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药品进医保变难了?
2024-12-18辛颖
在2024年进医保目录的谈判中,创新药成为赢家,谈判成功率超过90%。
此次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个为五年内新上市品种,其中38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而且,“今年创新药的降价幅度也没什么变化”。
此次参与国家医保谈判/竞价的药品总共有117种,其中89种以谈判或竞价方式纳入、2种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直接纳入。另有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目录。
从患者负担情况看,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调整预计2025年将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新版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执行。
能否预测谈判难度?
在此轮医保谈判开始前,一些药企担忧今年进医保的“难度”会加大。
原因是2024年申报进医保目录的药品数量为574个,创近三年来数量最多,有445个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但最终仅162个药品入围谈判,不足50%。这是历次医保谈判中综合审评过评率最低的一年。
与往年一样,此次谈判还是由全国各地遴选的25名医保部门的谈判专家,分成五个小组,进行医保支付价格的磋商。一位参与谈判的企业代表介绍,在谈判之前召开的企业沟通会上,提及了医保基金紧平衡的情况,希望企业能够多准备几套预案。
在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称,随着医疗资源供给的不断丰富、新药耗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老龄化、城镇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医保基金平稳运行面临不小的压力。
不过,这没有影响一些企业势在必得之心。“我们是带着一定要谈成的计划来的,只是得降低对最终价格的预期。”一位谈判企业代表此前对《财经》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及时把更多的新药好药纳入目录范围,是对医保部门的考验。谈判过后,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用一组数字给出了回应,“成功率和价格降幅与2023年基本相当。”
此次通过谈判或竞价成功的药品,成功率为76%,平均降价63%,成功率和价格降幅与往年基本相当。医保目录谈判2019年成功率为65%。“我并没有感觉进医保变难了,但每届考生都不会觉得考试容易。”一位二级市场研究人员对《财经》分析,医保谈判已经推进了七年,制度比较成熟了,谈判成功率的变化很难说是趋势,更多是正常范围的波动,企业关注这些数字,可能是希望去找大小年的波动规律。
清晰的制度确实让企业预期更明确。一家国产创新药企业人士表示,“我们是一类创新药,通过评审进谈判应该没问题,只是今年价格压力稍大点。”
上述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对《财经》介绍,有些药品降价幅度比较高,是因为之前的定价偏高,还有一些刚上市的产品,还没有实际挂网价,只是有一个预期价格,这个价格相对也高一些。
经此次调整后的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目录内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不同企业的感受有差异。“我们今年新增的药降价超过90%。”一位谈判成功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感到对后续创新研发投入的压力。但另有一些续约重谈的药品,由于此前已经降过价,这次降幅只比10%略高。此次医保目录谈判,平均降幅为63%。一位医药行业证券分析师的感受是,“其实还可以,跟以往差不多”。
在商保没有成规模之前,医保支付几乎是药企最大的机会,尤其对国产药企来说。2023年医保目录新增的105种药品,到2024年10月的整体销量较1月增加了近6倍,放量明显。
监测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10月,医保基金对协议期内药品支付累计超3500亿元,带动相关销售超5100亿元。
“其实能否预测谈判难度的变化规律,对企业的谈判策略几乎没什么影响。”上述二级市场研究人员建议,对于具体产品,企业想的应该是更细致,考虑细分板块的产品供给趋势和谈判结果,去决定自己的策略。
创新药也要考虑“性价比”
好钢用在刀刃上,2024年医保谈判的“刀刃”就是创新药。
此次医保目录调整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个是五年内新上市品种,尤其是新增了38个“全球新”,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也超过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
其中,新增国产药品65个,占比超过70%,可以说国产创新药企业受益明显。“这几年都呈逐年上升之势,反映出中国医药创新水平的持续发展和进步。”黄心宇介绍。
此次医保谈判,在肿瘤、糖尿病、精神、抗感染等领域,都有疗效相对更佳、依从性更好的药品被纳入目录,同时保证了价格和费用与以往基本相当。
从产品类别看,本次新增的91种药品包括肿瘤用药26个(含4个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个(含2个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个、抗感染用药7个、中成药11个、精神病用药4个,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个。
在一众创新药的竞争中,国家医保局更看重的是“性价比”。比如2024年纳入医保的一款精神病治疗用药,一针可维持半年有效,与医保目录内原有每月注射一次的药品相比,患者用药更方便,且谈判后,患者一个疗程的治疗费用还比原来便宜30%,实现了“提质不提价”。
选择“性价比”更优的药,也是保障医保基金运转安全的需求。在评审阶段,专家对临床价值不高、纳入目录必要性不强的药品从严把握,防止“浑水摸鱼”;目录内的药品,如果费用偏高、基金支出量大等,进行再谈判,进一步降低价格。
据医保部门介绍,在谈判底价测算阶段,确定合理的基金预算,并将其作为“硬约束”,对费用高、基金支出大的品种适当提高降幅,体现“以量换价”。
黄心宇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确保基金安全作为底线,平衡好短期获益和长远保障之间的关系。
面对医药技术快速发展,昂贵的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药物相继上市,黄心宇坦言,仅靠基本医保制度难以完全支撑,国家医保局正在着力构建“1+3+N”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创新药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按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原则上应于2025年2月底前召开药事会,调整用药目录,保障临床诊疗需求和参保患者合理用药权益。不得以药品总数、药占比、医保总额等因素为理由来限制合理的新药进院。
2024年医保目录调出了43种临床已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部分是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其中还包括一款谈判成功后,从来没供应过的药品。
“对企业来说,现在的重点还是落地,进医院,实际中还是阻力重重。”上述国产创新药企业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