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汇视域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4-12-12陈一峰冯倩文朱品武
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科教融汇视域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提出了以科教融汇为导向的新型培养模式,详细探讨了通过改革培养目标、重建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来构建基于科教融汇视域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文章认为,科教融汇能够突破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将前沿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机械类人才。
关键词:科教融汇 机械类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
1 绪论
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速度的加快,机械类专业作为工程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传统的机械类人才培养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使得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亟待进行。因此,从科教融汇的视角进行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机械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中,传统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制约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
传统模式下,课程体系往往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课程设计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竞争力。所学内容和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课程设置不足以满足现实需求。
2.2 教学缺乏创新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依然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较少。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课堂参与度下降。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也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机械类人才培养高度依赖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传统模式下,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安排不足,实训设备台(套)不足或陈旧,实验内容单一且与实际生产脱节。这使得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实习中感到缺乏有效的实践训练,难以满足企业实际岗位需求。
2.4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尽管许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但合作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许多校企合作项目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实质性内容和长期合作机制,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当前校企合作项目的实用性和持续性不足,难以实现互利共赢。
2.5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规划
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体系。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较弱。
2.6 师资力量建设滞后
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依赖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然而,传统培养模式中,机械类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普遍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不完善,导致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学能力提升受限。
3 科教融汇的基本理念
3.1 科教融汇的内涵
科教融汇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旨在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它强调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的互相促进,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育与科研的良性互动。科教融汇不仅仅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补充,更是在深层次上对教育理念的革新。科教融汇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科教融汇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交融,表现为教师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可以迅速应用于教学实践,反之,通过教学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和反馈也能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促使教学不断更新、适应时代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2)科教融汇强调知识的生成与传递的统一,即将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使得新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科研阶段,而是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这种统一的机制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创新。
(3)科教融汇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融合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创新模式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科教融汇的内涵体现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科教融汇新型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科教融汇的新型培养模式,强调教育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一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在科创融汇中,学生转变学习者角色,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建构知识,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校学习环境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学习评价需要从传统的知识掌握程度转变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建构能力。
3.2.2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的认知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科教融汇促进了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使得学生的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项目情景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3.2.3 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可以锻炼创新思维,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实践经历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科研或职业道路做好准备。
4 科教融汇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
4.1 改革培养目标
在科教融汇的视域下,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应明确其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目标是教育具体实施的导向,是指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运用的基础。机械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工程学科,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基础理论扎实:机械类学生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力学、材料学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基石。
实践能力强:实践能力是机械类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意识与能力:机械类人才应具备创新意识,有能力进行工程技术创新和机械产品开发。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快速发展,这一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视野与合作精神:机械工程日益全球化,跨国研究合作和工程项目实施成为常态。因此,机械类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工程技术标准,并具有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持续学习与发展能力:机械类工程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持续跟进学科前沿,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4.2 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科教融汇改革要求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要将“创意、创新、创业、创造”理念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课程中。通过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科研素养培养、融入前沿科技以及采用问题导向、项目驱动、信息化、产教融合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4.2.1 改革课程设置,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既要传授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入更多的项目式、案例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机械行业新知识、新技能。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增设跨学科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增设科研方法、科研伦理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实践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工厂等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新课程。
4.2.2 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实施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通过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推广数字化教材、虚拟仿真实验等新型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授课、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空间。
4.3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设施。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意市集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将创新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新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指导能力。鼓励教师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展创新性的教学和研究项目。
(3)营造创新校园文化,举办创新论坛、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设立创新奖学金、创新基金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倡导开放、包容、协作的创新文化,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4)建立创新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将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创新潜力和提升空间。
5 结语
科教融汇视域下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趋势。面对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和不断升级的技术要求,传统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在科教融汇视域下通过改革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模式,才能培养既具有过硬技能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机械类人才。
基金项目: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项目“科教融汇视域下专业高质量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JJX24CZ013)。
参考文献:
[1]张作玲.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4,33(03):9-15.
[2]徐兰,麦强.科教融汇理念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内涵意蕴、基本遵循与实践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4(06):77-83.
[3]卢晓中.科教融汇视角下高校教学与科研更好结合刍论[J].中国高教研究,2023(11):32-38.
[4]林克松,杨欣怡.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课程转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26(02):103-110.
[5]颜彦.科教融汇视域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理论内涵与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8):56-62.
[6]曾令奇.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