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素质提升

2024-12-15马文燕

科技风 2024年34期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素养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新时期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学校从政策上提供支撑,职责上细化工作范围、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社会、企业以及思政教师联动机制,统筹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素质的提升还需要辅导员自身增强政治素质,提升专业水平,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外部环境与自身发展同向同行,切实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自首次提出建立政治辅导员队伍至今,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历经60余年的发展,逐步从萌芽、开端走向发展成熟。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在人员配备、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仍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水平与专业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探索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好风凭借力,提供外部环境支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骨干力量,是与学生距离最近、对学生影响最为广泛的群体,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新时期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一)政策支持,提升职业认同

目前多数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工作滞后。虽然在教育部43号令中明确对辅导员的身份、地位、职责等做了明确的界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辅导员队伍仍然存在地位较低、工作职责界定不清、职能混乱等状况,辅导员队伍在职称的评定与职务升级等问题上仍受限制。虽有“双线”晋升政策,但具体实施细则尚未落地生根,不能真正解决出路问题。工作与待遇的严重反差等问题严重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撑力度不够使得许多辅导员将这一工作视为“跳板”,缺乏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这种情况不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稳定性,更加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1]这句话说明,高校教育做得好不好,从根本上讲是看培养了多少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实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我们要像重视学术和教学骨干队伍建设一样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到真正理解与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他们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自豪感以及荣誉感,才能主动、积极地为辅导员工作提供精神动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与此同时,应将制定办法与机制保障辅导员双线晋升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健全辅导员队伍考核、评价等机制,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地位以及社会声誉,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平台支持与政策保障。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2]只有将所从事的职业视为毕生的事业追求,实现由职业向事业的转变,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为辅导员队伍提供广阔的干事平台、有力的工作保障、光明的发展前景,才能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二)职责明确,回归教育本色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德育为先。辅导员工作不仅包含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要肩负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指导。就目前情况而言,辅导员工作大部分的时间和主要精力是在从事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根本职责不断被弱化。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完全明确地理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职权范围。在学校,由于对辅导员队伍职责划分不明晰,导致辅导员工作极易与校内一般行政人员混淆。一方面,辅导员受院级部门领导,各行政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直接指派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辅导员又直接归属系部管理,同时还需要承担系内其他行政事务。这双重的管理与考核使辅导员绝大多数时间忙于事务管理,而疏于思想政治教育。

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就要按照职权责相一致原则,明确辅导员队伍的管理部门,规范细化辅导员队伍岗位职责与工作要求,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建立完善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在明确权责归属的同时,要严格把好四关:一是严守“入口关”,严格按照相关人才选拔规定要求,筛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二是做好“培训关”,适时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素质。三是严守“考核关”,量化考核指标,在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考核时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更加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对于优秀的辅导员,更要大力宣传、充分肯定,激发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热情。四是严把“出口关”,定期考核、及时清退、适时流转、规划前景。

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数据系统,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投身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成效,为持续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提供外在支持。

(三)协同育人,汇聚育人工作最大同心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有机整体,其有效性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之间,各个方面、各个要素之间的通力合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育人,就需要改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自说自话、各个教育主体各自为营的局面,更要改变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集众人之力,实现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企业,校内专业课教师、思政类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双向互动有效机制构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黏性与合力。

实现协同育人,首先需要各个方面统一思想,形成高度思想认同,即全员都肩负育人职责,育人工作使命高尚而神圣。这就需要打破现有固化育人模式,树立“大思政”战略格局,系统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协调育人各方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发展需求相融合,统筹规划育人多维主体。需要构建各方互相联系的管理机制与建设平台。例如,加强校企合作,统筹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增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育人最大优势。让部分思政课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这样就可以把思政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既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又可以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同时让部分优秀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一课堂的衔接,能够延伸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理论与科研水平。这样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形成思政工作育人合力。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切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致力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目标,使各教育主体与辅导员队伍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汇聚育人工作最大同心圆。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就过硬本领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意识形态工作之所以重要,在于其对社会心态走向、社会价值导向以及社会思想观念有重大影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3]

辅导员队伍自成立之初就被界定为政治辅导员,其工作职责为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发展至今,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关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表述第一条就是要实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这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育人工作的根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道者,必须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始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受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教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4]作为辅导员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这就要求辅导员增强自身知识储备,要不断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者、传播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跟党走的政治立场与决心。同时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时政素材与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培养学生对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帮助他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民族培育肩负伟大复兴使命的新生力量,切实担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真正做好育人工作。

(二)理直气壮讲专业

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职责与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思政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要不断认识好、掌握好并运用好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等。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就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夯实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满足岗位所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作为辅导员,一方面应围绕《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及具体要求,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心理咨询、日常管理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相对应理论知识,拓宽知识储备口径,深化理论学习,扎实学识,掌握辅导员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实践中积极向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学习,不断总结反思,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中切实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水平。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辅导员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利用新媒体、大数据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实实在在贴近生活的鲜活案例,不断探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打开方式”,要使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要把所学知识贯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去,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体现专业性。

(三)以身作则作表率

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就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4]辅导员队伍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指导者,在活动中处于主导性、决定性地位。青年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生理与心理特征方面存在着“向师性”等特征,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素质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需要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率先垂范,起到榜样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1]作为辅导员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以身示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注重情感的涵养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等隐性因素的提升。榜样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辅导员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与生活作风为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助力,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育人于无形中。在日常工作与学习生活中要以扎实的学识、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塑造灵魂,切实提升自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实效。立德树人是检验育人工作成效的标准,高校辅导员要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辅导员要始终坚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人,以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染人,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去。在实践中要对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打造素质优良、甘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

结语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与专业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4]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N].人民日报,20140910(002).

作者简介:马文燕(1989—),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