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付国亮 守北疆国门,保物畅其流

2024-12-13戴依扬

中华儿女 2024年12期

“五米、三米、一米,好,停车!”随着对讲机里传来清晰的指令,列车缓缓停在了道口的侧前方。

“A组5调作业完毕,一批作业结束。”16时,气温来到-32℃,调车长付国亮和班组的兄弟们正进行着当日的调车作业,一行人头顶冒着热气,严密衣物的包裹下只能看到一双眼睛。

这里是屹立百年的满洲里站,一趟趟中欧班列由此经过,从千里冰封的中国北疆到异域风情的东欧腹地,承载贸易往来,推动和平与发展。

满洲里站坐落在中蒙俄三国的交界地带,是连结“第一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冲、“东通道”的重要战略口岸站,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铁路口岸站。

“我们‘九调’青年调车组主要负责‘国门’车站中欧班列的解体、取送、倒调。俄罗斯进出口的木材、煤炭、化肥等货物在此换装,再发往全国各地。”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运转车间二班准轨九调青年调车组(简称“九调”)调车长付国亮介绍时,满脸自豪。

不同于寻常的调车组,中欧班列运行时间长、速度快,区间不再重新编组解体,日常的工作检查必须“稳、准、快”,以“检一列保一列、勾一列放一列”的工作态度,确保每趟列车都平稳出关,物畅其流。

少年负壮气 奋发自有时

2019年,刚参加工作的付国亮,被分配到离家一千多公里的满洲里站九调。自幼在父母庇护下成长的他,初到九调,感到无所适从。

“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下,每日需要上下车辆 100余次,分解车辆2000多列,作业往返20多公里。”付国亮对这份工作的第一印象就是又苦又枯燥。

“弯腰,起身,弯腰……”付国亮看着单调重复的工作,对师父的叮嘱全然不放在心上,车辆检查不彻底的事时有发生。

在一次检修作业中,师父王雨龙像往常一样跟着付国亮的后面,对车辆进行二次复检。经过付国亮检查过的列车时,他发现仍然存在排风不彻底的情况,便自己动手处理。

付国亮正在检查风管连结状态

直到当天中午食堂吃饭,付国亮听到旁边的师父传来“斯哈、斯哈”地叫唤,才发现师父在帮自己收尾时,向着排风管吹热气,而不慎碰到铁环。寒冬中,嘴唇一碰到铁环,立刻被扯掉了一圈皮。

付国亮自责不已,从此暗暗下定决心,跟着师父好好钻研业务,苦练本领。由于自己工作能力,让周围的人受到伤害的事情绝不能再次上演。

为了争这一口气,出徒后的付国亮选择留在九调。他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休息之余拿起安全规则、技术标准一页一页地翻、一章一章地看;通过比对实地参照物,手绘平面战场图;以数枕木、看道岔的方式将线路有效长、容车数、坡度等数据标准烂熟于心。没多久,他成为同事眼中行走的“活字典”。

2021年,满洲里站举行口岸杯调车表演赛,付国亮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次机会,但比赛项目中的“拾铁鞋”一直是他的弱项,对比全路最好成绩的4秒,付国亮一套流程下来13秒读不够。

“铁鞋”是编组场调车时防溜车用的一件制动工具,构造简单,但把铁鞋稳、准、快地放到火车轮下,则是一项技术活。“我就争这一口气!”巨大的差距反而激发了付国亮的斗志,他每天早起一小时,把拾铁鞋作为自己的“晨练”项目,几个礼拜下来,双手磨出水泡,又结成老茧,成绩也提高到了7秒。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同事的指导帮助下,付国亮在竞赛中获得个人全能第一名,成为九调青年调车组青年技术带头人。

薪火相传 砥砺前行

2023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满洲里站中欧班列年通行突破5000列,货运量进出口超过2100万吨,列运量占全国重量的三成,喜人成绩背后也意味着一线调车组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准轨九调青年调车组成立于2017年,是全路青年文明号,现有成员12人,全是“95后”。他们年纪小,却是一支冲锋在前、专打硬仗的队伍。“违章最少、速度最快、业务最硬”是站运转主任秦刚对他们的评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满洲里站的货运量并没有减少,而三十天闭环制的防疫措施——上三十天班,隔离十五天,才能来休息。工作性质由原来的四班倒变成了三班倒。

“付哥,我扛不住了,我感觉我快要抑郁了”刚入路的小陈忍不住抱怨。一向生性开朗的付国亮挑起大任,充当起大家的“开心果”,对情绪低落的同事积极疏导,牵头开展读书活动、棋类竞赛,想各种办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凝心聚力鏖战疫情。

那年春节,来自五湖四海的8名九调青年主动申请进入闭环值守。节前,他们还主动将满洲里站里里外外打扫一遍。从“扛不住”到主动申请,付国亮说,看到了前辈们艰苦奋斗的血脉赓续,见证了青年文明号的精神传承。

2024年初,付国亮因为业务能力突出,担任起九调调车长。随着时代的改革,之前调车作业中存在的危险作业逐步被淘汰。担任调车长以来,付国亮紧跟形势发展,围绕日常工作重点制定“四关”工作法——严格把关计划关、进路关、防溜关、速度关。同时,他针对货运箱雨雪天打滑、货检不彻底导致煤炭污染钢轨等情况,提出“三多”工作法——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说一句。“四关”“三多”工作法实施以来成效明显,九调连续五年保持最低“两违”率。“高效,紧密”是业内同事对“九调”这块金字招牌的一致评价。

风物长宜放眼量

自己是铁,不如人人是钉。面对刚入路青年的诉苦,付国亮回想起自己当年,感触良多。如何引导青年职工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这份工作?一向喜好摄影、写作的付国亮在宣传口上寻到了答案。

“他们很辛苦,我想让大家看到这份辛苦。”秉承这样的初心,付国亮开始自学视频剪辑,摄影,并积极向青春哈铁公众号、哈尔滨集团公司团委投稿。

“师父,看我给你拍得咋样?”付国亮指着公众号上的照片问道。

“拍得不错,你小子比我当年强!”王雨龙说。看着当年班组里的“小刺头”成长为如今独当一面、全面发展的调车长,王雨龙满是欣慰。

付国亮的床前有一面荣誉墙,大大小小的证书奖章陈列其中,这是他一路走来的见证。如今,付国亮不仅业务能力过硬,而且积极思考引导班组各项工作全面开展,成长为新时代铁路事业复合型的青年人才。

“扑哧、扑哧……”刚到初冬,北疆满洲里已是天寒雪大。付国亮走在编组场,远处的钢轨在积雪的掩埋下若隐若现,厚重的棉鞋踏在上面呲呲作响。付国亮不多言语,埋头苦干,他深知关山路漫漫,仍需迈步从头越。如同眼前的钢轨不断延伸向远方,新时代铁路青年的脚步也在向前……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