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进新征程人大工作
2024-12-10
2024年10月,中共浙江省委印发《关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新征程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浙委发〔2024〕16号)。全省各级人大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创新推进各项工作,涌现了一批特色做法。有的聚焦于建立县乡人大闭会期间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度,有的关注建立会议期间意见建议及时答复机制,有的探索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
本期“人大论坛”刊出相关经验做法,以飨读者。
鹿城:打造民生微实事品牌
鹿城区人大常委会
温州市鹿城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探索建立“e鹿履职”等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机制,推动镇人大和人大街道工委打造一批群众可知可感的民生微实事品牌。辖区内“断头路”“断头河”相继贯通,塘河水岸一体化治理等民生实事项目成效显著,“五马议事坊”“民生100微实事”等基层实践品牌走出新路径。
“全过程”监督,促进实事落地
强化专项监督,聚焦“断头路”贯通等群众关注度高的民生实事项目,区人大常委会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开展专项工作监督并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强化现场问政,组织“一府一委两院”与部门主要领导进站围绕有位有序停车、塘河水岸治理等主题开展接待活动,代表现场问政、监督、献策,政府部门一线“把脉、问诊、开方”。强化专题询问,对于民生实事项目涉及的重点部门和相关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由常委会组成人员、相关领域代表提问,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回答,全程面向社会线上直播,有效促进履职。2023年以来,推动打通断头路19条、断头河6条,开展2场专题询问,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塘河水岸生态。
“全天候”收集,夯实群众基础
数字赋能,打造“e鹿履职”数字化应用,代表随时随地线上提交关于城市建设、基层治理、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小事急事难事的意见建议,经审核后转交有关单位承办、限期反馈,完成办理后进行满意度评价,实现闭会期间代表高质量听民声、解民忧。2022年以来,在鹿117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使用,75家部门在线处理答复,累计处理意见建议652件,代表满意率97%。
阵地延伸,建设升级“五马议事坊”、瓯江新城联络站、九山文化议事坊、中国鞋都经济e观察等特色联络站,创建“榕树下”“长亭里”“园区内”等“户外+流动”民意收集点,收集“家门口”的意见建议,夯实做好民生实事项目的基层基础。如“五马议事坊”创新“代表轮值接待”等机制,推动并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小巷停车难等民生实事,实现“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
“全区域”创新,提升民主活力
持续擦亮品牌,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三官一律”进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官一律”常态化进站收集并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创新开展“法治为民”实事项目,针对法治领域群众诉求等,以民主票选、项目运作、闭环监督的方式,打造“五员+执”“入市第一课”等一批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鼓励基层首创,积极推进“一街镇一品牌”基层人大实践创新工作,建立常委会工委联系指导街镇人大机制,全面铺开街镇人大民生实事数字化票决,涌现出南汇街道“人大汇客厅”、南郊街道“民生100”微实事等街镇人大工作品牌。
遂昌:创新机制办好代表“口头建议”
遂昌县人大常委会
一直以来,相比正式提交大会的代表建议,代表审议发言时的口头建议没有引起“一府一委两院”的关注,一些有价值的口头意见建议甚至被搁置,严重挫伤了代表依法履职热情,不利于代表作用的有效发挥。2024年以来,遂昌县人大常委会以“破解代表审议意见建议答复难”为题,创新实施“1820”工作机制,推动代表的“口头建议”办理,让“口头建议”不停留在口头。
1项新规,让“口头建议”掷地有声
“各承办单位要把办好代表口头建议与办好代表书面建议放在同等地位办理落实。要确定责任领导负责,有人员主抓,有办法解决,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遂昌县人大常委会最新出台的《代表口头建议办理规定》第七条,明确口头建议的办理方式与正式代表建议同要求、同标准、同时限、同考核,充分尊重每一位代表的发声。
同时根据《代表口头建议办理规定》,代表“口头建议”按建议内容将分为办理类、说明类和参考类。办理类建议由承办单位牵头研究办理,3个月内反馈办理情况;说明类建议要求承办单位牵头就代表反映问题,向代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参考类建议供单位参考,不作办理、答复要求。通过对“口头建议”进行细致分类,严格办理程序,落实办理责任,为“口头建议”办理提供制度保障。
8名“专员”,从源头疏通办理症结
遂昌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为8个代表团配备了8名综合文字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收集、记录代表审议发言时提出的意见建议,并梳理出3类建议共83条。4月初,遂昌县人大常委会印发《代表审议发言建议交办目录》,将83条“口头建议”转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除此之外,这8名“专员”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将代表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等审议发言内容进行收集、归纳和管理,建立“代表口头建议办理库”,并明确办理时限、办理要求,及时将归类完善后的建议转交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办理。
“专员专管”的模式,让每位代表的“口头建议”得到科学的管理和充分的落实,同时也简化了代表建议交办流程,提升了办理效率。
下沉督办,各镇街每年至少召开1次“口头建议”督办会
基层的建议向上反馈,需要较多的程序和时间,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为打通代表“口头建议”反馈的渠道,更好地倾听代表群众的呼声,遂昌县人大常委会实行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相关代表、部门参与的“下沉督办”工作机制。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遂昌县的20个乡镇(街道)每年至少要组织召开一次代表“口头建议”的督办会。
“下沉督办”加强了代表和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也从单向的建议办理模式,升级成双向的沟通探讨模式,让代表建议的办理更加精准、合理和高效。截至2024年10月,遂昌县人大常委会通过20次督办会,落实解决代表“口头建议”21条,推动落实代表“口头建议”62条。
嵊州:开好民情分析会 破解民生难题
嵊州市人大常委会
为更好拓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渠道,2023年以来,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进联络站开展“督促落实‘三三一’工作体系,指导召开民情分析会”活动,推动民情、民意、民智、民生全链条转化,活动成果两次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批示肯定。
线上线下 广泛汇集民意
民情分析会,重点在民情。为更广泛汇集群众意见,各乡镇(街道)人大牵头,组织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线上线下同步收集民情民意。线下,结合联络站“一月一主题”活动、国家机关负责人进代表联络站“见代表·办建议”专题月活动以及代表日常走访选民群众、开展视察调研等,感知民情、汇集民意。线上,充分运用代表码、代表活动码,依托数字人大平台,广泛收集选民和代表意见。
乡镇人大主席团、人大街道工委将民情民意有机整合,分门别类,精准提炼本区域内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难点,提交会议协商讨论。如聚焦香榧这一嵊州特色产业,谷来、石璜两个香榧主产区将完善生产配套条件、推动香榧产业能级提升作为民情分析会议题,为发展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共商共议 充分吸纳民智
民情分析会,落脚在分析。民情分析会活动坚持让代表“唱主角”,由代表详细阐述议题所反映的民生热点问题。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解答代表疑问,提出解决措施,明确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路线图。参加会议的市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既作为代表发表意见,又作为领导牵头协调、提出工作要求。如在浦口街道联络站的民情分析会上,选民俞鲁锋提到集成灶专项消费券资金发放缓慢问题,参会的嵊州市委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商务局会同浦口街道高效落实,议题提出后两日内,217家经销门店共计436.47万元已经完成100%拨付。两年来,共有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365人次、各级代表或选民1113人次参加活动,实现了人大、政府部门、人大代表、选民群众的多元沟通。
分级分类 闭环处理民意
民情分析会,关键在落实。为了确保活动效果,嵊州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四张清单”,构建了民意分析处理闭环机制。一是分级分类交办。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中,涉及市级部门的,由市人大常委会汇总梳理后,统一进行交办;属于乡镇(街道)层面的,由乡镇(街道)人大牵头交各职能科室办理。二是人大跟踪问效。紧盯建议办理、反馈评价等关键环节,县乡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全程跟踪督办。三是部门实时反馈。乡镇(街道)人大视情召开协商座谈会、跟踪督办会,组织部门和代表面对面沟通协商,通报前期工作进展,共同研究下一步工作举措。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收集意见建议524件,通过分层级交办、闭环式监督,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民生实事、难事,真正做到了“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政府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