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2024-12-12彭敏肖钦兰沈明明王莉霞曾世华
摘 要:《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专业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知识拓展可涉及机械专业的所有课程知识,对学生认识专业,塑造专业素养,了解工匠精神,为后续课程学习及职业素质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深挖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搭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架构,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思政教学设计,让思政教学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协同育人。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机械制图 课程思政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做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培养大学生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大学生科技报国的情怀和使命感[1]。课程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是将自信、爱国、敬业、责任、创新等思政元素与工科类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使得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现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1 《机械制图》课程思政育人
《机械制图》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学生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养成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课程知识涉及的零件、部件、零件图、装配图等案例涉及了大学四年的多门专业课程知识和实践学习内容,如《机械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与建模》《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液压传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程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CAD/CAM》《毕业设计》等,课程练习与实践要求学生具备严谨、一丝不苟、协作等素养。
本科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认知困惑、对行业前景未知、对就业方向迷茫等的现状。《机械制图》课程从认识国家标准到遵循国家标准,从螺丝钉到装配结构,从绘图到读图等,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依托《机械制图》课程自身优势,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国家标准,学会遵守国家标准,扎实地掌握制图知识,绘图技能和读图技能,在绘图和读图的过程中执行国家标准,全面地认识本专业;在课程中拓展与机械类专业相关的后续课程知识、家用机器、先进技术、技术壁垒等,帮助了解本专业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在认识制造业的同时厚植科学精神、工程素养、工匠精神、爱国情怀、科技报国使命等品质,对新生专业认同感提升,知识技能掌握、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思政教育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
何克抗教授在中国提出了混合式学习,是传统面对面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2]。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为有效实现课程育人的作用,思政教育需融合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思政教育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学习资源、网络教学辅助工具等,为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共同挖掘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潜移默化中。
3 《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分析《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从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出发,梳理课程各章节知识体系,根据各章节的学习目标,从课程知识所涉及的历史、文化、政治、法治、国情、行业、技术等多角度从图样发展史、中国古代木梁架建筑、中国制造前沿科技(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技术、精密加工、新工艺新材料等)、大国工匠、国之大器、爱岗敬业案例、负面案例等方面入手,精挖既能促进课程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等素养的思政素材,形成多元化、多维度的思政素材库。表1为《机械制图》部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示例。
机械制图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引领新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培养学生成为视野开阔、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新工科人才。
4 思政教育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思政素材的特点,建立《机械制图》课程思政素材库,采用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依托在线学习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闭环的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将思政教育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全过程[3],如图1。
课前,根据课程知识点,教师可选择以视频、新闻、图片、文献等方式在线学习平台发布与知识点相关的思政资源,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学生课前观看阅读;或者教师可选择发布任务,鼓励学生自我构建,在思政元素阅读和收集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预习中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以螺纹联接为例,鼓励学生查阅与螺纹、螺钉、螺母等连接件有关的资料。
课中,教师需根据课程知识点选择不用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过程,思政素材导入新课,或在知识点讲授中穿插思政教育,或在课程小结分享思政案例,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开展思政育人教育。课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螺纹联接,中性笔、矿泉水瓶、教室门、眼镜、手机、手表等均有螺纹,引入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虽然小,但是作用不可估量,期望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也能成为不可或缺的螺丝钉。螺纹的旋合可以告诉学生,只有内螺纹或者外螺纹的零件是起不了作用的,只有相互旋合的螺纹才能发挥强大的作文,引导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课后,近期任务是学生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完成课程作业;阅读教师推送的拓展资源,或者主动查阅与知识相关的思政资料。以螺纹加工技术为主题,分享提高螺纹精度的前沿加工方法,让学生了解科技的魅力和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精神;或以松动的螺钉为主题,引导学生收集各行业装备缺少螺丝钉造成的危害,加深学生对螺丝钉的认真。长期任务是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和其他学科讲座,参加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竞赛,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将价值引领、知识应用和能力实践融为一体。学生可以通过讲座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了解其他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在竞赛活动中可以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团结、协作、沟通的能力;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学会奉献服务的精神。
构建“课前-课中-课后-课前”闭环的全过程多方位育人的《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框架,让思政教育循序渐进地渗透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5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是了解学生价值观塑造情况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故需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师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政效果进行实时评价,关注在线平台上学生学习时长、话题参与度;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结果性评价主要通过课程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否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6 结语
《机械制图》是学生走进机械类领域的第一门课程,对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中国制造业、树立职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是以《机械制图》课程为载体,将隐性的工程意识、大国工匠精神、价值观等通过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将价值观显性化,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专业课程育人的目标。
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022KCSZ031)、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3]薛建新,张淑娟,赵聪慧,等.课程思政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以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为例[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0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