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可作为促消费的有效着力点

2024-12-18彭文生

财经 2024年25期

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已经从早期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转变为“规模经济”,不仅体现为国内供给效率大幅提升,还延伸到国际贸易,惠及全球经济供给。

规模经济的逻辑即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制造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中国绿色产业发展领先全球。绿色产业作为制造业,既带来规模经济又促进市场竞争,产生供给提升效应。同时,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相结合,促进发挥更大程度的规模经济效应。

土地、房地产是典型的规模不经济。从房地产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本质差别在于从规模不经济到规模新经济。这一调整从长远来讲是必要且有利的,但当前房地产和债务的调整加剧需求相对不足的问题。同时,伴随中国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而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不容小觑。

应对需求不足挑战,货币投放渠道有两个:信贷和财政。信贷渠道的货币投放主要通过银行发放贷款,当贷款还付银行时实现货币回笼;财政渠道的货币投放主要通过政府支出,货币回笼则依赖政府税收或中央银行出售国债。过去,中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是信贷。近期广义货币(M2)增速下降,说明信贷需求弱。在应对疫情时,美国从信贷渠道转向通过财政渠道投放货币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中国或可借鉴美国的做法。

根据笔者测算,包括对公和个人在内的宽口径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已经为负,这一比例的最高点出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时期,大概为45%。在房地产贷款占比下调的背景下,中国虽然融资紧缩的幅度较大,但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这主要得益于政策性金融,即发放给基建、制造、普惠以及绿色等领域的贷款。2019年至今普惠和绿色贷款的占比已经翻番,有助于维持宏观层面的货币稳定。

不过,政策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有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企业不代表最终需求,对企业提供过多贷款反而会加剧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渠道投放货币绕过了利率下行环节,仅增加货币供给难以有效促进信贷需求。

财政可作为促进消费的有效着力点。财政支出方面,可增加面向农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增加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性支出,加大旨在鼓励生育的补助力度,将更多失业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财政收入方面,降低社保缴费负担,降低增值税等流转税税负。关于财政缺口的弥补,短期内可考虑发行国债,增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长期可调整增加财产相关的税收。因为中美两国国情不同,中国不必学习美国一次性发钱的做法,可考虑改革社保相关制度设计。

针对农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逐步建立可持续机制,以强化预期和增加信心,从而提振消费需求。

学术观点

政府数字采购支持显著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上海财经大学 谭伟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申明浩 刘奕岍

“政府数字采购能否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4年第11期

本文探究了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赋能作用。

研究发现,政府数字采购支持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改善企业声誉形象三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民营企业、开展市场或技术寻求型对外投资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中心城市企业,政府数字采购能发挥更有效的对外投资激励作用。基于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观的拓展性分析发现,中心城市数字采购产生的需求外溢能加速数据要素和数字资源在“国内大循环”中的畅通流动,推动外围城市和中心城市在“国际外循环”中的协调并进。

关注度

上期新媒体关注度排名(11月25日-12月6日)

1 特朗普2.0:冲击与应对

2 中企供应链新变局:在德国,为欧洲

3 10万亿元化债新政

4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落地

5 爱尔眼科再陷风波

6 可降解塑料还有没有未来

7 全球资产价格如何重构?

8 中国应对之道

9 中国企业如何调整“受迫全球化”姿势

10 马斯克缘何力挺特朗普?

资料来源:《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