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4-12-12耿玉芝
摘 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双碳目标,助力盐城经济加速发展,文章对盐城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建设产业创新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利用氢资源优势和高技术人才储备等方面提出了适用于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双碳 盐城 新能源汽车 高质量发展
随着“碳中和”成为国际共识,我国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重点也聚焦于新能源汽车[1]。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紧紧跟随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据盐城“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销量达到50万辆,占新车销售总量的20%[2],但面对“双碳”政策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本文研究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其发展现状,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提供解决思路,为最终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1 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盐城一直积极策应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战略,目前是江苏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研发基地,已形成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一核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具备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条件。2010年盐城专门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是江苏省首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主题园区,目前园区内建成了动力电池中试、电极材料研究和数字化车辆造型等实验室,培育了东风悦达起亚研发中心等一批企业研发平台。此外,盐城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这是江苏省内唯一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围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轻量化等方向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为盐城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今,盐城全市现有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规模上企业248家,拥有东风悦达起亚、华人运通、江苏奥新、摩登汽车等多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生产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全系列整车;拥有江苏悦达新能源、摩比斯、捷威动力电池、维科新能源科技等203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骨干企业,兴邦、天能、绿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总成及装备企业加速发展,途虎养车、石贝网络、迪纳科技、大师保养等23家汽车互联网企业,央企普天集团在盐城设立普天新能源盐城有限公司生产装配充电桩……盐城目前已形成整车制造、零部件研发制造、汽车服务贸易、检验检测等全产业链条如图1,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底盘等结构件以及传动、制动系统总体等整车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达50%,年产能近百万辆,2023年1-7月实现开票销售289.5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入库税收10.8亿元,同比增长35.6%。
此外,盐城具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氯碱化工企业,每年约有纯度99.92%不含硫的副产氢20000吨左右,稍加提纯就可满足燃料电池所需要的99.99%氢气。盐城还有丰富的风、光可再生能源用于制氢,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保障。2018年,盐城入选全国“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5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城市之一。2019年11月20日,盐城市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开通,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在高新区上线运营。目前盐城拥有2座加氢站分别位于盐城高新区加氢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氢站是江苏首座制氢、加氢一体化站及燃料电池实验室项目,利用1MW屋顶光伏微网实现站内电解水制氢,设计制氢、加氢能力为200、500公斤/天。
2 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招商引资难度提升
盐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导致目前落后于南京、苏州等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达地区,也被常州、扬州等新能源汽车新兴地区赶超。此外,江苏省现有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部分尚未完全建成,部分尚未达到预期建设规模,且受近几年江苏省汽车产能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不利影响,盐城市在新能源汽车招商引资方面的挑战愈来愈大。
2.2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盐城新能源整车制造产品层次不高,产业集聚深度不够,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盐城产学研体系不完善也限制了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如盐城在动力电池方面技术能力略显薄弱,普遍面临能量密度不高、性价比不高、续航里程短等突出问题,热失效预防和控制技术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明显技术短板。另外,盐城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整车生产方面均仅在燃油车底盘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并未形成纯电动车研发平台。
2.3 配套设施仍需完善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据相关数据统计盐城市2020年总体车桩比约为3.4∶1,至2021年降低为3.1∶1,截至2023年5月,盐城市车桩比约为2.35∶1,如表1所示。
盐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虽然已有初步建设,但相较于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充电桩配备数量仍远低于预期,无法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充电需求。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盐城偏远地区充电桩资源尤为稀缺,且市区部分小区也尚未配备新能源充电桩设备,均限制了盐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此外,城市在不断发展,用户充电需求在不断变化,政府统筹规划也跟不上充电设施建设,造成总体布局不合理,商业核心区域充电供不应求,偏远地区的一些集中式充电设施的闲置率较高。
2.4 高级管理、科研人才缺乏
盐城作为三线城市,地理位置处于苏北,高精尖人才缺口较大,高科技人才较难引进,引进后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盐城常住人口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726万人减少到671万人,减少了55万人,是近十年来全省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城市,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后劲。此外,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科研人员中高学历(硕士及以上)比例低于全国水平(26.5%),其中本科学历占比最高为61.7%,硕士占比为17.3%,剩余为高职及以下占比为21%,如图2。
另外,盐城缺乏高水平研究型高校和科研院所,本地高校对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也比较弱。虽然盐城工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于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性人才仍有差距。
3 “双碳”目标下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探讨
3.1 建设产业创新体系,深化产业开放合作
盐城要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创新体系,将自主创新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围绕整车生产和关键零部件配套招引培植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财政和科技政策支持下加大研发投入,力争成为以高技术为支撑的龙头企业,进而带动其他中小企业竞相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扩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特色。通过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和集成创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开放合作,盐城应积极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引进国内整车企业入驻盐城,整合全市资源力量,可通过“部门+企业+园区”协同推进模式,紧盯世界 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密切与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家商会等组织联系,争取让更多的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盐城落户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通过着力培育产业链项目、创造更多的知识产品,努力构建独立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生态[3],全方位多角度推动盐城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利用重大项目造势,搭建盐城本土企业与全球优秀企业及科研机构之间交流合作平台,以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来盐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借势吸纳更多资本进入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此外,在中韩盐城产业园机遇下,充分享受出口税费优惠政策红利,加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整车进入全球市场,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外投资指导意见,加强与重点区域的国际产能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营销服务机构,推动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协同“出海”。
3.2 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目前消费者越发看重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盐城地区实际情况应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信息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如在交通枢纽处合理设置充电桩设备,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日常出行充电需求;结合小区实际,支持建设部门和供电部门做好相关改造工作,通过改造部分老旧停车场,增设配备有新能源专用充电桩的停车位;鼓励建立“远程监控、智能支付”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系统,提升用户使用感受。另外,每年可通过组织评优活动,鼓励各交通枢纽处和小区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配备进程,定期巡查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符合标准,确保安全舒适、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3.3 充分利用氢资源优势,加快构建氢能产业战略布局
依托充裕的氢资源,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构建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亭湖、盐都等区域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以江苏兴邦、江苏绿氢等企业为基础,培育氢能产业链;积极招引氢气制备与提纯设备制造、低温液态及高压气态储氢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氢燃料电池动力模块生产及动力系统集成等关键环节重点企业。此外,积极争取国家和江苏省对氢燃料汽车的补贴政策,主动寻找国内外优秀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全力支持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和优秀龙头企业研发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积极引进日韩先进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运营氢燃料物流车和电池公交,营造良好的氢能源汽车应用氛围;着力抓好盐城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制造,建立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科技和运营体系,将建成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从可能变成现实,适时启动小批量相关示范项目,探索出一套“风、电、车”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利用风光电制氢,形成节能减排的生态闭环,走上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必由之路。
3.4 制定政策积极储备科研创新管理人才
人才储备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盐城应掌握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高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并提供长效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引用先进管理理念与生产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开展技能需求研判;自主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模块化培训,建立灵活的技能培训渠道,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高水平复合型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此外,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应当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应与这些高校汽车相关专业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如举办知识技能比赛、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盐城汽车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力资源。最后,联合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此类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攻关,可有效创新驱动盐城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盐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金字招牌”,是国家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试点城市。盐城坚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作为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已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现代汽车城、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城市,盐城正致力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本文深入分析了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4条可行性产业发展路径,旨在促进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震波,梁兆文.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1)[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2]市政府办.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C].市政府办,2021:18.
[3]武力超,吴政贤,林澜,等.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3,41(3):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