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变革: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体育OMO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4-12-16顾迎迎
摘 要:数智变革时代,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数智变革的全新教育生态,培育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小学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数智变革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探讨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以水平三小篮球教学为例,实践探索OMO教学模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旨在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智变革;核心素养;小学体育;OMO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1-0048-04
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教师数字素养》文件中,均提到:教师要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利用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方式,打破学习时空壁垒,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拓宽学习视野[1]。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在加速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主动拥抱信息技术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特质与教学范式,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适切的信息技术手段,聚焦课堂环境、教学资源、教学交互性等各个方面,提高体育教学效能。因此,在数智变革时代,体育教师要积极响应国家对新时代体育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深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教学实践与创新应用,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以实现信息技术助推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实践探索OMO教学模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从而实现以体育人的根本目标。
一、数智变革:小学体育OMO教学模式的创新起点
OMO教学模式即Online-Merge-Offline(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和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全场景教学闭环。OMO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与体验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通体育教学线上线下各环节数据,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场景,实现智慧体育课堂的提质增效。
(一)提升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
通过数智变革引领下的OMO教学模式实践,小学体育教学得以在线上与线下实现无缝衔接,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线上资源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巩固课堂知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线下体育课的面对面教学确保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练、赛、评”,及时解决问题,提升技能掌握水平。OMO教学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反馈,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从而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调整,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二)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借助数智技术,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教学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工具,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OMO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探索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培养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通过OMO教学模式的实践,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在OMO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线上线下多个场景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提升自主学习、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学生还能够培养竞争意识、抗挫能力、领导力等品质。这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小学体育OMO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聚焦运动能力提升、关注健康行为养成和实现体育品德内化等方面[1]。
体育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OMO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形式的深度融合,实现课内外全方位互补,引领学生持续高效深度学习,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结合学校“小篮球 大梦想”体育特色课程,学校体育组积极开展小篮球OMO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逐步构建了较为科学、系统、高效的教学体系。
(一)建立小篮球教学资源库
针对水平三小篮球教学内容,教师精选了小篮球运动规则、小篮球运动图解、小篮球教学PPT等,拍摄制作“小篮球 大梦想”空中训练场系列微课,筛选中国国家队男篮、女篮比赛视频等教学资源,定期分类整理,打包分享到家校群。
教师积极主动建立篮球基础知识(比赛规则,技巧和战术等)、基本训练(传球,接球,运球,投篮和防守等)、高级技能(如快攻,进攻策略,篮板球,战术等)小篮球教学资源库,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精准理解学、练、赛内容,并将优质视频上传个人自媒体微信视频号,方便学生线上观看学习。
选用人工智能软件(天天跳绳),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线上体能和小篮球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同时,教师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及时分享小篮球教学相关资料,方便家长带领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篮球知识和技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专项运动技能。
(二)大单元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提出:大单元教学是指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1]。以小篮球运球教学为例,教师结合天天跳绳App的篮球模块,可在大单元设计中内嵌难度递增的结构化运球内容(表1),依次是原地运球、举盾护球、单手变向运球、双手体前变向运球、摆肩变向运球、组合运球等。教师阶梯式设计教学内容,依次组织学生课内外进行运球技术动作学习。在掌握前一动作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下一难度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运球能力,掌握运球技能。通过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篮球运球技能。
(三)OMO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1.课前资源共享 感知学习内容
课前,体育教师将《小篮球:体前变向运球》微课发到家长微信社群,同时布置运球体育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看运球微课后,主动模仿练习,测试一下自己的运球水平。根据练习的情况,家长和学生共同分析需要提高的技术动作,以便在体育课上请教老师,突破技术重难点。
2.课中学练赛评 掌握运动技能
体育课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示范,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巩固练习标准运球动作。在学生初步掌握体前变向运球动作后,教师布置测试场地,对各组组长进行操作培训,学会天天跳绳软件使用方法。测试时,8人一组,统一站在各组设备之前。既方便等待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又避免了处于镜头内会干扰评价结果的情况。
在测试过程中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次组织本队组员进行轮流测试。教师利用测试时间观察学生测试表现,组织等待的学生继续合作练习,熟练考核内容,做好测试前准备。学生测试结束后,教师针对普遍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学练,帮助学生逐步完善体前变向运球技术。
课前,教师安排各小组“运动小明星”发放心率监测手环,每位学生按照指定要求规范佩戴手环。课上,教师通过手持终端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运动心率,及时提醒心率过低或者过高的学生,调整运动强度,以达到适宜的靶心率,实现精准干预管理和过程性评价,确保锻炼效果和运动安全。
3.课后巩固技能 测评展示成果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综合表现,针对普通学生、肥胖学生及体能、技能差异等不同群体,制定运动处方。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小篮球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师在天天跳绳App篮球模块中选择球性、运球、弹跳、耐力、防守五大主题内容(表2),布置小篮球运球+体能主题体育家庭作业。按照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放松部分的顺序,兼顾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练习,每周布置3~5次作业,每次布置2~4组动作,练习时长约15分钟。
家长查看体育家庭作业信息,并登录App明确作业内容要求,引领和陪伴孩子到户外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完成后天天跳绳App自动进行AI评级打分。运动中,AI能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即刻给出指导以及鼓励,实时提醒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教师结合学生运动表现进行点赞、留言、评价和分享优秀作业至班级微信群,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同学互评和家长点评,鼓励学生争取达到S等级。而更高的等级和分数,就意味着有更好的运球技术和速度,提升体能和运动技能。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和课内外锻炼,实现数智变革支持下的课内外一体化OMO教学模式(图1),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跟踪管理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四)精准评价提升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应创设学习环境,支持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OMO教学中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和提升。在体育课上,教师在完成线下动作技术教学后,组织学生利用天天跳绳App进行线上自测,实时掌握学生运动技能的学练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全班学生测试完毕后,教师分别登记和统计“S、A、B、C、D”等级人数,准确掌握学生测试情况,对教学进行精准评估。根据学生学练赛的综合表现,结合运球技术重难点,进行针对性地示范讲解,帮助学生规范运球技术动作。学生结合AI建议和cclSYL8YNlqzKSXCnDrGxw==教师指导,提高自身运球水平。通过不同难度内容的升级挑战,激发学生自主测试欲望,争取在体育课或者体育家庭作业挑战中打破原有纪录。
小篮球运动融“体能”与“技能”为一体,在学校倡导“做好人、学好习、打好球”的理念下,体育组积极开展OMO教学,深度实践体育新课标“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落实“学-练-赛-评”,打造新样态体育教学模式。整合使用各类资源,开展“小篮球 大战疫”线上篮球技能挑战赛,人工智能“赋能”挑战赛,学生积极参与小篮球多种形式的运球、投篮机比赛和综合体能训练比赛,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
小篮球挑战赛活动从“每月挑战”,变成了“天天挑战”“实时挑战”;从裁判员计分,变成了人工智能“自动计分”,信息化手段的引入,让更多孩子积极参与线上线下比赛。线上比赛获胜的同学直接晋级学校组织的线下比赛,初步建立了线上线下学、练、赛、评联动的OMO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小篮球运动技能。
三、以体育人:家校协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运动者
“双减”背景下,体育美育“双增”,学生课后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大增加。在小篮球的教学过程中,初步建立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小篮球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为同盟,主导开展各项小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小篮球专项运动技能。
在教师的指导和数字资源支持下,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体育运动水平,主动带领孩子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成为OMO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持力量。在体育锻炼中,家长与孩子深度交流,逐渐完善对孩子的评价,亲子关系明显改善。通过天天跳绳、微信等软件,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生态共育评价体系,全方位支持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数智变革的潮流中,体育教师应创新和运用科技化的体育教学设备、器材和软件等,利用OMO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丰富体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精准体育教学测评,提高体育教学质效,落实增强学生体质和以体育人要求。最终,体育教学实现数智化教学设计、数智化教学实施、数智化学业评价和数智化协同育人,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者,实现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 210014)
(E-mail:3899869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