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高职师范专业特长生就业创业分析及对策初探
2024-12-15覃肖莹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师资招聘条件的限制确实给高职院校师范生的就业创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双减”政策的解读,阐述“双减”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结合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特长生的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师范特长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和现实困境,进一步探讨有助于促进高职师范专业特长生就业创业的对策,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双减;高职师范特长生;就业创业;困境;对策
“双减”政策实施后,无形之中加大高职师范生就业创业难度,对未来师范生的培养、改革和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此,根据当前社会形态的变化,设置高职院校师范专业方向班的教学,培养大批师范特长生,加之这些学生专业强、技术高、肯吃苦和思维活跃等特色优势,挖掘及深度孵化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创业项目,有效激发了师范特长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顺应了当前校外非学科培训的热度。以师范特长生的创新创业优势有效带动了更多高职师范生就业创业,实现了高职师范生更高质量的就业局势,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双减”政策的解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政策主要指的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内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周末校外培训负担,旨在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政策的颁布对全国小学和初中各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均产生极大的影响[1]。就目前“双减”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各学校是减少了课外作业的布置,进而增加校内课后辅导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不带作业回家;同时各类学科教育校外机构的课程培训班基本关闭,进而转型进行非学科教育的培训。那么,对于高职师范生而言,鉴于学校师资招聘条件的限制,一个较为稳妥的就业创业机遇应该就是校外非学科培训班的开设,因此高职师范特长生在这块就业创业领域就有较强的优势。
二、“双减”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双减”政策虽然在社会层面都是针对中小学为主的义务教育,但是实际上极大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思路,尤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师范类专业亟须给予回应,结合社会形势、就业创业环境与政策教育,思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2]。“双减”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旨在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多是强调“堵”课业,还没有全面“疏通”发展路径[3]。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动,对于高等教育的招录方式、生源质量、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的学业评价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也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综合以上的看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更注重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模式实施过程中发掘一批专业特长生,以符合企业需要的一线技术人员为培养目标。于是,高职院校逐渐倾向于专业特长生的培养,这是一种小规模的横向培养模式改革,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结合行I8v+LxrjUYv39hdfj5N+Yg==业发展和专业技能全方位提升专业特长生的技能,为毕业后尽快融入行业岗位和进行创业打下基础。总之,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转向专业特长生培养,就是在专业中设置专业方向班课程,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
三、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特长生的特点
目前,高职院校师范特长生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特长学生一般是有在体育方面特别突出,也有在艺术方面比同龄学生表现优异,体育特长生会在体育活动或赛事中有积极表现,艺术特长生在文艺展示中有较强优势,甚至对特长的热爱胜过专业学习;(2)由于特长生们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技能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就少了,由此会出现特长生技能课成绩明显高于理论课成绩;(3)另外一些特长生则会是因为没有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学习自己的特长专业,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就放弃了曾经的特长追求,只是专心对专业的学习,不表露出自己的特长技能,也不再花时间和精力提升特长技能,教师也难以发现他们的专业特长本质;(4)对于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的特长生而言,他们或多或少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师资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学生为了能在毕业后进入学校或者进入教培机构做教师,很少学生选择自主就业创业,于是也不会太关注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综合以上可知,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特长生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上出现单边倒的现象,学生就业意识单一,创业主动性缺乏。
四、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特长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和困境
面对严峻的社会大环境,就业白热化,高职师范生就业难度增大,要求提高,岗位逐年减少。且一些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也参与到学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招聘竞争中,无疑更加剧了高职师范专业特长生的就业压力,那么对高职师范专业特长生来说,创新创业是一种新的职业选择,但是也面临不少的现实困境[5]。
(一)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特长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由于受到整个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特长生的创新创业观念还是较为传统,并且在校期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只是开设短短16周的时间,高职师范特长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不深或者没有相关认知。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很多毕业生对以后的就业意向是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或进入相关特长方向教育培训机构,很少有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也担心自主创业的风险与难度。这可能与各学校的陈旧教育模式有一定关系,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职院校还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提升上,学生对创业所需要的各项资质、耗材、环境创设、人员配备、招生策划等要素了解不多,单靠在校期间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不足以让学生真切明白为什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是什么?创业要怎么做?怎么实现高质量就业?大部分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特长生对创新创业是缺乏一定主动性的[6]。
2.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以下三大创业赛事:“挑战杯”“互联网+”“中华杯”创新创业大赛,于每年4~10月开展校赛、省(自治区)赛和国赛选拔,孵化有价值、有特点和技术先进的创业项目,为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了展示、实践的大舞台。而我们学生在未入校之前,较少认识、接触到创业大赛,大部分学生都是大学一年级才开始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大学二年级开始参与各类创业大赛,撰写创新创业申报书、制作路演PPT,拥有的参赛经历、创业社会经验较少。一些高职师范生为了完成课程作业、学校创业大赛项目限额等情况下参加校级创新创业竞赛选拔,没有对创新创业大赛规则、参赛要求、申报书撰写、人员配备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在竞赛过程中无法将自身参赛项目优势呈现出来;且大部分创业项目未获得专业的创业教师指导,不了解项目技术、平台合作、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利于项目核心竞争力、创新力的提升;还有少部分学生对创业项目未进行市场调研、风险评估,未考虑项目的可落地性、可复制性、可操作性的难度,不利于创业项目的后期开展与落地。
3.创业过程中面临资金和环境等方面的困难
高职师范特长生在创业之初,还需要考虑创业项目招商引资、市场容量、地理位置和行业现状等方面的因素。当前,一部分想加入创业的师范特长生从未有过创业的经历,仅是一时兴趣所致,未对创业成功或失败有过思考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一部分高职师范特长生在校有过兼职打工经历,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创新创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往往受限于资金的投入,难以维持创业的项目运营与管理。所以,对于绝大部分刚创业的师范特长生或刚毕业的师范特长生来说,开展创业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寻找资金启动的问题,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没有启动资金就不能创业,纵使创业项目再优秀、技术再先进也没有办法实现。
(二)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特长生就业创业的现实困境
1.企业招聘减少,就业难度急剧增加
据相关数据统计,“双减”政策印发前我国备案在册的校外教培机构总数高达300万家,从业教师保守估计超1000万人以上,乡村中小学校、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三四线城市教培机构就是高职师范特长生的就业首选。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每年还有很多一流高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加入教师公招、特岗教师招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的竞争中来,高职院校师范特长生的就业难度更是难上加难。
2.“慢就业”现象凸显,体制内工作备受青睐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避开就业压力,增强学科的技能、经验,提升个人的竞争优势,都有更深层次愿意选择提升自身的学历,所以专升本也成为高职师范特长生“慢就业”的选择,职场竞争越来越明显,多数高职师范特长生在择业期都将体制内工作视为首选,希望毕业可以获得一份稳定又体面的工作,追求工作稳定性的意愿更加强烈。有的毕业了,在家专心复习考公、考编的考试资料,直至考上为止。由此,高职师范特长生“慢就业”现象日渐凸显。
3.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职业规划缺乏理性思考
当代大学生就业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工作的评判标准是薪资的高低远高于工作前景、工作环境等选择,也是为了解决毕业生存和生活问题,并不会因为就业形势不乐观,就降低就业期望值,始终把工作薪酬作为首要就业因素来考虑。也有不少在校高职师范特长生是缺乏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从未考虑过未来就业与发展动向,常常处于学习、就业迷茫状态;缺乏相关人员的有效引导与支持,欠缺必要的职业准备分析与对策,面对各种严峻的就业环境,往往找不到就业的突破口。
五、破解高职院校师范专业特长生就业创业的对策
(一)国家政策的推动
“双减”政策对教育培训行业进行改革主要是治理面向中考、高考的学科类培训,那些培养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能力的素质教育国家是鼓励的,今后会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这将会为相关专业的高职师范特长生带来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激活创新创业梦想的新希望之火。
(二)社会观念的转变
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对孩子和自身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重视,如国家提出“健康中国2030”、社会热情高涨的马拉松运动、中考体育改革、各种青少年体育培训班等,说明体育除了基本的锻炼身体的用途之外,还包含寄托着居民、社区的多元化需求,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社会、国家进步的强有力的推动因素之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理念日渐关注与重视,体育教育在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社会中能满足社会体育锻炼需求的人才还不够,体育专业师范特长生是未来教师一个不错的专业选择。
(三)给予高职师范特长生就业创业时更多的职业选择,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首先,在高职师范特长生群体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力、自主意识和自信心,面对教师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可以填补职业教育本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高职师范特长生的基础素质能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转变;其次,高职师范特长生从就业主体升华成创业主体,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结构优化,拉动社会经济发展,创业的成功更为整个行业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缓社会的就业竞争压力,提升创业群体的竞争实力。而我国也从社会政策、产业扶持、经济资助、技术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为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进行保驾护航。
(四)培养高职师范生创新精神,开拓社会良好的创新氛围
我国自2009年开始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来,不断深化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标准,完善全方位育人机制,提升高职师范特长生能力素质建设,强化创业实践锻炼,不断帮助高职师范特长生培养开拓进取、推陈出新的创新意识。通过校政企合作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研究,为高职师范特长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训搭建平台,助力学子创业梦想的孵化,营造就业良好发展氛围,而校政企多元结合模式必将开创高职师范特长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对高职师范特长生的就业与创业是一种长期的发展挑战,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良机。同时,高职师范特长生不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也是国家高水平高技能教育的优秀储备发展人才,在新时代下开展创新创业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21229].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29601.htm.
[2]陈新忠,王欢慧.“双减”政策的高等教育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07):5863.
[3]王雪,景云.“双减”背景下高校师范生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科学探索,2023,41(01):2329.
[4]张启富.试论高职专业特长生培养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6(03):113116.
[5]宁欢欢.“双减”政策影响下高职院校师范生就业困境与对策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3):6468.
[6]杨舒,周叶,李雯倩,等.“五位一体”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实践研究:基于“互联网+”视角[J].黑龙江科学,2022,13(19):4951.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双减”政策下高职师范生创新创业的困境与出路研究(课题编号:2023KY1498)
作者简介:覃肖莹(1991—),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