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问·慎思

2024-12-15

领导文萃 2024年23期

1.近来,“网红”翻车、塌房事件不断,对此你怎么看?

“网红”翻车、塌房事件,往往源于部分“网红”追逐名利,利用监管空白和公众从众心态,编造虚假人设,实施商业欺诈,进而引发负面舆论。此类事件对公众的价值取向、行业发展及网络风气造成不良影响。为有效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需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强化监督与管理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红”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网络平台需承担起内容审核与监管的主体责任,确保所传播的信息合法、健康。

其次,提升公众素养至关重要。公众应以审慎的态度看待“网红”现象,避免盲目跟风。媒体应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对“网红”行业的深度报道与客观评论,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者,“网红”及行业内部应加强自律。“网红”作为公众人物,应合理利用其影响力,发挥正向示范作用。行业内部要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加强对“网红”的引导与管理,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流量不应被当成博取利益的工具,而应该成为向上向善的力量。“网红”唯有秉持“检身若不及”的谦逊态度,负起“任重而道远”的社会责任,方能得到社会公众长久的尊重和欢迎。

2.一些地方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仍然在搞非必要、非急需项目,被批评为“新形象工程”。对此你怎么看?

“新形象工程”本质上是政绩观错位和资源配置不当的表现。在财政紧张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更应聚焦民生保障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核心领域,而非将有限的资源投入非必要、非急需项目中。此类行为是对财政资源的挥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对“新形象工程”的治理需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首先,提升政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地方政府要将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长远愿景纳入考核范围,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其次,加强项目规划与决策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项目规划阶段,应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确保将有限的资源精准投向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最后,拓宽监督主体的范围,增强监督力量。政府部门需加大财政监管力度,严格项目审批与评估流程。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决策透明度,让民众了解政府决策的逻辑与资金来源,增强政府公信力与民众满意度。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是官员政绩的真正体现。领导干部只有以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方能赢得民众的信赖和支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假如你的单位有位老同志,经常将本该自己负责的工作分配给你,导致你本职难顾,长期加班,还经常被领导批评。作为单位新人,你怎么办?

作为单位新人,要有谦虚好学、勇于担当的态度,更要有合理安排工作的能力。面对老同志推诿工作,导致自身任务繁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我会采取以下方式来处理。

第一,复盘工作细节,发现问题症结。正视自身在工作能力和任务分配上的不足,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听取领导的建议。从理顺工作安排与工作细节入手,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改进工作方法。

第二,明确工作职责,及时有效沟通。与老同志进行坦诚沟通,感谢他的信任,礼貌表达自身在兼顾本职工作与协助任务上的困难,明确双方的工作职责和界限。

第三,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当下,我会学习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和任务,优化工作流程。未来当无法再承担更多工作时,会礼貌表达自己无法承担的态度或寻求同事的建议和帮助。

年轻干部的成长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老同志分忧解难,共同推动团队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