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不确定条件下用户参与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

2024-12-11王晶晶张军

关键词:环境不确定性开放式创新

摘要:开放式创新的时代,企业吸纳用户参与自身创新过程是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策略,但用户参与会给企业带来管理复杂性而可能导致创新失败,也会由于用户参与创新的方式与外部环境是否匹配的问题而使用户参与创新成效难以预测。据此,基于知识基础观和权变理论,立足企业,实证研究用户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及不确定性环境的权变作用。利用444份国内企业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不同用户参与模式如何与不确定环境不同构面特征相匹配,进而有效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结果发现:用户作为信息提供者和合作开发者的方式参与企业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但用户的独立创新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无显著关系;环境不确定性的不同维度对用户参与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产生不同影响。具体而言:市场动荡负向调节独立创新者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技术动荡正向调节合作开发者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竞争强度正向调节信息提供者与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基于所处环境的特征,相机决策采纳相应的用户参与方式,从而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用户参与;环境不确定性;新产品开发绩效

中图分类号:C936;F 270.7文献标志码:A doi:10.12415/j.issn.1671-7872.23083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Participation and Firm's New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under Conditions of EnvironmentalUncertainty

WANG Jingjing,ZHANG Jun

(School of Business,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243032,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it become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a firm to involve users participating into its course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However,user involvement can introduce management complexity that may lead to innovation failure,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user participation in innovation can be unpredictable due to issues of whether the manner of user involvement match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ccordingly,based on knowledge-based view and contingency theory,and from a firm's perspective,the impact of user participation on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NPD)performance and the contingency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was investigatesd.Using data from 444 domestic firms,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how different modes of user involvement align with various dimensions of uncertain environments,therebyeffectivelyenhancing the NPD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The results find that user participation as information provider and co-developer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company's NPD performance.However,user participation in its solitary manner has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rm's NPD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Different 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participation and NPD performance.Specifically,market turbulence nega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participation in solitary manner and NPD performance,and technology turbulence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developers and NPD performance,and competitive intensit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providers and NPD performance.Thus,it is evident that enterprises need to make situational decisions to adopt appropriate forms of user involve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environment,thereby improving NPD performance.

Keywords:openinnovation;userinnovation;userparticipation;environmentalturbulence;newproductdevelopment(NPD)performance

竞争激烈、需求剧变、技术快变的全球商业环境,使创新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须”而非“可选”。而“时基竞争”要求企业要更快、更好地开发出新产品并实现创新收益。用户参与创新,是企业试图通过“创新过程开环”换取“创新价值闭环”以实现“更快、更好”创新目标而采取的开放式创新策略之一。然而,用户参与创新是否会切实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以及在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是否存在更匹配的用户参与模式,仍未得到统一的结论,而这将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战略能否有效实现。因此,探索环境不确定性条件下用户参与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对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一般认为,用户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提升日益重要。用户参与可提高新产品开发中的创意生成绩效、增强创新能力²与知识合作绩效3,有利于缩短上市时间、提高产品新颖性2,进而促进产品开发成功4、提高企业创新绩效5。但也有学者认为:缺少创造性理念0、不能详述潜在需求7的用户参与对企业创新绩效未必产生积极影响,甚至会因给企业带来管理复杂性而导致负面影响I8-9]。对此,一些学者在区分用户类型如领先用户[10-11、消费者-中介型用户与公共部门用户4以及参与角色差异2.5.1,12的基础上,研究什么样的用户或以什么角色参与才能更有利于企业创新。鉴于企业创新过程并非1个贡献均质、成本平均、风险同等的过程,Lu等基于阶段划分研究用户参与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利弊。此外,还有学者从企业内外环境的视角,尝试识别用户参与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边界条件。从企业内部角度,主要基于能力基础观与组织理论识别边界条件,基于能力基础观如吸收能力3]、技术能力¹²7以及创新能力类型与水平4等,基于组织理论如专家型用户的组织角色、员工或用户授权15、沟通渠道[16等;从企业外部环境角度,主要关注技术新颖性与市场新颖性及其联合效应对用户参与效应的影响177。

综上,用户参与对企业创新具有贡献能力已形成学界共识,但现有研究对从企业视角研究如何有效管理用户参与及其对长期创新战略与总体绩效的影响仍关注不够18]。从企业立场而言,开放创新是1种战略选择,但如何在不定环境下有效利用用户作为创新源的价值,是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对用户参与进行相机抉择的策略问题,但现有研究对此关注不足。这一缺口导致企业实践中,即使认同用户参与有利于企业创新,却不知如何吸纳用户参与。据此,基于企业立场,以“创新过程开环”换取“创新价值闭环”中“参与成本与收益”权衡的逻辑,将用户参与按参与程度划分为用户独立创新、信息提供、合作开发3种模式,考虑环境中市场、技术与竞争是企业创新活动中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要素,将环境不确定性分为市场动荡、技术动荡与竞争强度3个维度,探索环境不确定条件下企业对用户参与模式进行相机抉择的开放式创新策略,以期为当今快变环境下企业利用用户参与提升创新绩效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假设

1.1用户参与和NPD绩效的关系

用户不仅是消费者,也是创新源,2种身份并存使其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具有重要价值。知识基础观认为:异质性知识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19。作为企业异质性知识源,用户参与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新颖性4及新产品开发绩效5。企业吸纳用户参与,提高用户与企业间的交互性,并在交互过程中获取并利用用户知识,包括需求知识、产品解决方案的相关知识以及用户新创知识等,据此提高新产品的上市速度4、创新性13以及更高的财务绩效5。但是,企业利用不同类型知识所需的交互程度不同,由此产生的管理复杂性也存在差异,进而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不同。在Cui等¹²学者的用户参与角色分类框架下,文中进一步按照参与程度将用户参与依次区分为用户独立创新、信息提供、合作开发等3种模式,据此分析不同参与模式对企业新产品开发(new product development,NPD)绩效的影响。

用户独立创新模式中,用户自己创新解决未满足需求20,用户不直接依赖企业,但企业可通过采纳用户创新产生的新创知识提升NPD绩效²1);信息提供模式中,用户向企业提供未满足/潜在需求信息,帮助企业降低新产品开发前端模糊性进而降低NPD不确定性5,22,同时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差异性[15,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NPD绩效;合作开发模式中,企业与用户密切交互,不仅使企业更准确地把握用户的显性与隐性需求知识,还能将用户作为能动的创新源整合到产品开发方案生成过程中123,从而共同创造出具有战略价值的新知识组合,继而提高NPD绩效。因此,无论用户是独立创新或向企业提供信息、还是与企业合作开发,都将由于用户与企业共享知识/信息、降低创新风险、提高资源互补性获得协同效应,进而有利于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功。据此,提出假设H1(a)~(c):用户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包括独立创新(a)、信息提供(b)与合作开发(c),用户参与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

1.2环境不确定性、用户参与和NPD绩效的关系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环境不确定性是组织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当组织尝试从其他组织获取资源时24。因此,环境不确定性存在于供方与需方的关系之中[25-20,尤其存在于企业为满足未来需求而开展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中27。企业开放创新,吸纳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过程,意味着同时将环境不确定性导入企业,因此环境不确定性对用户参与和新产品开发绩效间的关系有重要影响15,28]。依据Jaworski等20的观点,环境不确定性包括企业外部环境中市场动荡、技术动荡性以及竞争强度。

市场动荡程度高,意味着用户一般性偏好和需求变化迅速,使得企业现有市场知识加速贬值,甚至成为阻碍创新的刚性知识29。但是,同时也为企业开拓新细分市场以及满足用户新需求提供了机会30。因此,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导入用户未满足需求的相关知识,或通过与用户共享信息/知识整合并创造出新知识,提高企业产品开发效率与新颖性、降低开发成本,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新产品开发绩效28]。据此,提出假设H2(a)~(c):越是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用户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独立创新(a)、信息提供(b)以及合作开发(c))越有利于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

环境中竞争状况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越是竞争激烈的环境,企业越倾向于努力创造差异化以避开竞争锋芒,包括创造成本优势、产品差异等,如更快开发出新产品[30及更新颖的产品4等。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可帮助企业及时导入用户知识或通过与用户共享信息/知识,进而创造新知识,以提高新产品的上市速度4。据此,提出假设H3(a)~(c):越是竞争激烈的环境,用户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独立创新(a)、信息提供(b)以及合作开发(c))越有利于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

快速变革的技术环境,一方面会使企业现有技术知识加速折旧,甚至完全过时[29-30,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供更多机会和手段[30]。然而,按照Cui等¹2的观点,用户参与企业创新过程,用户-企业双方对新产品开发承担不同的责任,用户作为新创价值的消费者,主要负责提供需求知识以及基于需求视角的产品开发方案知识,企业则基于技术经济视角负责实现新产品。当技术快速变革时,企业注意力更多聚焦于应对技术知识快速变革带给新产品开发的挑战与机遇,而分配给用户互动的注意力与资源减少[3],由此导致用户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贡献受到削弱120。据此,提出假设H4(a)~(c):越是技术变革速度越快的环境,用户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独立创新(a)、信息提供(b)以及合作开发(c))对企业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贡献越小。

综合假设H1~H4,构建用户参与、环境不确定性与NPD绩效关系模型,如图1。

2研究设计

2.1数据收集

采用问卷收集数据,问卷收集时间为2018年7月20日至2018年8月20日。应答者为企业高管或关键职能主管。通过现场拜访、政府机构协助等方式发放问卷,回收578份,剔除重复、重要信息未答、随意填写、得分选项没有显著差别及所属行业为传统服务业的134份无效卷后,得有效问卷444份,有效回收率76.8%。样本企业中,10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为92.3%,平均年龄12.97年;制造型企业占比为32.4%、高科技企业占比为59.3%。总体而言,样本特征适合本研究需要。

2.2变量测量

本研究涉及的核心变量包括用户参与、环境动态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为保证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采用成熟量表,根据中国情境和研究目的采用专家与课题组例会讨论的方式,对问卷语义进行优化。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进行度量。

自变量:借鉴Cui等[12的测量量表,将用户参与分为独立创新、信息提供与合作开发3个维度,共13个题项,其中独立创新、信息提供与合作开发分别采用4,4,5个题项予以测量。

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采用Jaworski等26的研究量表,共16个题项,其中市场动荡、竞争强度与技术动荡分别采用5,6,5个题项。

因变量:新产品开发绩效指“新产品开发努力的成功”,包括运营、财务及市场表现等方面的成功³2。参考Morgan等8的量表,包括7个题项。

控制变量:根据Chang等32的元分析观点,企业年龄、规模、研发强度、行业类型等因素均会对新产品开发绩效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本研究关注焦点,因此予以控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收集的样本数据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检验,在检验发现没有显著共同方法偏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再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继而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模型检验。

3.1共同方法偏差与多重共线性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分析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结果显示:旋转前第一个因子解释力为35.545%,而累计因子解释力为72.641%;第一个因子解释力大于30%,但是占累计因子解释力的比例为48.932%,未超过50%。因此,收集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共同方法偏差,但并不严重。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诊断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显示本研究核心变量的VIF介于1和3之间,均小于5的参照值标准。因此,多重共线性问题影响不显著。

3.2信度与效度分析

采用SPSS20.0和AMOS17.0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结果如表1。由表1可见:各核心变量的测量量表Cronbach'sα系数介于0.778~0.953之间,大于最低标准值0.7;建构信度介于0.785~0.949之间,大于最低标准值0.6,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核心变量的拟合结果如表2。由表2可见:核心变量拟合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模型拟合优良;AVE值介于0.551~0.727之间(见表1),均大于临界值0.5,且AVE值的平方根均大于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见表3),说明变量间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

3.3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表3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参数与相关系数矩阵。初步显示:独立创新、信息提供、合作开发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显著正相关。

3.4层次回归分析

利用层次回归分析进行模型检验,分析工具采用SPSS20.0,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1)输入控制变量,结果列于表4中的M1列;

2)输入控制变量和自变量,结果列于表4中的M2列;

3)输入控制变量、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结果列于表4中的M3列;

4)在步骤3)的基础上,加入交互项,对新产品开发绩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列于表4中的M4列,其中交互项由自变量与调节变量分别中心化后的乘积项构造而来。

由表4可见:控制变量中,高科技企业类型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显著相关(β=0.140,plt;0.01),体现了高科技企业活跃的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即新产品开发绩效);其他控制变量,包括企业年龄、员工规模、研发强度等,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均无显著影响。

3.4.1主效应

信息提供型与合作开发型用户参与对NPD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35,plt;0.001;β=0.234,plt;0.001),假设H1(b),(c)通过检验。但用户独立创新与NPD绩效没有显著关系(β=0.026,pgt;0.1),假设H1(a)未通过检验。这可能是因为用户独立创新对企业NPD绩效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企业技术能力水平12以及企业内部有效的协调与传导机制24。此外,综合独立创新、信息提供与合作开发3种模式对NPD绩效影响的强度可见,随着用户参与程度的提高,用户参与对NPD绩效的影响强度显示出先提高再减弱的特征(倒U形关系)。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NPD绩效的直接影响表现为:市场动荡与NPD绩效显著正相关(β=0.317,plt;0.001),竞争强度与NPD绩效显著负相关(β=-0.115,plt;0.05),技术动荡与NPD绩效无显著相关关系(β=0.026,pgt;0.1)。意味着环境因素中,市场动荡程度越高,越可能激发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以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强度高意味着同质化,即以差异区分的新产品开发绩效低。

3.4.2调节效应

1)市场动荡的调节作用。市场动荡,显著负向调节独立创新型用户参与与NPD绩效间的关系(β=-0.144,plt;0.05),与假设H2(a)相反;信息提供、合作开发分别与NPD绩效间的关系均无显著调节作用(β=-0.043,pgt;0.1;β=0.170,pgt;0.1),即假设H2均未通过检验。这一结果表明:用户以信息提供方式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从其本质而言提供的主要是需求信息,这本身属于市场动荡范畴。因此,实践中信息提供式参与与市场动荡相对于NPD绩效的效应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文中显示市场动荡对信息提供与NPD绩效间调节效应不显著,但呈现出负向关系。用户以合作开发的方式参与企业创新,是“用户-企业”之间深度互动,也是组织内化的过程,此时市场动荡特征相对于用户与企业合作开发活动是外部环境因素,而组织是1个半透膜,一方面要足够开放以获得负熵,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封闭性以确保内部运营效率,故市场动荡特征对合作开发式用户参与与企业NPD绩效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而独立创新式参与,是用户与企业关系相对疏离的情况,市场动荡程度越高,两者注意力越倾向于向自身内部看,表现为市场动荡对两者间关系的影响呈显著负向。

2)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竞争强度对信息提供与NPD绩效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β=0.211,plt;0.01),对合作开发、独立创新分别与NPD绩效间的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β=-0.083,pgt;0.1;β=0.059,pgt;0.1),H3(b)通过检验,但H3(a),(c)未通过检验。意味着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用户向企业提供以需求为核心的信息/知识有助于企业提高NPD绩效,也是这一情境下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更适合的策略。至于较为深度的合作开发,同时也会带来企业面对外部异质性因素进入组织所导致的协调成本,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可能反而不利于NPD绩效提升,而本文检验结果显示竞争强度对合作开发与NPD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符号为负;用户作为独立创新者对企业NPD绩效的效应不受竞争强度影响,可能地这类参与方式相对于企业而言的独立性有关。

3)技术动荡性的调节作用。技术动荡,对合作开发与NPD绩效间的关系具有弱正向调节作用(β=0.163,plt;0.1),对独立创新、信息提供均无显著调节作用(β=0.017,pgt;0.1;β=0.118,pgt;0.1),即H4(c)通过检验,但H4(a),(b)未通过检验。技术知识作为企业创新的战略性资产,对新产品开发成败具有关键作用。这一检验结果意味着:技术更迭快的环境中,将用户纳入企业与之合作开发新产品,才能更好地利用内含于用户个体的新技术知识,从而促进NPD绩效的进一步提升。而用户信息提供的主要是需求信息而非技术信息/知识,独立创新的技术知识难以为企业所用,故表现为技术动荡对独立创新、信息提供分别与NPD绩效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

4结论与讨论

4.1主要结论

基于444份国内有效企业样本,对环境不确定条件下不同用户参与模式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总体而言,用户参与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绩效,但这种提升效应是建立在用户与企业交互基础上的。具体而言,用户独立创新,由于与企业没有直接交互,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而信息提供与合作开发均由于与企业有离散性或连续性交互而显著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此外,由于用户独立创新、信息提供与合作开发依据用户参与企业创新的程度依次提高,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推论:用户参与企业创新,随着用户与企业间交互程度提高,用户参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贡献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减的特征。

2)环境不确定性的不同维度下,不同模式用户参与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贡献能力产生不同影响。具体而言,市场急剧动荡的环境下,用户参与与企业NPD绩效间的关系总体受到消极影响;竞争强度高的环境下,信息提供式用户参与对NPD绩效贡献更大;而当技术动荡程度高时,用户采用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方式更有利于帮助企业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

4.2讨论

4.2.1理论贡献

研究不确定环境条件下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策略的相机抉择问题,得出市场动荡、技术动荡条件下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的模式选择框架,系统性回答了用户参与创新研究中基于企业立场如何管理用户参与创新并获取战略性绩效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回应了Cui等18关于用户参与理论未来研究的呼吁,对用户参与理论有所推进。

基于“创新过程开环”换取“创新价值闭环”中“参与成本与收益”权衡的逻辑,从用户参与创新中与企业交互程度的视角分类用户参与模式,实证检验了用户参与创新的不同模式,随着交互程度提高,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贡献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减的特征,并识别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用户参与创新不同模式之间的利弊,凸显了合作开发模式中专家型用户的重要性¹。本研究基于用户创新理论与用户参与理论探索企业创新策略及其择用,深化了创新管理理论。

4.2.2实践启示

基于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企业实践提出如下启示:

1)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环境中,开放式创新作为企业应对“时基竞争”的重要创新战略,在实践中常常以吸纳用户参与企业创新的方式实现。但企业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用户参与方式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会产生的不同影响,以便选择更有效的用户参与创新方式。一般而言,鼓励用户积极提供产品及需求信息、吸引用户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均会有利于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升。但是,如果用户通过独立创新方式解决未满足的需求,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并无增益。

2)企业吸纳用户参与自身创新过程,不仅为企业导入了积极能动的外部创新源,同时也为企业输入了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成本。因此,企业在吸纳用户参与创新的过程中,要根据外部环境特征与不同创新模式各自利弊进行相机抉择。例如:当处于1个高竞争性环境中,企业选择信息提供式用户参与模式会对自身新产品开发绩效更有利;而当企业处于1个技术快速变革或动荡环境中时,企业选择让用户与自己共同开发的方式,有利于利用用户技术知识,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获得新产品开发绩效。本研究成果为企业提供了环境不确定条件下相机抉择用户参与模式的策略集及其择用框架,可为企业开放式创新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4.2.3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1)吸纳用户参与为企业提供需求知识、使用经验,甚至是技术知识,但是这些用户投入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活动,才能产生竞争绩效。文中尚未深入到不同模式的用户参与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内在机理,后续研究将基于本文的研究框架探究其内在机理。

2)本文样本受限于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主要集中于安徽省中小规模企业,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后续研究将扩大取样范围,以进一步检验本文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3)采用横截面设计,使本文研究因果关系推演存在方法论上的局限。未来尝试采用纵向设计或案例研究方法,以全面深入洞察用户参与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

参考文献:

[1]WANG T,QI T,ZHOU X,etal.Idea generation performance in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ies:the role of user interaction[J].Informationamp;Management,2024,61(3):103930.

[2]ZHANG T J,WANG D T,TSE C H,etal.Enhancing subsidiary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rough customer involvement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a contingent knowledge sourc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24,41(1):86-111.

[3]ZHOU Y,CHEN J,CHENG B.Platformincentives,user engagement and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performance in online knowledge community: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J/OL].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24-08-05].https://doi.org/10.1108/JKM-01-2023-0021.

[4]STOJCIC N,DABIC M,KRAUS S.Customisation and co-creation revisited:do user types and engagement strategies matter for product innovation success?[J].Technovation,2024,134:103045.

[5]LU K,ZOU T,DU J.Two forms of customer involvement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in the digital context:Themoderatingrole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age[J].Technovation,2024,134:103023

[6]CHRISTENSEN C M.The Innovator's Dilemma[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7]FRANKE N,KEINZ P,KLAUSBERGER K.Does this sound like a fair deal?: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fairness expectations in the individual's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firm innov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 2013,24(5):1495-1516.

[8]张军,王晶晶,江南,等.用户中心型互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HarmonyOS在线社区的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24,45(7):182-192.

[9]张军,陈晓萍,姜中霜.用户-企业共享价值诉求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以顾客授权为中介[J].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2):177-185.

[10]VON HIPPEL E.Leadusers:a source of novel product concepts[J].Management Science,1986,32(7):791-805.

[11]KATILA R,THATCHENKERY S,CHRISTENSEN M,etal.Is there a doctor in the house?:expert product users,organizationalroles,and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7,60(6):2415-2437.

[12]CUI A S,WU F.Utilizing customer knowledge in innovation:antecedents and impact of customer involvement on new product performance[J].Journal of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6,44(4):516-538.

[13]MORGAN T,OBAL M,ANOKHIN S.Customer participation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toward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and key contingencies[J].Research Policy,2018,47(2):498-510.

[14]MENGUC B,AUH S,YANNOPOULOS P.Customer and supplier involvement in design: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2):313-328.

[15]KUMAR V,PANSARI A.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engagement[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6,53(4):497-514.

[16]MAHR D,LIEVENS A,BLAZEVIC V.The value of customer cocreated knowledge during the innov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3):599-615.

[17]FENG T,CAI D,ZHANG Z,etal.Customer involvement and new productperformance:the jointly moderating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and market newness[J].Industrial Managementamp;Data Systems,2016,116(8):1700-1718.

[18]CUI A S,WU F.Customer involvement in innovation: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Innovation and Strategy,2018,15:63-98.

[19]GRANT R M A.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S2):109-122.

[20]VON HIPPEL E.The dominant role of users in the scientific instrument innovation process[J].Research Policy,1976,5(3):212-239.

[21]HIENERTH C,LETTL C,KEINZ P.Synergies among producer firms,leadusers,and user communities:the case of the lego producer-user ecosystem[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amp;Management,2014,31(4):848-866.

[22]张军,姜中霜,谢俊楠.用户参与与企业NPD绩效关系研究:以跨界协调为中介[J].科研管理,2021,42(11):190-199.

[23]BOGERS M,HORST W.Collaborativeprototyping:cross-fertilization of knowledge in prototype-driven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amp;Management,2014,31(4):744-764.

[24]PFEFFERJ.Organizations and Organization Theory[M]Marshfield,MA:Pitman,1982.

[25]ZHANG L,CHEN FW,XIA S M,etal.Value co-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platform-based alliances in cooperative advertising[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21(96):213-225.

[26]JAWORSKI B J,KOHLI A K.Marketorientation: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Markeing 1993,57(3):53-71.

[27]MUMIN D,ELBANNA S.Antecedents of team intui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succes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28(S1):159-174.

[28]周凌玥,綦良群,徐莹莹.用户介入对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知识共创的中介效应与网络能力的调节效应[J].管理评论,2022,34(4):119-130.

[29]张军,许庆瑞.知识积累、创新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8):86-95.

[30]DANNEELS E,SETHI R.New product explor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Organization Science,2011,22(4):1026-1039.

[31]EKLUND J,RAJM,EGGERS JP.Attention focus and new opportunities: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attention to alternative issues[J/OL].Organization Science,[2024-05-21].https://doi.org/10.1287/orsc.2021.15861.

[32]CHANG W,TAYLOR S A.The effectiveness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Marketing,2016,80(1):47-64.

责任编辑:丁吉海

猜你喜欢

环境不确定性开放式创新
战略联盟中环境不确定性与关系风险分析
开放式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研究
环境不确定性对医疗企业财务柔性的影响
企业风险投资(CVC)对于开放式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对策研究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环境不确定性、盈余管理和投资效率
环境不确定性、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
我国中小企业结盟能力与开放式创新模式耦合机制研究
开放式创新下的专用性知识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