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搭桥

2024-12-12

环球慈善 2024年8期

主讲嘉宾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秘书长 庄雪吟

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慈济相信人人心中都有爱心和善念, 只需经过启发, 便能不断彼此温暖和传递。分享中, 庄雪吟讲述慈济人在困境中攻坚克难,为乡村造血、为国家育才、为老弱送暖的大爱故事。

慈济,这个源于1966 年的慈善组织,自创立之初便承载着证严法师的慈悲之心。在偏远的花莲,从30 位家庭主妇日存5 毛的微薄资金开始,慈济以慈善为根,用每天缝制一双婴儿鞋的方式“缝”起了慈济,更“缝”起了爱与希望。目前,慈济基金会已在将近60 个国家设有慈济办公室或注册有当地的慈济基金会。而面对以“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这个话题,慈济人早已用亲身行动来证明。

跨越海峡的温暖传递

中华民族文化中自古就有公益精神的传统。1991 年,大陆华东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当时的台湾社会还处于对大陆有种种误会与不了解的情况下,慈济证严法师以佛教的大无畏慈悲精神,力排众议,发起大规模慈善募捐,募捐活动创造了台湾最惊人的纪录。然而大陆受灾之广,灾情之严重,种种前所未有的问题,实实在在地考验着大家的智慧,灾民与慈济人,现实与历史的纠结,双方心中的疑惑和忧虑,在不断的接触中冰融消退。

在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四县,慈济援建了63 个大爱村和11所中小学,抢晴天战雨天,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好的品质,让灾民入住安居,让孩子的学业能够延续,是爱,打开了固结在两岸民众和社会之间的坚冰。

2008 年,汶川地震震惊了世界。慈济迅速行动,用爱心与行动温暖了这片受伤的土地。

受灾地区,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搭建临时教室,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也通过青年交流活动,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先后援建了13 所学校。在雅安地震的时候,这些学校也成了避难所,让居民能够安顿身心。

长情大爱延续至今。如今,慈济在大陆共捐建了79 所学校,覆盖16 个省,牵起了两岸情。同时,为做好公益事业,慈济走入大山走进黄土高坡,制定长期的计划,以多方位的扶贫千村、建校助学,助力当地能够翻转困境。为助力山林生态富裕,为甘肃的抗旱扶贫尽一份心力,为贵州受困石头山的居民迁村安居。多年来,慈济通过援建5642 套居民房,让很多家庭三代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送出的物资虽然是有形的,传递的温暖关怀却是无价的,也让爱留存在心中。如今,慈济慈善的足迹走过30 个省区市,点滴的付出,累积了爱与善的成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传递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深厚情谊。

以推动两岸公益事业融合发展为己任

除了物质援助,慈济更注重心灵的关怀。扶智助学,浇灌新芽成长,鼓励增强自信,也培养爱心,希望孩子们未来能够成为助人的人。同时,也推动两岸医学与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师生彼此的交流,疫情期间也没有间断。

随着整体环境的提升, 随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慈济持续聚焦在乡村振兴、服务一老一小、推进社区共善、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上发力, 以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于慈济人而言,今年已是不忘初心,为爱奋斗,携爱前行的第58 年。作为一家横跨慈善、医疗、教育、人文、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由证严法师创立的慈济基金会以“慈悲为怀,济世救人”的精神,将不断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并邀请有志之士,同造爱与善的社会,一起为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无难共同努力。

记者手记

2016 年,一场特大的龙卷风冰雹灾害袭击了阜宁大地,无情的天灾横扫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2 个乡镇,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慈济基金会在灾后第一时间动员前往阜宁了解灾情,来自上海、苏州、昆山、南京和浙江等地的慈济志工也立刻奔赴灾后现场,为灾区提供物资和人道援助。除了最基础的物资发放和人员关怀,慈济还为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板湖镇孔荡村提供了灾后重建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