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提升策略探究

2024-12-13魏子哲

公关世界 2024年24期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在心理教育与管理中应用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健康心理状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技术与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契合之处,解析了高职院校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价值,并探讨科学合理的提升策略,旨在为学生创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数字技术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数字化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数字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都深受数字化时代的影响。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更加多元。传统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与管理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数字化时代,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寻求帮助,因此,传统心理教育与管理模式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数字化时代的机遇,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心理教育与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数字技术与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契合之处

(一)数据信息的海量性与学生心理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相契合

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和各类在线平台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与学生心理相关的各种因素。学生心理会受到家庭、高职院校、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这种影响因素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1]。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压力、社交关系等心理影响因素,进而为心理教育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支持,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数据信息的高速性与学生心理动态变化情况相契合

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可能会受到各种突发事件、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传统心理教育难以及时捕捉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然而,在数字化时代,数据信息的高速性使教师可以实时追踪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教师通过在线平台、社交媒体等工具,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心理教育更加及时有效,有助于教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大数据的精准性与学生心理需求的准确性相契合

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在心理教育方面,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学生心理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兴趣偏好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心理服务[2]。另外,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教育方案,使心理教育更加精准有效,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高职院校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价值

数字化时代下,大学生心理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心理教育非常紧迫。数字技术具有平等性、多样性、开放性等优点,合理运用数字技术,能够将大量虚拟的数据转化为实际知识,进而转化为具体实践。高职院校将数字技术与学生心理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优化心理教育,而且可以为后续心理教育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3]。

(一)有助于丰富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以往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教育主要依靠教师从业经验和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利用现有心理学工具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诊断,这种教育方式已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心理教育形势。高职院校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能够丰富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通过在线平台,高职院校可以提供实时在线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服务,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此外,教师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心理体验,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参与心理教育活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心理知识,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有助于降低心理教育干预的复杂性

心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生情感、人际交往等环节,影响教育成效的因素比较复杂,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心理教育干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一挑战。通过数据分析技术,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生心理数据,找出心理问题的根源,为干预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此外,教师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提前进行干预,有效防止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基于数据的精准干预能够降低心理教育的复杂性,提高实际干预的效果。

(三)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精准性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在遵循学生心理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对学生的心理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为心理教育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基于这些数据,高职院校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心理教育方案,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心理服务[4]。这种精准化的心理教育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够提高心理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三、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提升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与管理体系

在数字化时代,各种类型的数据迅速增长,高职学生的学习场景、生活场景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环境下,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质量,需要构建特色化的心理教育与管理体系,加快心理教育与管理的跨界融合,不断优化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工作。(1)明确心理教育与管理的目标、任务、原则等。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开展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具体教育目标、教育任务以及原则等。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当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的心理教育目标,以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心理教育运行机制为任务,并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2)借助数字技术完善心理教育课程与活动。高职院校应当将心理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同时,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工具,提供线上心理教育资源和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3)依托数字技术建立监测反馈机制,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监测和评估。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对学生心理状况、学业过程进行监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工具,对学生心理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为心理教育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促进质量问题的精准定位以及改进工作的持续追踪等。此外,高职院校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和维护。通过构建数字化心理档案系统,对学生的心理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和更新,并且引入数据加密、备份等技术手段,确保学生心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高职院校通过这种方式,为心理咨询师提供准确的学生心理信息,同时为心理教育的效果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5]。此外,高职院校需要建立科学的数据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及时反馈相关数据信息,对心理教育成果进行多维度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育内容。

(二)搭建数字化的心理教育与管理平台

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基于数字技术搭建功能丰富的心理教育与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将成为学生心理支持服务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心理援助。首先,构建数字化的交流互动平台。该平台应当具备在线心理咨询功能,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线交流,获取专业的心理建议和指导,在方便学生咨询的同时,提高咨询效率,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得到帮助。另外,该平台应当提供丰富的心理测试服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潜在问题,所得测试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认知的参考,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其次,构建优质的在线课程平台。高职院校可以基于数字技术,通过云课堂、微课等为学生提供心理教育相关的课程,将心理教育课程整合到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技巧等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可以将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漫画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在平台上播放,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讨论。为了确保平台的广泛使用,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平台的宣传和推广。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学生宣传平台的功能和服务,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并且定期举办平台使用培训活动,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平台的使用方法。

(三)成立专门的心理教育与管理服务机构

为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水平,高职院校应当依托数字技术建立专门的心理教育与管理服务机构,全面负责心理教育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估,为心理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1)建立心理教育与管理的组织架构。高职院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教育与管理部门,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心理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心理教育工作格局[6];(2)高职院校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这一团队是学生心理教育的执行者,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努力培养专兼职的心理教育教师,并且注重培训,持续提升这些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心理问题。通常情况下,这些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他们可以通过面对面咨询、在线咨询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例如,心理教育与管理服务团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设计相关心理教育课程,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调适技巧训练等内容,并安排合适的教师进行授课,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3)该机构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例如,该机构应当与学生工作部门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务部门合作,将心理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确保心理教育的有序开展;与后勤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为了保障心理教育与管理服务机构的顺利运行,高职院校应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例如,高职院校应当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确保机构能够正常运转;提供合适的办公场所和设施,为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心理咨询师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工作。

(四)基于数字技术优化心理教育管理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精准分析和实时监测,为心理教育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通过优化这一教育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可以提高心理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在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优化心理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心理教育服务。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心理数据和行为数据。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记录、心理测试数据、心理咨询记录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数据,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干预;其次,改革心理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将其运用到心理教育课堂,打破传统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不断提升心理教育质量;最后,利用智能化技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监测与预警。在实际教育管理中,教师可以引入智能识别、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旦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并提醒心理咨询师或相关人员进行干预。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心理教育平台数字化、管理服务内容数字化已经成为心理教育与管理的重要趋势。在实际教育与管理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与管理体系、搭建数字化的心理教育与管理平台、成立专门的心理教育与管理服务机构以及基于数字技术优化心理教育管理模式等,推进学生心理教育与管理的数字化、专业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本文系陕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院校学生数字化心理教育与管理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C0XX)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段立,郑志玲.数字赋能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策略[J].传播与版权,2023,(17):110-112+116.

[2]路璐.教育数字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动态管理的影响及改进[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8(04):67-70.

[3]谢芳.数字化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现代教学,2023,(S1):66-67.

[4]唐志文,赵荣军,孟琳,等.大学生数字化心理健康增值评价趋向[J].数据,2022,(04):144-146.

[5]张玉丹.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07):127-129.

[6]刘亦君.数字化时代高校心理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大学,2020,(14):85-86.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