标。”[13]42故事发生在中俄交接的原始森林,这一地理空间本身就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它处于战争与和平、“天堂”与现实、东方与俄罗斯的交界处。主人公从充满死亡气息的战场逃离,进入到充满生命秘密的原始森林,这是从死亡迈向精神重生的重要一步。“这里仿佛是一个按照我的趣味建造的天堂”[8]7,“漫山遍谷的青草繁茂得足以把骑马的人隐没在里面,红花硕大宛若篝火,鸟儿翩飞犹如蝴蝶,河溪隐没在繁花之中”[8]7。在《神曲》中,但丁先后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终在贝阿特里奇的引领下游历天堂,达到了至善的境界;而在满洲里这一童话般的异乡“天堂”,叙事主人公在卢文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根,学会了用“亲人般的关注”理解自然、理解他人,重新找回了生命的热情从而摆脱了痛苦,并投入梅花鹿养殖场的事业之中。小说的叙事主人公领悟了“在欢乐中创造新生活”的道理,摆脱了精神上的痛苦,还利用实践和科学知识积极投身保护自然的事业,建设自己的新故乡。普里什文就改造大自然和改造人自身的主题进行书写,体现了作家对“参与建设‘看不见的祖国城市’”[7]337的艺术实践和对理想空间的探寻。
五、结语
中篇小说《人参》是普里什文前往远东考察的最重要成果,这部作品在揭示中俄人民的历史渊源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普里什文以“亲人般的关注”对远东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进行了细腻书写,将人参、梅花鹿等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征的动植物送进了俄国文学,也使自己的名字永远地和这个地区联系在了一起。分析小说中人参、梅花鹿和石头等自然地理意象,其意义不仅在于解读其丰富的象征意蕴,更是理解普里什文叙事策略、创作主题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加多元、广阔的阐释空间。
参考文献:
[1]Варламов А.Н.Пришвин[M].М.:Мол.гвардия, 2003.
[2]刘文飞.普里什文面面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乌兰汗.普里什文[A]//叶水夫主编.苏联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02):35-43.
[5](俄)米·普里什文.人参[M].何茂正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6]刘文飞.新编俄国文学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4.
[7](俄)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M].凌建侯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Пришвин М.М.Собр.соч.в 8 томах,Т.4.[M].M.: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1983.
[9]傅道彬.石头的言说——《红楼梦》象征世界的原型批评[J].红楼梦学刊,1996,(01):152-176.
[10]余虹.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1]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空间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12]傅道彬.石头的言说:《红楼梦》象征世界的原型批评[A]//叶舒宪主编.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
[13]邹建军,刘遥.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J].世界文学评论,2009,(01):41-46.
作者简介:
白琦琦,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