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分泌与代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在本科临床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4-12-15张伟何流郭珺杨迪

科技风 2024年34期

摘要:“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医疗背景下的专业需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整合课程改革成为各医学院校的必然趋势。为顺应时代需求,我校也在医学教改方面不断地积极探索。本文则简要介绍我科对内分泌与代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整合思路及做法,探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效果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整合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临床

医学教育改革依然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系统地进行有机融合的课程模式比较受各大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青睐。在国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率先进行了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尝试,通过对不同整合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使其在教学上发挥最大效益。

当然,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同时,也要紧密联系专业需求。医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临床专业,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可靠的临床实践经验。然而,我们惯用的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实践的三阶段培养模式虽具有较强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学科之间存在过多交叉与重复,且基础与临床脱节,难以适应医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1]。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还远不足以解决问题,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我们作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医学高校,急切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一批能够融会贯通医学知识的优秀人才,以便能在未来的实习或工作中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

一、内分泌与代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建立与课程模式的选择

我科经过认真研讨,结合我科拥有具备多年内分泌科临床经验的师资资源,决定首先在内分泌与代谢系统模块构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课程。其以人体的内分泌与代谢器官系统为主线,将该部分涉及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关联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创新地重新设计排版,可以为广大医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构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临床病例逻辑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加深对医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建立独特的临床医学思维,从而有效解决医学教育中出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脱轨的各种现实问题[2]。那么如何设计开展融合课程,以哪种教学方式为导向,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授课仍然是医学和临床教学中非常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尽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诸多好处,但众多研究表明,讲授法缺乏一定的批判性推理技能,而批判性推理技能是高等教育所必需的,尤其是在医学等专业课程中。因此,跟随教学改革的步伐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像基于问题式的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学习法(CaseBasedLearning,CBL)等。但目前采用PBL和CBL教学法的单独实施都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又在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以案例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CPBL(Caseand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3]。这一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真实病例的讲解,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授在旁辅助;教学过程以讨论为主,在讨论中碰撞,寻找新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查阅文献与资料,充实、丰富知识点,借此掌握与临床相关的理论知识[4]。然而,CPBL更适合自主性强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很难使学习小组成员获得相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PBL基础上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法(TeamBasedLearning,TBL)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CPBL的不足[5]。TBL的特点是更注重团队的管理,强化学生课前预习、课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并获得及时反馈,即使学生人数较多,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6]。

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则是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使用。因此,在综合众多院校课程改革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TBL结合CPBL教学,在我们学校中的应用比单纯CPBL更有优势。这种以“CPBL+TBL双轨教学模式”为导向,构建基础与临床医学融合课程模块的探索与实践的思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基础技能培养融合临床技能培养”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以器官系统为主线,通过对学科内部梳理、学科间梳理、基础与临床联合梳理,将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优化与整合,以期增强我院在医学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院教学可持续发展。

二、内分泌与代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介绍

本课程主要整合了内分泌系统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药理学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阶段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人体内几种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解剖结构、组织形态与功能,理解激素的代谢、调节与生理功能,以及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常用药物。此外,学生还需学会初步运用内分泌知识论述或解释与人类健康、疾病相关的内分泌系统医学实践问题。通过理论授课,学生将进—步提升科学思维与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训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我们将内分泌与代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进行理论教学。我们的授课对象是2021级本科卓越班临床医学专业30人,均以自选课形式进行选拔;教学方法则是采用“CPBL结合TBL的双轨教学模式”;考核形式为形成性考核。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以及教师对学生整体过程表现的评价计入学业成绩档案。

三、内分泌与代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及成效

带教教师于课前建立长江雨课堂班级及QQ学习群,并组织学生入班入群。在课前,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通过长江雨课堂平台发布本次授课的病例信息,比如以“糖尿病”病例为例,将该病例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及后续疾病的变化发布在长江雨课堂班级。每个临床案例设置15个左右的问题,讨论前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6人,要求每组学生自行分工,利用课下时间通过教科书或者在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以及网络等方式去查阅相关资料,小组间相互讨论,找出每个案例涉及的关键词,根据关键点初步分析、讨论患病的假设,查阅本次案例涉及疾病的定义、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病因病理机制,最终对该病例拟定诊断,制订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制成PPT,课堂中则利用PPT进行汇报,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另外,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对每个病例设置的问题都涉及生理、病理、药理、诊断学等他们近期学过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些引导性的问题来训练他们的临床衔接能力。

在理论教学阶段,以学生汇报为主,而带教教师则作为本次课的主持,并推选出一人作为记录员,记录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将讨论后的结果依此按照分组利用PPT进行汇报讲解,每组20min左右,20min后小组间进行汇报结果的交流,交流结束后由带教教师对每组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然后由带教教师对每组学生查阅汇报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讲解,再对没有讨论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扩展,使学生们对该病例的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在每次课程结束后,每位同学需总结此次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要求他们后续进行改善。小组间成员还需通过评价表对本组的成员在本次课程中的讨论及表现进行组间的互评及打分,教师则对每组整体的讨论汇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打分,最终计入考试档案。我们选择的考核方式不再执着于笔试分数,重在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在临床上的能力。

在整合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这种授课方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同学是十分满意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形式新颖,紧密贴合临床,能够提高自律性、能动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愿意接受这种授课形式,并希望以后能继续实施这种模式的教学。

整合课程在CPBL结合TBL的双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使得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确保每个组内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在大家的集中智慧下使思维发散、取长补短、触类旁通,在组内相互探讨、互补提高[7],在一次教学中就能让学生们掌握更全面核心的知识。更欣慰的是,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还能提出独特的意见和方案。

四、整合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措施

我们此次整合课程的授课对象选择的是临床专业卓越班的学生,这些学生自制力好、自学能力强、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主动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中去。但这样的学生只是少数,我们教学改革的受众群体应该是大多数学生,后续还要逐步让整合课程在大部分学生身上实施。当全面实施整合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自学能力存在差异是难免的。一些自学能力稍差的学生容易对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产生一些抵触和畏惧心理,容易表现出惰性、放弃等不良心理情绪[8]。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关注到这些学生并耐心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教师也需要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讲解某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时,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和实际操作流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鼓励。

整合课程的授课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对授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的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跨学科的教学能力。配备具有临床背景的师资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整合课程的开展,如果扩大整合课程受众学生,将导致我科具有临床经验的师资资源与受众学生不匹配,使课程难以开展。因此,后续将加强各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协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医院的挂职锻炼,对教师进行相关学科的教学培训,加强整合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知识点衔接是授课的重点,如果不能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充分融合,这让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但目前针对整合课程并没有统一的配套教材,没有相配套的教材是我们此次开展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没有教材的加持,学生很难从病例中挖掘出重点,他们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查找大量教材及文献,而最终真正需要的资料或呈现出的知识点可能很少,这会让学生感到疲惫,不利于后续章节内容的开展。临床专业的学生课程多、时间紧,如果把时间浪费在搜集资料上,也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最终得不偿失。整合课程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各大院校在实施整合课程中选用的教材不一。面对这一困境,我科联合相关学科教师进行多次探讨,决定结合目前授课内容编写符合我校学生学情的配套教材,同时请各科室主任及领导审阅,确保教材内容的质量。

由于我们首次开展内分泌器官系统整合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的临床科目及实习,因此我们准备并不充足。此次整合课程并未设置对照组,纳入学生数量也较少。目前,学生处在大二阶段,只学习了医学基础知识,还未学习医学临床科目,且未参与实习,导致我们的实施效果还不能被验证,需要在学生接触临床科目甚至是实习后继续跟踪调查才能得到结论。

结语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模式以器官、系统为框架,整合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基础和临床等多种知识的整合[9]。这种课程模式使各个学科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紧密连接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使其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10],再结合“CPBL+TBL双轨教学模式”则更符合我校学生的学情特点。在病例及设置的问题中体现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疾病,快速探索出设置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地通过多种途径去查阅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即使有个别同学并未对病例和提出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会在组内成员的影响监督下潜移默化地把知识牢记在脑海。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模式将更好地促进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最终能够认清疾病本质,增强临床病例逻辑分析能力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总之,这种模式要比传统教学更有优势,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肖建英,曲巍,杨景明,等.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临床整合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7,3(06):408412.

[2]张颖颖,包婺平,张国清,等.临床八年制呼吸系统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1,20(04):414418.

[3]邱天竹,刘怡茜,马佩,等.CPBL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5):496500.

[4]XingChengling,ZhouYuqiong,LiMin,etal.TheeffectsofCPBL+SBARteachingmodeamongthenursingstudents[J].NurseEducationToday,2021,100(prepublish).

[5]BurgessAnnette,BleaselJane,HaqInam,etal.Teambasedlearning(TBL)inthemedicalcurriculum:betterthanPBL?[J].BMCmedicaleducation,2017,17(1).

[6]BurgessAnnette,KalmanEszter,HaqInam,etal.Interprofessionalteambasedlearning(TBL):howdostudentsengage?[J].BMCmedicaleducation,2020,20(1).

[7]哈颖.PBL与TBL双轨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4):9396.

[8]朱淑娟,贺桂琼,徐进,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与临床全线整合”教学模式解剖学知识点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20,43(01):7071.

[9]Kligler,Benjamin.,Maizes,etal.Corecompetenciesinintegrativemedicineformedicalschoolcurricula:aproposal[J].Academicmedicine:journal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MedicalColleges,2004,79(6):52131.

[10]王琳,李楠楠,胡雪晨,等.新医科视域下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整合课程构建的探索研究[J].上海护理,2023,23(07):7073.

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CPBL+TBL双轨教学模式”为导向构建基础与临床医学融合课程模块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XJJG27)

作者简介:张伟,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研究生,硕士学位,助教,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