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克力的味道

2024-12-18小梅尼卡

读者·原创版 2024年12期

小外甥4岁,和他相处一周,我开始质疑自己。

在游乐场买巧克力豆,各种颜色的都买了。常识告诉我,这些巧克力豆味道都一样,不同的无非是糖衣的颜色。

所以,他问我:“红色的和蓝色的味道一样吗?”我的答案脱口而出:“肯定一样啊。”

他看我,摇头:“你都没有尝试,怎么说它们味道一样?”

“都是巧克力,肯定一样。”

可这话一出口,我就被自己语气里那种“我可是过来人”的腔调吓怔住。

过去,我讨厌别人对我说:“大家都这样。”“我就说吧。”“听我一句劝。”“我还能骗你吗?”“别浪费时间了,这事肯定做不成……”

与这些话伴随而生的,就是那股子“我可是过来人”的姿态。但偏偏现在,我在4岁小孩面前,也是这副德行—自以为是地将那些一手、二手甚至道听途说的经验当作真理,将自己面对生活的疲态包装为成年人的成熟和老到。

我和他玩游戏,我发出指令,他来执行,玩到兴头儿上,我问他:“要不要挑战自己,接受更难的任务?我来给你重新制定下任务规则。”

他想了想,摇头:“为什么非要按照规则,还要更难,开心地玩游戏不好吗?”

我被回击得哑口无言。明明是开心的游戏时间,为什么我还想着挑战、超越、制定规则?是不是下一步还要搞出个KPI(关键绩效指标)?

扪心自问,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挑战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所谓的自我超越后的成就与幸福,不过是辛辣的“安抚奶嘴”,用来刺激和消解我对现实生活的麻木和无奈。

总是恪守规则,向往挑战,渴望冲破舒适圈,这和讴歌苦难本质雷同。人类何时对享受开始感到羞耻?

恰如此刻的我,为什么不能开心轻松地玩游戏,而非要挑战?

从游乐园回来后,我和朋友分享,我说我觉得4岁小孩的内核比我的更稳定,头脑比我的更清醒。他的那些无忌童言,让我猛地一怔,看清了自己。

我不知道10年、20年,或是经历更长的时间跨度后,他会不会变得和我一样。

有些经验和思想我从未真正体验和理解,我只是不断地从他人身上和嘴里知道答案,不断地被规训成如今的“笃定”模样。

“你都没有尝试,怎么说它们味道一样?”

残酷的是,小孩子的那些好奇与勇气我曾经有,并且还很丰饶,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亲手把它们丢在身后。

按照他人拟定的剧本与角色设定,去不断尽可能完美地完成,这样的挑战也许就是社会需要我们完成的任务,身处社会,很难抗拒。

但如果某一天,你试着用4岁小孩的眼光,不设任何无端的规则、不做任何预判地迎接这个世界,枯燥难耐的生活,或许真的会变成一场有趣的游戏和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