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批评不会触犯众怒
2024-12-15[美]戴尔·卡耐基陶曚/译
一天中午,查尔斯·施瓦布(美国企业家)在他的钢铁厂里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他们头顶上就有一块“禁止吸烟”的警示牌。施瓦布并没有指着牌子质问他们“你们识不识字啊”——如果那样做他就不是施瓦布了。他向工人走过去,递给每人一支雪茄,说:“小伙子们,为什么不到外边去抽抽看呢?那样我会感激不尽的。”工人知道他们违反了规定,被老板看在眼里,可老板非但没有责备他们,还给了他们小小的礼物,让他们觉得备受重视。这样的老板谁不喜欢呢?
约翰·沃纳梅克(美国百货店之父)也采用过同样的技巧。在费城的时候,他习惯每天去店里巡视一番。一天,他发现一位顾客正站在柜台前左顾右盼,却没有任何人注意到她。店员呢?店员正围在柜台的另一端说笑谈天呢。沃纳梅克一言不发地走到柜台后面,亲自接待了这位顾客,并在临走前把顾客购买的商品递给店员包装。
对于敏感的人来说,直接的批评会引起他们的强烈敌意,而间接地指出错误却有奇迹般的效果。
罗德岛的玛吉·雅各布巧妙地用这一方法,让粗枝大叶的建筑工人在施工完毕后自愿把她家打扫干净。施工开始的头几天,雅各布夫人下班回家后,发现木材废料丢得院子里到处都是。建筑工人的木工活儿做得不错,她不想让对方觉得她挑三拣四。于是她带着孩子们清理了院子。一家人把所有的碎木头移至院子一角,码放得整整齐齐。第二天早晨,雅各布夫人把工长叫到一旁说:“你们昨晚把草坪清理得那么干净,太让我感动了。这样真是美观极了,也不会让邻居觉得心里不舒服。”从那以后,工人们每天都把剩余的边角料清理干净,码放到角落里,工长VTI1rX/IfWZ/0pd3vTL7Kw==也会亲自确认前一晚收工后的清理情况。
在部队中,预备役士兵和教官之间最容易起口角的地方就是发型问题了。这些后备兵认为自己是平民百姓(大部分时间他们确实是),不愿把头发剪短。
哈雷·凯瑟是美国陆军后备队第五百四十二期训练营的军士长,他训练储备军官的时候就遭遇了这个难题。资深的常规军军士长通常会对下属大吼大叫,威胁他们,然而凯瑟却选择间接地表明态度。
“先生们,”他开口道,“你们都是领导者。只有身先士卒,你们的命令才会有人听。因此你们必须在你们的兵面前起到表率作用。诸位都知道部队里对发型的规定是什么。我现在头发可比你们短多了,但是我今天还是会例行公事去理发。你们回去自己照照镜子,如果想做个好榜样,部队会给你们时间去理发店。”
这番话的效果可想而知。那天下午,几位预备军官果然对着镜子审视一番,然后去理发店剪成了标准发型。第二天早晨,凯瑟军士长评价说,他看到队伍中一些人的领导能力已经有所增进。
一八八七年三月八日,演说家亨利·沃德·比彻溘然长逝。莱曼·阿伯特受邀接替比彻,站上比彻昔日布道的讲台。为了不辱使命,阿伯特像福楼拜一样字斟句酌,一次次将布道词推翻重写。他把布道词念给妻子听。布道词写得很糟糕——大部分演讲稿一旦落于纸面都会如此。如果他的妻子心直口快,大概会毫不客气地对他说:“莱曼,你写得太差了,这样不行的,听众肯定会睡着。你的演说听起来像是在念百科大全。你做了这么多年演讲,水平不应该是这样的啊。老天爷,你怎么不能说人话呢?你怎么不能自然一点呢?你要是真打算读这个,那可真是丢人现眼。”
阿伯特的妻子原本可以做出上述评价,但她知道这样说会引发怎样的后果。于是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很适合在《北美评论》上发表。换句话说,她既称赞了这篇文章,又巧妙地暗示这篇文章不适合作为演讲稿。莱曼·阿伯特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撕碎了这篇精心写就的文章,布道的时候没有用任何讲稿。纠正他人错误最有效的方式是——间接地引起对方的注意。
(摘自《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