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万亿元!冰雪经济“热”起来

2024-12-18张利娟王钧莳

中国报道 2024年12期
9月28日,张掖发展投资集团祁连山滑雪场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滑雪板进行检修。

随着冬季的到来,新一年的冰雪季拉开帷幕。美团数据显示,11月以来,滑雪搜索热度环比上月增长83%,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万龙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军都山滑雪场等均为关联热搜词组。滑雪培训的热度同步上涨,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90%,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是搜索热度TOP5城市。雪具店搜索量增长43%,雪板打蜡相关团购增速最快。

“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亚冬会组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周进强表示,主要表现为参与人数范围大、场地设施覆盖广、赛事活动数量多、辐射带动作用强。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从参与人群看,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至今年4月,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包括冰雪运动项目、民俗冰雪运动、冰雪观赏体验类活动、陆地冰雪运动等)参与率达到22.13%,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13亿人。

“3亿人的庞大群众基础,打开了我国冰雪经济的广阔前景。”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冷”资源迸发“热”效应

冰雪运动的兴起不仅点燃了人们的运动热情,更成为推动经济消费和文旅市场复苏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依托自身的冰雪资源优势,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和线路。

2023年,依托冰雪资源爆火“出圈”的“尔滨”,今年再度延续“宠客”模式,让哈尔滨在新雪季热度依然不减。携程平台上,哈尔滨近一周的搜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在“冰雪目的地”搜索热度排名中位列第一。

11月1日,河北承德在厦门举办文旅资源宣传推介暨文旅项目招商活动。承德在今年冬天围绕冰雪、温泉、民俗、赛事等特色冬季旅游资源,推出了5条冬季精品旅游线路。11月11日,哈尔滨亚布力滑雪场举行了盛大的2024—2025雪季开板仪式。新疆塔城则以滑雪场为主体,利用“文化+旅游+体育”等文旅融合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助力冬季旅游发展。

除了冰雪旅游持续走热,近年来,多项国际冰雪赛事在中国成功举办,国际雪车联合会雪车和钢架雪车世界杯延庆站、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

今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先后组织了“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力发展赛事经济。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将引导各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冰雪活动,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释放赛事经济的潜力。

冰雪装备器材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推动冰雪装备器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催生了很多新产品新模式。据统计,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全产业链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上部署了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要提升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冰雪旅游,强化冰雪装备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附加值。

冰雪经济将成为新增长点

“后冬奥时期,冰雪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显著提升,为冰雪运动推广注入了新活力。冰雪场地设施突破了季节和地域局限,质量不断提升,类型更加多元,形成了覆盖全国、四季布局的良好态势。”在国新办就哈尔滨亚冬会筹办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周进强说。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达到10053亿元,展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从区域情况看,中国南北方各省份均呈现较好的冰雪旅游发展趋势,“专业运动+大众娱乐”“北上南进+主客共享”的冰雪旅游休闲消费态势正在形成,极大提升了冰雪旅游消费的新热度。

报告同时显示,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总收入有望超7000亿元。

“火热”的数据彰显了中国冰雪经济的热度。而政策的进一步支持,更是增强了市场信心。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8个方面24条举措,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明确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意见》提出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培育壮大冰雪经济经营主体、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深化冰雪经济对外合作、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具体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彭福伟表示,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的特点。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我国目前正处于由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冰雪相关消费处于上升期,属于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冰雪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北京冬奥会带来的红利,它带动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冰雪经济将成为新增长点。”王琪延说。

11月11日,“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2024—2025哈尔滨冰雪季启幕暨亚布力滑雪开板仪式在黑龙江亚布力阳光度假村山顶滑雪场举行,游客乐享新雪季畅滑雪山的快乐。图为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亮相亚布力滑雪场。

产业短板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加快普及,冰雪旅游、冰雪产业蓬勃发展。机构数据显示,全国冰雪企业总数量已达到约3万家,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也有冰雪企业的身影。但其中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介绍称,《意见》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出台的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的一份重要文件,重点是破解制约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

我国冰雪产业的初级形态还比较明显,目前在冰雪产业的消费人群中,体验式滑雪居多,拉动消费方面的动力有所欠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人均冰雪场地设施相对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如制冰师、打蜡师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较为匮乏。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高质量冰雪场地相对匮乏,户外运动营地的发展也略显滞后。此外,高端设备器材研发制造还需要增加投入。”王琪延告诉记者。

在张建平看来,当前我国冰雪经济的供给尚未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北京和河北的滑雪场为例,周末及节假日期间过度拥挤,导致消费质量不高、服务效率较低。同时,消费价格也偏高。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前冰雪经济在供给侧存在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未来仍需加大力度改善。

为了补短板、强弱项,各地已在积极行动。比如,《北京市进一步促进冰雪消费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从持续扩大冰雪运动与冰雪消费人口、推进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丰富冰雪赛事多元供给、提升冬奥场馆综合利用效益、提升竞技冰雪运动水平、加快推进冰雪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措施,推动冰雪消费与商务、文化、旅游、科技、会展等业态有机融合,打造冰雪消费新的经济增长点。

黑龙江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全省产业振兴四大新引擎之一,专项出台《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系统推进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

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10月25日的国常会对发展冰雪经济作出了具体部署。会议明确要进一步扩大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发展冰雪项目竞赛表演产业,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促进冰雪运动在全国普及发展。

如今,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成为各界共识。

王琪延指出,《意见》中每项举措均指向明确,针对性强。其中,在“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方面,把冰雪文化也纳入到全产业链中是亮点之一。冰雪文化是冰雪经济发展的灵魂和基础,能够为冰雪经济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内驱力,并且能够提升冰雪经济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冰雪经济从以往依赖行政推动的外延式增长模式,向依托传承和弘扬冰雪文化为特征的内涵型发展路径转变,持续增强冰雪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从而促进冰雪经济全产业链的繁荣发展。

一批龙头企业和大量优秀中小企业的涌现是一个新兴产业从成长到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规律。王琪延表示,通过打造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可以增强我国冰雪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它们的培育将激发冰雪市场的活力,推动冰雪经济向多元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意见》提到,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公园、步道、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建设群众身边的冰雪场地。推出一批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体验基地。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建设冰雪场地。深入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和多季节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冰雪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鼓励采用节能技术,建设低碳冰雪场馆。

“将符合条件的冰雪设备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范围,能够推动设施升级,有助于推动冰雪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王琪延分析道,冰雪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而且资金回收周期较长、运营成本较高,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的举措有助于缓解冰雪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冰雪装备相关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人民币。

“国外的冰雪装备品牌拥有深厚历史积淀,市场占有率高且品牌影响力广泛。而我国冰雪装备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尚显不足,其全球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我国冰雪装备企业在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上尚有差距,需要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王琪延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王琪延同时指出,助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完善冰雪经济的统计制度。全面、准确的数据是优化政策设计、指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据《意见》的指导,相关部门需深入探索冰雪经济的统计方法,明确统计范围与指标,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具体而言,应围绕冰雪运动的普及程度、冰雪文化的传播效果、冰雪装备的研发生产、冰雪旅游的接待人数及收入等多个维度,建立常态化的数据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的数据收集、分析与反馈,形成数据统计与政策实施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调整策略,精准施策,推动冰雪经济在科学决策的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建平认为,在冰雪经济前期投资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应引入更多的股权投资者,如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加大资本投入。随着商业模式逐步成熟、运营成效显现且现金流回报趋于稳定,可进一步增加银行等间接融资的支持,推动行业长远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冬奥时期,我国将增加高水平冰雪赛事活动供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申办承办高水平冰雪赛事,组织开展第11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等;推动赛事与文化、旅游、商务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优化冰雪赛事活动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冰雪赛事活动经营效益。另外,我国还将进一步健全青少年冰雪赛事体系,支持“大众冰雪季”等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做好冰雪场地设施“后冬奥时代”的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