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多大,梦想就有多远
2024-12-14朴韵竹
写在前面:
千百年来,人们曾无数次仰望星空,对着广袤宇宙幻想乘风驭鹤,飞天揽月。嫦娥奔月、鹊桥相会、夸父逐日,是古人的浪漫猜想。而今,“北斗”指路,“神舟”飞天,“祝融”探火……我们对神话有了新的诠释。
飞天梦想传承至今,自强不息的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探索宇宙,逐梦太空。当神话传说在星空点亮,满天星光都闪耀着中国人的浪漫和智慧。探秘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如今,中国航天人正不断地书写着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历史。
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逐梦苍穹,永不止步。
■素材连连看
【材料一】
嫦娥六号于2024年6月25日携带月球背面样品成功返回地球,历时53天,历经11个飞行阶段。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多国媒体报道认为,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任务的又一次胜利,展现了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成就以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任务成功执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个关键里程碑。报道认为,此次采集的月背样本有助于推动利用月球资源进行太空探索。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刊文,详细介绍嫦娥六号任务及其开展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文章援引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的评论指出,“中国在地月距离执行高度复杂任务的能力非常强大”,相关技术“对于未来人类登月任务非常重要”。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中国继2019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后,如今又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中国在月球背面探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报道援引日本千叶大学专家的话说,“月球背面样本对于了解月球的起源和历史是不可缺少的。这实现了研究人员的夙愿”。
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认为,嫦娥六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并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完成了迄今探月任务当中最复杂的一次,是一个新的里程碑。科学家们希望,这些月球背面样本能够揭示离地球较近天体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报道认为,中国在月球探索方面的努力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奠定了基础。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7月1日,有改动)
【材料二】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将研制嫦娥七号和八号探测器,其中嫦娥七号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嫦娥八号将开展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验证。未来还将与国际同行一道,共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共享共用月球探测科技成果。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已经获得国家批复,包括4次探测任务,计划在10年到15年内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经取得圆满成功。未来,围绕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小天体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我国计划于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和天问四号,分别开展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深空任务。
(选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6月27日,有改动)
【材料三】
“天问”出自屈原长诗《天问》,这是一首四字长诗,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其中,许多问题关乎宇宙,屈原对太阳月亮升起落下、日月星辰形态位置,都发出了追问。两千多年前,古人对天地自然发出追问。两千多年后,天问一号执行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身负中华民族对未知真理的坚韧追求,起航出发。“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着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这项工程的名字,就叫作“嫦娥工程”。“嫦娥”一名,取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向往。至今二十载过去,探月梦在前方,路仍在我们脚下。
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就被人们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到现在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祖辈们用北斗来指引漫漫长路上前进的方向,而今人沿用“北斗”为中国卫星定位系统命名,实现定位导航。
(选自“大湾区之声”微信公众号 2024年1月14日,有改动)
■阅读思考
1. 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六号于2024年6月25日携带月球背面样品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B.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神话故事相契合,寄寓了中国人民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
C. 国际月球科研站已建成,未来中国还将与国际同行一道,共享共用月球探测科技成果。
D. 未来,中国将完成4次探测任务,包括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小行星探测任务、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木星系探测任务。
2. 嫦娥六号的成功发射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从科学探索和国家荣誉两方面进行概括。
3.中国航天器的命名背后蕴藏着中华悠久文明的诗意情怀,是中国人才懂的“宇宙级”浪漫。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补全下面内容。
4.小宇和小明是两个航天迷,他们都怀揣着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请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对话。
小宇:你看新闻了吗?6月25日嫦娥六号顺利返回了!据说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
小明:是的,中国成为首个 (1) 的国家,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个里程碑。
小宇:没错,中国对月球的探测还将继续,未来将 (2) ,
(3) 。
小明:不仅如此,行星探测还将有一系列的大动作呢!目前,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取得圆满成功,未来还将开展 (4) 、 (5) 和 (6) 。
小宇: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感到骄傲啊!
参考答案:
1. B
[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材料一可知,嫦娥六号任务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而非首次实现月球采样返回,故A选项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三“‘天问’出自屈原长诗《天问》,……‘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嫦娥’一名,取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向往”等内容,可知B选项表述正确。根据材料二“未来还将与国际同行一道,共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可知,国际月球科研站还未建成,故C选项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经取得圆满成功”,可知D选项表述有误。]
2.科学探索:(1)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2)嫦娥六号的探测活动将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月球的起源和历史,推动利用月球资源进行太空探索; (3)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实现未来人类登月任务;(4)采回的月球背面样本有可能揭示离地球较近天体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国家荣誉:(1)标志着中国探月任务的又一次胜利,展现了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成就以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2)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任务成功执行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个关键里程碑(嫦娥六号任务完成标志着中国完成了迄今探月任务当中最复杂的一次,是一个新的里程碑);(3)标志着中国在月球背面探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逐段阅读材料一内容,边阅读边提炼有关嫦娥六号任务意义的内容,然后将提炼出的内容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分类,最后逐条作答即可。)
3. (1)嫦娥
(2)取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向往。
(3)行星探测工程
(4)卫星导航系统
(5)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就被人们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到现在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如今人们用“北斗”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命名,寓意着光明和方向。
[分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与概括。由题干中“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要求能够首先明确答题范围。根据材料三第二段“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这项工程的名字,就叫作‘嫦娥工程’”,可知探月工程的航天器名称为“嫦娥”。根据“‘嫦娥’一名,取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向往”,可知“嫦娥”名称来源及寓意。根据材料二“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已经获得国家批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经取得圆满成功。未来,……分别开展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深空任务”,可知“天问”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航天器的名称。根据材料三第三段“而今人沿用‘北斗’为中国卫星定位系统命名,实现定位导航”,可知“北斗”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名称,并根据“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就被人们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到现在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祖辈们用北斗来指引漫漫长路上前进的方向”,可知“北斗”名称来源及寓意。]
4. (1)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
(2)研制嫦娥七号以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研制嫦娥八号以开展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验证
(3)与国际同行一道,共商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共享共用月球探测科技成果
(4)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任务
(5)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6)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任务
[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运用。根据材料一“嫦娥六号于2024年6月25日……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可知(1)填“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成功返回地球”。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未来中国在月球探测上主要有两个方向的任务,一是月球探测器的研制和任务执行,二是开展国际合作和科技成果共享,由此整合作答(2)和(3)。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已获国家批复的包括4次探测任务,分别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任务、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任务,其中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取得圆满成功,由此作答(4)(5)(6)。]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