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究

2024-12-15董桂华于如飞史诺张康智

科技风 2024年34期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课内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介绍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些措施,包括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体系中的定位、运行模式,以及在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尝试。从实施效果看,本科生导师制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及自学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本文的工作对高校深入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应用型人才;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andExplorationofUndergraduateTutoringSystem

intheCultivationofAppliedTalents

DongGuihuaYuRufeiShiNuoZhangKangzhi

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ring,Xi’anAeronauticalInstituteShaanxiXi’an710077

Abstract:Theundergraduatetutoringsystemisanimportantsupplementtoinclassteachingsessionandanimportantmeasuretocultivatehighqualityappliedtalents.ThisarticletakestheMechanicalDesign,ManufacturingandAutomationmajorasanexampletointroducesomepracticesofimplementingundergraduatetutoringsysteminappliedundergraduatecolleges,includingthepositioningofundergraduatetutoringsystem,operatingmodes,andattemptsmadeininstitutionalconstruction.Fromtheperspectiveofimplementationeffectiveness,theundergraduatetutoringsystemhasplayedagoodroleinpromotingthecultivationofappliedtalents,Theacademicperformance,practicalability,andselflearningabilityofstudentshaveallbeenimprovedtoacertainextent,andhascertainreferencesignificanceforuniversitiestodeepentheworkofundergraduatementorship.

Keywords:undergraduatetutoringsystem;appliedtalents;mechanicalengineering

本科生导师制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最先将导师制用于本科教育,随后美国的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也相继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是在浙江大学开始,在教育部2005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鼓励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各类高校也纷纷开始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13]。

我国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根据面向的学生不同,通常可分为以下类型:全程导师制、半程导师制和英才导师制等[45]。虽然各高校实施导师制的主要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67],有的以科研能力为主[3,8],但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导师制的定位比较模糊,导师队伍资源不足,考评激励制度不完善,师生积极性不高等[911]。

在新工科背景下,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情况日益严重,本科生导师制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为了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笔者所在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与探究。

一、明确导师制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服务社会、行业的一线技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强调专业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缘航空而生、依航空而立、随航空而动,在培养过程中面向航空产业,比较注重学科和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系统性地促进学生工程设计、分析能力的形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航空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应用等方面的课程涉及较多,但这些教学内容知识点多、影响因素多,难以在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全面的应用、锻炼,需要其他环节进行补充训练,如图1所示。

图1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位

鉴于此,本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日常课业辅导、科技竞赛指导、科研项目锻炼等方式,引导学生将产品建模、零件分析、制造工艺设计等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在应用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二、实施模式设计

现有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中,存在学业导师和英才导师两种形式,两种形式的周期与侧重点有较大区别,为了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需要对这两种形式进行分析。

学业导师属于全程制,学生入学后,给整个班级指定教师进行学业导航,这种形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导师利用自己的资源,对学生的生活、心理方面的帮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生师比过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个性化培养方面做得不够好。

英才导师属于半程制,在第四学期进行招生,由于已逐步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能力已有一定的定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竞赛指导等方面,师生双向选择后构建导学关系。英才导师侧重于拔尖培养,主要侧重与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与科学研究,但是对学生其他方面诉求的关注度不够。

简单概括来讲,学业导师注重全局培育,英才导师注重重点突破,本专业将学业导师与英才导师两种模式进行耦合,如图2所示,形成了学业导师和英才导师制耦合的混合培养模式。学业导师的主体由专业教师构成,吸纳部分实验员教师以及具备机械类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进入该行列,实现了所有班级的全覆盖;英才导师的主体由本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构成,并吸纳智能制造教研室、机械电子教研室的教师加入进来充实技术力量,通过控制生师比、加强指导等方式吸引优秀学生参与,着力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培养质量提升。

图2混合式导师制培养模式

三、制度体系构建

基于混合式导师制培养模式,本专业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构建了涵盖导师聘任到学生指导等环节的制度体系,如图3所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构建选择机制

新生入学后,为每个班级指定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在四年的培养中保持稳定状态。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后,第四学期开始后,将教师的个人简历、研究领域、科研方向和指导学生的基本要求等信息公布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能力、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初步选择一名英才导师。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根据需求,按程序调整或更换英才导师。英才导师可根据学生的选择意向适当调整,构建双向互选的运行机制。

(二)建立聘任制度

要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必须先保证导师的能力能够胜任本科生指导工作,因此健全了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制度,加强导师的资格认定、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工作,优化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和聘任,在建设“双师型”导师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引育力度,引导本科生导师通过“身教”,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三)完善激励政策

为避免出现招生后不辅导、不培养等现象的出现,明确了导师在本科生导师制执行过程中所负的具体责任,制订了定量和定性考核方案,并实行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导师制工作成果与导师的评职晋级、评奖评优等挂钩,从认识行动和待遇上激发导师工作的主动性;对参与导师制的学生,将学生的表现与评优、评定奖学金等挂钩,对学生实行有效的奖励机制和制约措施,从而提升师生双方的参与积极性。

(四)确立考核准则

本科院校建立了对导师制师生双方的考核、评价机制。如果导师没有切实履行导师职责,或者学生们对导师的工作有意见,该导师将被从导师队伍中辞退,并在年度考核中予以体现;如果学生在导师制培养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完成相关工作,将从导师制培养名单中剔除,从而约束师生双方的行为。

图3导师制培养制度建设

四、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近些年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全局培育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之前有所提高,不仅专业课成绩有所提升,而且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以及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学业导师全面参与到培养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了指引。从重点突破的角度来讲,在英才导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人数占比逐步提升,而且通过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学生创造深入运用知识、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近三年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篇,参与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参与专利申请并获批专利40余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项30余项,特别是在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中陕西省赛区的成绩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取得了学校的历史性突破。

结语

从本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以来的过程及成果可见,本科生导师制是大学课内教学之外的重要补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在执行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但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完善和推荐本科生导师制,就能更好地提升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小雷,林晓亮,谢长雄,等.应用型地方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衢州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212214.

[2]何明阳.“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困境与对策:以K大学为例[J].科技促进发展,2023,19(Z2):541548.

[3]杨芳,庞洪臣,王贵,等.导师制下“专业+项目”培养模式现存问题与对策:以广东海洋大学机制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0(12):5961.

[4]陈霞,高玉婷.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类型与完善路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8(12):510.

[5]朱江.试析本科生导师制度及其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43145.

[6]高文通,韩冰,黄玉安,等.基于OBE理念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0):8284+106.

[7]张恩来,张晶晶,陈静,等.构建本科生导师制下创新型人才的模块化培养新模式: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21,7(33):3537+41.

[8]殷振,曹自洋,伯洁,等.“教科产创赛”多维融合的机械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6):124126.

[9]曹丽.本科生导师制的完善与实践探索[J].贵州开放大学学报,2023,31(02):5256.

[10]韩丽娜,白建超,薛鸿民,等.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02):3335.

[11]侯明艳,王伟.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3537.

基金项目:2022年度西安航空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的实践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2022GJ1012);2023年度西安航空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研究”(23JXGG2007);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工程认证背景下进程式智慧课堂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SGH23Y2643)

作者简介:董桂华(198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