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牵衣”服务队,一针一线总关情
2024-12-17郭彦
新年送心礼,温暖老人冬天
严寒的天气,更显得温暖可贵。
新年伊始,京贸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社区小广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温暖相伴 暖手暖心”的为老物品公益赠送活动。与常见的赠送米面油、清洁用品等不同,当天这场活动为老年居民送上的是每一件都独一无二的纯手工制品—挡风被和暖手筒。这些物品都是“巧手牵衣”缝纫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加班加点赶制出来的。
活动当天,“巧手牵衣”的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早早到达现场,将一件件心血之作码好叠齐。活动开始后,志愿者首先向到场的老年人和残疾人送上了新春祝福和问候,在发放挡风被和暖手筒时,又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为他们建立档案,同时讲解物品的使用方法,嘱咐老人注意保暖。
看着不少坐着轮椅前来的老人腿上盖上了挡风被,脸上挂满了笑容,陪同前来的家属也满口称赞感谢,志愿者很是欣慰。没多久,27件挡风被和18个暖手筒就被全部领走。一位老人看着腿上大小合适、薄厚适宜的挡风被,给志愿者比了一个大大的赞。
京贸家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持续做好各项助残慰老工作,给辖区的老年人和残疾人送去关怀和新年祝福,社区特别策划了此次活动。这些礼品由“巧手牵衣”缝纫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一针一线手工缝制而成,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展示了志愿者的手艺,传递了志愿者的爱心。自“巧手牵衣”缝纫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志愿者不仅为居民提供缝补、改制、缲边等日常服务,更亲自设计制作出了坐垫、围兜、防褥疮垫、围裙、靠垫、暖手筒、轮椅挡风被等慰老产品,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实干换真情,共建和谐家园
如果不是因为社区工作者的多次邀约,66岁的杨金香可能再也不会重拾缝纫手艺了。
“以前我在通县的服装厂车间里做成衣,一干就是20多年,几乎每个流程都干过。刚开始知道社区要成立缝纫队,我并不打算参加—毕竟自己已经干了大半辈子这个活儿了,家里事儿一大堆,有点儿时间我还想出去走走,所以一开始我婉拒了。”杨金香说。离开服装厂后,她自己开了个缝纫店,还是干老本行,这么多年下来,确实感到有些乏味,以至于如今她家里什么缝纫设备都没有,她说“留个针线应急就够了”。
可随着在京贸家园社区生活的时间越来越久,看着社区的变化越来越大,她对社区工作者的认可和肯定也越来越多,当工作人员再次请她“出山”时,她不再拒绝了。“社区工作做得好,事事有回应,而且嘘寒问暖,为我们提供服务保障。我岁数也大了,有人总想着你,还能让你发挥作用,也是个好事儿,毕竟现在不是都在倡导老有所为嘛!如今我们大伙儿在一起连干活儿带说笑,有时候干得兴起,甚至连水都想不起来喝一口。”
71岁的李淑敏也是曾在服装厂工作了22年的老职工。“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为社区做点事儿,为有需要的街坊邻居帮点儿忙,挺好!”她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活儿,一边说,“每次服务日我们手不闲着,嘴也不闲着,边干边聊,既把活儿干了,把忙帮了,也把心里的事儿聊畅快了,真是一举多得。”
巧手行善举,映红最美夕阳
2023年冬天气温起伏大,加上本身年龄偏大,服务队有几位志愿者身体不适,可为了不耽误在新年之际给社区的特殊群体送上温暖,大家都尽量克服自身困难,抓紧赶工。打板、裁剪、包缝、缝纫、平整……京贸家园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室里,经常传出规律的缝纫声和笑语声。志愿者分工有序、配合默契,用最饱满的精气神儿,向更多人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虽然累,但大家参加这次活动都挺高兴的。说是为老人服务,其实这也是为以后的我们自己服务。等以后我们干不了了,也会有人帮我们干,把咱们社区的服务传承下去。”杨金香说。
如今,在京贸家园社区的支持下,每到“双爱日”,居民家中有需要缝缝补补的活儿,就会去居委会找“巧手牵衣”缝纫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截至2023年年底,志愿者集中为居民提供缲裤边、开线加固、长改短、改肥改瘦、修拉锁、缝床单等缝补服务共计30余人次,平日里直接前往志愿者家中寻求缝补帮助的居民更是不计其数。为民服务“不打烊”,在没有居民需要帮助的时候,志愿者还会抓紧时间制作一些实用布艺小物件,比如坐垫、防褥疮垫、围兜……既有给老人日常使用的,也有专门为失能人群等设计的,一针一线,工艺精湛。
除了缝补,服务队里的多位志愿者还兼着理发服务队的任务。每个月第二周的周四是“理发日”,她们平均每次要为30多位居民义务理发。62岁的张云平笑着说:“社区找老师来教我们技术,我们练好了,再给有需要的居民理发。有一阵子,我们小区老年人几乎统一的发型成了京贸家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张云平话音落下,又是一阵开怀的笑声。这群志愿者就是用如此饱满的热情,为更多人带去了力量和温暖,也诠释着最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