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重元年的“破”与“立”
2024-12-18厉什
2024年11月17日,“减重药”诺和盈皆谥泄鲜小=衲?月,这款药物由国家药监局批准,适用于那些已经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长期体重管理的成人超重和肥胖症患者。
这款产品因俘获一众公众人物的厚爱,而早已为国人知晓。作为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诺和盈某坪簦撬暮诵某煞炙久栏衤畴模饕ü饔糜谌颂逯惺嗌窬低常跎偌⒍龈小⒃黾颖ジ垢校奔跞跏秤跎偃攘可闳氪佣档吞逯亍?
诺和诺德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能够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减重效果可以持续至少两年。
司美格鲁肽在全球火爆的背后,是公众对健康体重管理的迫切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设定了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通过全球的努力,将肥胖症的患病率降低一半,但距离实现这个目标仍相当遥远,肥胖症对全球公共卫生带来巨大挑战。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指出,肥胖防控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应对肥胖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在健康教育、筛查、诊断、治疗、长期管理等多个环节,需要系统性的多方协作与努力。2024年6月,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2024年也被视为中国“减重元年”。
“未来,诺和诺德也将多元化、全方位地为中国肥胖防治工作作出贡献,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表示,诺和盈纳鲜斜曛咀排岛团档抡浇胫泄逝种⒘煊颍卸灾泄逝种⒒颊叩某信怠?
不容再忽视的“肥胖症”
包括司美格鲁肽2.4mg在内,当前已经有五种药物被正式写入《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下称《指南》)。这份在2024年10月刚刚发布的《指南》,是国家相关部门推出的首部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旨在进一步提高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
“把肥胖作为一种疾病来重视,这是中国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在观念转变上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随着中国疾病谱的改变,必须要进行的策略调整。”毛群安表示。
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以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中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中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
从医学角度看,肥胖症是一种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复杂疾病。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将肥胖定义为疾病。
超过200种疾病与超重和肥胖相关,如心血管疾病、某些类型的癌症、2型糖尿病等。有研究表明,相比于体重正常的人群,即便是代谢正常的肥胖人群患心衰的风险也增加96%、冠心病风险增加49%。
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具有“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人肥胖人群比例为16.4%,成年居民超重以及肥胖率加起来已超过50%。也就是说,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
超重和肥胖的广泛流行,也造成了社会和经济负担。《世界肥胖地图(2023年版)》显示,2020年超重与肥胖对中国造成的经济影响达2833.1亿美元。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肥胖被单纯认为是患者缺乏意志力的表现”,这使得肥胖症作为一种疾病,应当被科学治疗的理念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不仅普通大众这样认为,这样的误区甚至也出现在专业人士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教授回忆,他在早年就遇到过一位体重超过300斤肥胖症患者,堆积的脂肪使得他无法平躺,睡眠中也会出现呼吸暂停,甚至在走路时一低头,都会出现窒息的情况。
即便此时患者迫切地希望“瘦下来”,在即将进行减重手术的前一天,患者还是被身边的其他科医生劝回家了。
“公众认知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和医学界是一样的。”张鹏教授介绍,最初医生们也只是把“肥胖”当作一种普通的现象,后来发现肥胖会引起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等,这时演变为一种疾病风险因素。
随着对病理、生理的研究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肥胖”本身是一种疾病,从过多的体内脂肪细胞的堆积,到进入血液,到异位脂肪,这些使人的身体产生严重反应的状态,是遵循疾病发展规律的。到今天,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肥胖”引起的并发症,并且开展多学科协作的综合型治疗,建设独立的减重中心。
张鹏教授介绍,目前肥胖症治疗的主要方式包括三大类,生活方式干预、减重药物和减重手术。每一种方式都有其局限性,肥胖症患者应该到专业医疗机构听取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当然,这些方案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要降低人体对热量的摄入。以司美格鲁肽为例,这是一种经过基因重组技术优化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与GLP-1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作用于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减少患者的饥饿感,增加饱腹感,同时降低食物渴求,从而降低热量摄入,达到减重效果。
“很多医生对于肥胖症的治疗,以及体重管理的科学知识并不充分。”毛群安介绍,中国医院协会已经发起“健康体重,医者先行”倡议,接下来要让医务人员先从自身做起,真正将科学的体重管理方式融入到生活、融入到诊疗的细节中去。
2024年-2027年,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以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超重与肥胖问题,从疾病预防到规范诊疗推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走出“减肥”迷雾
随着公众越发关注体重管理,围绕“减肥”的内容、产品、机构一拥而上。让张鹏教授感到可惜的是,“绝大多数最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此前都走过无数弯路,也加重了对健康的损害。”
这些自发“减肥”的患者,一部分是“没病乱吃药”,另一部分就是“有病乱治疗”。
不同于此前市面上鱼龙混杂的减肥产品,诺和盈是一种经过科学研发,需要遵循医嘱科学使用的药品。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对成人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要求BMI符合以下条件:≥30kg/m2(肥胖),或≥27kg/m2至<30kg/m2(超重)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心血管疾病等。
“对于不符合用药适应症的患者,即便主动要求,我们也是坚决不能开处方的。即便是可以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观察副作用等用药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张鹏教授说。
更容易迷惑公众的,是目前市场上打着减肥药名义,其实机制不明确、效果与副作用都不确定的产品。如在电商平台上,“口服司美”“GLP-1活性胶囊”“司美纤体饮”等“冒牌司美”层出不穷。
非法产品之所以有市场,除了不法商贩的利益驱动,还有一部分原因源自消费者的认知误区。
张鹏教授指出,患者的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各类机构都能做减肥,按摩机构、减肥机构等方案层出不穷。第二个误区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减重专家,每个人都能长篇大论地说上一番理论,患者不知道该信谁的。
不科学的减重方法导致的后果是,多次反弹、肌肉流失,经过这几个减重循环以后,患者的健康状况更糟了,张鹏教授介绍,不科学减重反倒会引起一些代谢的紊乱,糖尿病、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肥胖并发症。
周霞萍表示,处方药有严格的审批流程,任何适应症均必须建立在严谨的临床试验的基础之上,并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才能上市。诺和诺德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品,患者的用药安全始终是诺和诺德的首要任务,“我们持续关注和呼吁处方药物的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2022年,诺和诺德在注意到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关于GLP-1RA类药物的不实或误导内容后,第一时间发布公告,阐明立场。同时,公司多次发函,与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沟通,希望平台尽快采取相应举措,加强监管,避免给患者带来困惑和误导。
周霞萍强调,截至目前,诺和诺德并未通过任何网络平台(包括电商、社交平台等)销售诺和泰团岛陀,也并未授权、委托任何第三方在网络平台销售这两款产品。
打破制药“魔咒”
公众对“减肥药”的误解,既来自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来自于“减肥药”市场长期以来的混乱和波折。
从20世纪40年代含有安非他命和利尿剂的“彩虹减肥药”,到20世纪90年代的减肥药芬芬(fen-phen),由于各种严重副作用层出不穷,比如对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等产生不可逆的伤害等,全球大多减重药物最终以退市落幕。
全球制药企业前赴后继,一直在寻找安全、有效的减重药物的路上。这其中也包括在肥胖症治疗领域开展研究已经超过25年的诺和诺德。
一类新的疗法带来了转机,其实最先在糖尿病治疗上受到了重视,就是以GLP-1为靶点的生物制剂。
上世纪90年代,诺和诺德开始寻找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疗法时,GLP-1就是他们的主要目标。2010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权衡了利拉鲁肽可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的获益和风险后批准其上市,也成为了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GLP-1RA类药物。这也是全球首个人GLP-1类似物。
此时GLP-1RA类药物的“减重”潜力已经显现。在FDA批准利拉鲁肽的审查报告中指出,除了降低血糖,利拉鲁肽还有帮助减轻体重的潜在益处。因此,诺和诺德开始推动其用于减重的临床试验。2014年,利拉鲁肽正式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
诺和诺德成功研发的新一代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药物的半衰期进一步延长,每周只需注射一次。其减重效果更明显,司美格鲁肽在临床试验中能将肥胖患者的体重平均降低约17%。
在2017年获批糖尿病适应症后,司美格鲁肽于2021年也顺利将肥胖症适应症收入囊中。至此,以GLP-1RA为基石的诺和诺德减重疗法王国已然成型。
中国的减重药物市场在2023年正式拉开帷幕,利拉鲁肽、贝那鲁肽相继获批减重适应症,这两款药都需要每天注射,分别为每日一次、三次。2024年6月,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用于长期体重管理,将用药周期延长到一周一次。
“这次(获批)比国际上只慢了三年,未来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小的。”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医药质量部企业副总裁张克洲深切感受到中国在药品审批方面改革的变化。
在大约2015年之前,诺和诺德在中国的药物研发都只能是“跟随状态”,一些新药在国际上已经批准之后,才开始在中国做临床研究,范围也局限在本土,使得中国的患者用药普遍落后国际五到十年。
但随着药审部门加大力度支持创新,鼓励新药研发与全球同步研发、同步注册,中国创新药产业快速与全球接轨。2018年开始,中国就被融入了诺和诺德全球同步研发规划。随着“中国同创”项目启动,中国在诺和诺德全球研发战略中的重要性已提升到最高级别。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诺和诺德进行药物研发的核心市场,和美国、欧洲、日本等同步开展全球药物研发。
“我们的目标是,明年以后,90%的全球的项目中国都能同步加入。”张克洲说。
全球药企在减重领域的激烈竞争,也在助推更好的产品出现。当前竞争最激烈的方面,当属联合机制的探索,就是指将GLP-1和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靶点联合开发,以进一步提高药品有效性,并保证安全性。
“诺和诺德会继续在联合作用机制、减少给药频率、关注高质量减重、维持肌肉含量,以及长期用药等方面,持续推进新药研发。”张克洲说。
百年创新,孕育代谢疾病“神药”
诺和诺德持续在糖尿病和肥胖症领域投入重金研发,其亮眼的业绩表现是财务后盾。
2024年11月6日,诺和诺德公布了三季报:第三季度销售713.11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21%,净利润273.01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21%,高于市场预期。作为诺和诺德的王牌产品,司美格鲁肽在前三季度,共计为诺和诺德贡献了1412.13亿丹麦克朗。
早在20世纪60年代,诺和诺德就将糖尿病药物带到中国。1994年初,诺和诺德在天津成立子公司,并在1995年和1997年陆续建立了诺和诺德天津生产厂和首个由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研发中心。
2024年是诺和诺德中国成立的30周年,也是周霞萍加入诺和诺德的第六个年头。“这是快速发展的六年,大中国区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年实现销售增长率双位数增长。回顾当初,我和诺和诺德中国管理团队一起制定了‘赢+2025’中长期战略,转眼间,战略目标达成在望。”周霞萍表示。
就在2024年,诺和诺德中国也达成了历史性的突破:半年内,有4款创新药物及1款注射装置的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中,覆盖糖尿病、肥胖症、罕见病三个疾病领域的3款创新药物于同一个月内在中国获批。
中国已经成为诺和诺德全球第二大市场,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诺和诺德大中国区业绩141.77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7%。
在周霞萍看来,是诺和诺德始终秉持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深耕代谢领域的专注,以及刻在诺和诺德DNA里的对创新的追求,才能不断让诺和诺德推出像司美格鲁肽这样的重磅药品。
成立于1923年的诺和诺德,总部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开发和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诺和诺德的标志是古埃及动物Apis神牛,是1925年根据一尊公元前600年的古埃及青铜雕像设计的,它被看成是掌管科学和艺术之神Ptah的化身,象征着生命和健康。
周霞萍总结道,回顾过去100年间,诺和诺德每一次的研发创新,都是以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为导向。肥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司美格鲁肽的诞生,也是由患者需求驱动的创新。
2018年,司美格鲁肽海外上市后的第一年,在全球取得近18亿丹麦克朗的营收,随后就如同搭上了火箭一般,营收几乎连年翻倍,第五年就突破了百亿美元的销售大关。要知道,全球“药王”K药从百亿美元大关到突破两百亿美元门槛,用了三年时间,而司美格鲁肽仅仅用了一年,销售额就从2022年的109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12亿美元。
至今,司美格鲁肽的适应症、剂型,以及获益的人群仍有增加的潜力。此前,司美格鲁肽已经在一些试验结果中展现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诺和诺德发布的一项试验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2.4mg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达20%。在另一组对照试验中,数据也显示注射司美格鲁肽2.4mg可显著缓解目标病患的心衰相关症状。
此外,司美格鲁肽对阿尔茨海默病等其他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药物和酒精成瘾治疗的潜在能力,也都成为全球研究者关注的方向。
在肥胖症领域,诺和诺德基于GLP-1RA疗法,继续探索治疗肥胖症的新生物学机制,其中一些是通过协同整合GLP-1来实现的,例如联合GLP-1与胰淀素二者的生理学机制。
心血管领域,诺和诺德也有所布局,一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血脂异常、系统性炎症、未控制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二是心力衰竭,包括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
“未来,诺和诺德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加速创新、扩大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周霞萍表示,诺和诺德早在30年前就投下了对中国的“信任票”,30年来,见证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巩固提升了诺和诺德在华发展的信心。“在这里,我们看到机遇,也看到责任。”
基于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的创新,总会在新品研发及其后的商业中给投入者以回报。司美格鲁肽与诺和诺德,正同步向着创新药更远的征途进发。
(感谢诺和诺德等相关方对于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