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对校企行协同育人的影响研究

2024-12-13陈辉玲 唐茂华

公关世界 2024年24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行合作,进一步推动校企行协同育人模式的深度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对校企行协同育人的影响,通过对双师型教师和校企行合作的概念、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政府政策背景和教育行业需求,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校企行育人的协同发展策略,为推动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行;协同育人;影响

引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校企行合作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行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更优质的人才[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校企行协同育人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教师队伍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较为突出,但在实践能力培养和行业需求对接方面存在不足。而“双师型”教师则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以致用,适应不断变化的产业环境。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对校企行协同育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出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校企行协同育人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要求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能够将学术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培养。因此,他们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专业有着深入的了解,包括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应用、规范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传授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2];其次,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通过实践经验,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此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教学是“双师型”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学生引导能力等方面。优秀的教学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他们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校企行合作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需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培养。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各方协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总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优秀的教学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相关教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教育培养,促进校企行合作的深度发展,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校企行协同育人的价值

校企行协同育人是一种结合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教育模式,旨在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育人、共享资源,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3]。这种模式不仅对学生个人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价值。

首先,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将这些信息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企业可以提供实践环境和岗位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在教育培训、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产学研三方的互动与交流。这种深度融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速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最后,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建立起职业素养和人际关系网。这些均为其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增强了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校企行协同育人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他们不仅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还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校企行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经济进步均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建立良好的校企行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因此,校企行协同育人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对校企行协同育人的影响

(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对校企行协同育人的影响在于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双师型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将实际工作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理论教学,更能够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该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师可以引入真实的案例、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另一方面,校企行合作也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技术支持和培训资源。企业在行业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可以为学校提供最新的技术资讯、培训课程等,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企行深度合作的推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对校企行协同育人的影响还体现在校企行深度合作的推进上,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均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双师型教师在校企行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既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又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标准,能够有效促进校企行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双师型教师的介入,学校和企业可以更加顺畅地开展各种合作项目,共同探索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校企行合作项目,可以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机制、行业发展趋势,提前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些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不断加深,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种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也为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增强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作为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够将自身在行业中的工作经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性教学和校企行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参与校企行合作项目,不仅可以积累实践经验,还能够建立起与企业的良好关系,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招聘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毕业生,因此参与校企行合作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5]。此外,学生参与项目研发、技术创新等活动,能够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这些能力和经验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创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对校企行协同育人的影响之一是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双师型教师作为既具备教学能力又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他们不仅能够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还能够将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与企业进行有机结合,推动产学研三方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合作。

一方面,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研发等活动,共享资源、共同攻克难题。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校企行合作也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学生参与校企行合作项目,不仅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还能够与企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加深对行业的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对校企行协同发展策略

(一)教师队伍建设与校企行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校企行协同发展策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互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

首先,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这些素质恰恰是与企业深度合作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师更容易与企业合作,共同探索适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行三方资源共享和人才交流;其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与校企行合作项目紧密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实践、项目研究等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培养。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也促进了校企行合作的深度发展;另外,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与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三方可以联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企业技术培训、科研项目合作等活动,共同推动校企行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与策略

学校、企业与行业需要共同制定校企行合作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和需求,确定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这样的规划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校企行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和稳定。

一方面,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包括教师队伍的结构、数量、素质要求等方面的规划以及与校企行合作相关的培训计划、合作项目规划等,深度的规划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校企行合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校企行三方可以联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创新教育模式探索等活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提升。这样的规划有助于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三)构建知识产权共享互利机制

学校、企业以及行业可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协议,明确三方在合作项目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可以根据合作项目的特点和成果情况,共同商讨并确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共享方式,确保三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分享。

学校、企业和行业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交流与共享平台,促进三方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可以通过共建实验室、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强知识产权的交流与共享,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基于此,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和转让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同时,三方可以共同评估和推广合作项目的技术成果,探讨知识产权的转让和商业化途径,实现科技成果的最大化价值和社会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对校企行协同发展策略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首先,这种机制使教师队伍更符合实际需求,促进了校企行深度合作;其次,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与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校企行合作关系稳定发展;最后,构建知识产权共享互利机制促进了三方的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为产学研合作带来更多创新机会。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共同制定长远规划与策略,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以促进校企行协同发展,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校企行协同、学做教培研五位一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C077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颜岚岚.泉州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讨——基于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视角[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2,(02):57-62.

[2]孟宪伟,尹才洪.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3, 37(03):40-43.

[3]刘小泉.应用型高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困境及完善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11):64-70.

[4]尹克寒.“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研究[J].丝路视野,2019,(04):32-33.

[5]郭兆松,文爱民.新时代高职“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06):55-58.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