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一只越冬的鸟

2024-12-11端木东舸

北京纪事 2024年12期

对于北京人来说,温暖的冬日确实有诱惑。

十二月的北京,已洋洋洒洒落过第一场雪,坐上飞机向西南飞行十个小时就不一样了:印度洋上这个盛产锡兰红茶和彩色宝石的国家,还在过夏天。

作为一个无限接近赤道的海岛,斯里兰卡最大的特点就是热。

在当地结识了一名关系不错的伙伴叫哈桑·瑙费尔,据他说,这是一个年平均气温基本保持在三十度以上的火炉子,一年只分两季,雨季和旱季。只有在我们过冬天的时候,那里赶上雨季气温才会稍有改善,偶尔可以降到二十五度左右。

初到兰卡,落脚在南部的一个小镇,名字叫做贝鲁瓦拉,我们中国人大多称呼它“贝村”。

便宜现捕的海鲜

热带的海岛,海鲜产品极大丰富——基本都是从印度洋里现捞现卖,价格便宜到让人咋舌。

距离租住别墅最近的那个海鲜市场,就建置在一个渔船码头旁边,每天当地的渔民开着破旧的快艇到大海的远处去撒网捕鱼,并将所有收获拿到市场出售。对于他们来说,劳动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不论付出何种辛劳,只要能换回一日三餐和烟酒糖茶,就已经是很知足的事情。所以,靠海吃海的渔人,并没有将并不常见的海鲜标出过高的价格。

便宜到什么程度呢?五条小臂长短粗细相仿的龙虾4000兰卡卢比,换算成人民币90块钱出头儿。巴掌大的海虾每公斤1100卢比,人民币25块多一点儿。如果是一个爱吃海鲜的人,这里可以说是让胃腑轻狂起舞的天堂。

别墅街对面是一家中餐馆,但很有意思的是,老板虽然是中国人,可主厨却是一个到四川学过川菜的兰卡本地科伦坡人。他家可以提供代客加工,只收取很少的加工费。每次到鱼市买了海鲜回来,一般都会去那家餐馆,将食材抛到后厨,坐在沙滩的椰子树下,吹着海风静等菜成。

厨师的手艺可圈可点,是我见过的外国人里中餐做得最好的。

当然不能每天总是海货吃个没够,可是相对于海产品来说,贝村的其他食材就显得稍微匮乏了一些。鸡蛋就没那么好买。很多次都是超市里MySlRPObyR/RgZWY9d5nNw==鸡蛋的全部卖光,只能由哈桑开着车带我们去到附近的村子里,找一家乡村小卖部买。

金椰子和木苹果

至于当地的特产金椰子和木苹果,尝试一次之后,估计就很难再有接触第二次的想法。前者被很多媒体夸上了天,但在不同地方买过几个喝了后,那种馊馊的味道让我总是有些茫然。有一次把喝着的椰子递给了哈桑,问他平时喝的金椰子汁是不是这个味儿,人家说了,这个味儿是对的,很正宗。看来又是习惯成自然的问题。

木苹果就更神奇了,外表看起来和椰子外壳很像,一层木质结构,只不过小了很多。这种果子据说在印度被传成圣果,号称能医治很多疾病。在酒店早餐里,每天会提供木苹果汁,喝起来挺甜挺爽口。有一天买了两个回到住处,费了很大力气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送进嘴里的时候,整个人几乎处于崩溃状态,那种酸涩的味道确实接受不来。这才明白酒店的果汁是加过很多糖的。

兰卡整个国家的人好像都很爱吃糖,不管是喝茶还是咖啡,糖多到喝完饮品后杯底会剩下厚厚一层。

按老婆的说法,是这里的人们可能觉得日子过于苦闷了,需要用很多糖来制造一些甜蜜感。

日子怎么都得过下去

租住的房子,距离海边不远——有一个很大的院子,还带着一个游泳池。

坐在遮阳伞下,身边会有很多小动物来跟你作伴。松鼠是最常见的,一片吐司就可以让它们成为你忠实的朋友。有几只喂熟了的松鼠,每天都会爬到我腿上等着我给吃的。看见它们用两只小手捧着面包把腮帮子撑得鼓鼓的,瞬间就感觉到,人和其他生灵和谐相处,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乌鸦和海鸟也是常客,但一般不会和人距离太近,保持在两米左右。它们叽叽喳喳虽然吵了些,但怎么也是给寂静的院子添了不少热闹。时不常还能见到的就是阿猫阿狗,海龟寄居蟹,就连一米多长的蜥蜴都会偶尔来光顾一下。

这种自然野趣的状态,得益于兰卡人对野生动物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哪怕是那些看上去条件就不是很宽裕的人们,也会将手中仅有的吃食分给身边的小动物一些。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他们建立了品纳维拉的大象孤儿院,贝村附近的本托塔还有一间海龟保育所,黑卡杜瓦小镇有专门和大型海龟亲密接触的海龟沙滩。就连超市里那些长得歪七扭八的果子,也不是没来头的,人家是怕野鸟吃了农药过多的果子导致死亡,才不会向果树喷洒过多的杀虫剂。也许这就是生活中本该有的样子——不管什么时候,善待自己,也善待他者。兰卡人也就这样履行着自己的热爱——不仅对动物,更是对自己。

哈桑认识几个渔民朋友,带我们去过几次野炊。那是在一座离贝村不远的岛上,乘坐快艇十分钟左右,一座白色的灯塔是这座小岛的标志。

登岛后爬一段矮山,到灯塔的顶层去吹一吹海风,俯瞰贝村全貌,你会忽然发现,这个平日里稍显破旧的镇子,竟然如此安详美丽。

偶尔在岛上可以见到一些同样来自贝村的当地人。从言谈举止间可以觉出,他们热爱这个简单的镇子。这里的每一个人好像都很爱微笑。认识不认识的,在街上擦肩而过,点头微笑似乎已经形成了习惯。

有一次阴天时候出门,走在街道上忽然飘起了雨,身边一个打伞的汉子一直在朝我看。我起初以为他可能是那种在街头伸手讨钱的闲杂人,便快走了几步省得多费口舌,可是我加快脚步的同时他也快了起来。心里正诧异时,人家赶上来后用当地话和我说了几句,我没听明白,然后他就把伞举在了我的头顶,示意我一起同行。当时心里惭愧,竟然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

善意的城市,不容易让人疲惫。什么时候待得疲乏了,那就再飞回北京来呗。像只鸟一样,在寒冬里飞往温暖的地方,向暖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