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街石匠

2024-12-09何刚

小品文选刊 2024年12期

猫街人说,猫街有三座大山:大湾山、中峰山、白马山。大湾山和白马山实际上只隔着一条左苗河,东边的大湾山余脉叫大石岭岗,西边的白马山叫龙岗,因为曾经建过山神庙,也叫神庙山。两座山都铺满石头。猫街就流传六块老叫石的故事。石头是这样叫的:一块牛身子大的巨石站在猫街街上,另一块卧在神庙山,你随便用手拍打其中一块,如果侧耳细听另外一块会有回声。龙岗上有很多臼形石坑,为白马山平添关于唐僧西天取经的神秘故事:山是白龙马幻化的,马脚迹是白龙马踩出来的,盘地松是因为晒过唐僧的经书所以长不高,唐僧在狮子窝传经留下传经寺……龙岗夹峙着一条山谷,山谷里也是无尽的石头,山谷尽头西面和南面是两面绝壁,冲西堵头的叫绝斗崖,南面的叫望夫崖。过去,绝斗崖上有飞瀑泻下,望夫崖上立着一块巨石,像妙龄女子凝望远方盐马古道,盼望赶马的丈夫归来。

隔着七八百米,山巅之上也凌空跃出一块巨石,石面光滑平整,纵横纹路交错,中间似乎隔着一条河,猫街人说这是棋盘石,星空璀璨的夜晚,仙人在上面下棋,可以躲藏附近偷听仙人说话。

最初的猫街离左苗河百余米,傍着一条小小的支流,依着大石岭岗山势,斜偏偏的爬坡建村,六尺街巷,马店、旅社、酒肆、茶楼……从黑井盐都驮运井盐的马帮,踢踏踢踏的沉重马蹄,留驻猫街。街市走下山坡,过河,伏在河畔像肥大的猫身子。石头铺台、石板街道、上马石、镇宅神兽,红砂石、白砂石,都就大石岭岗取材。开街之初,南来北往的马帮商贩约定十二生肖寅虎日为街,猫为小虎,就叫了猫街、猫铺子。左苗河汇入勐岗河之后,流入金沙江,从猫街转运的盐茶物资也沿江流传播。

坡道上最初的猫街,越来越像高高扬着的猫尾巴,现在石阶更替为水泥路,没有了街市,已经蜕化为纯粹的村落,古木以外,处处留下遍地石头的痕迹:沿着村边小路下山,要走过风化的石壁,要走下一个陡峭的石头崖。似乎无声地说,瞧瞧,猫街石头多。

猫街石头多,就有了石匠和石匠村。

石匠在岁月里曾经不可或缺。建房子、造桥、勒石立碑、牌坊、石缸石磨、石槽、十二生肖石像、香炉佛龛灶头,哪里少得了石匠手艺。在猫街地区,处处都有关于石匠的非常事物。猫街往南二三里,在白马山南麓的海资村,龙和乌龟的儿子赑屃(也叫霸下),在石匠手里被雕刻成昂着头的柱脚石,负重立柱和房梁,支砌大门的石头有瞭望孔和枪眼,射出进攻的子弹,也能抵挡回击。小屯村(隔着海资和猫街差不多都是一公里距离)沈家大院,三层的土木房子,四面出水,出墙面的飞边和瓦檐全部都用雕花石板支砌,用以防火。桃源村的一口蟠龙井,一条巨龙从井底盘旋而出,像嘶鸣着飞天。

王宗福是海资村世传石匠,他家一处祖宅后墙是一面巨石。在他的讲述里,房子是这样建成的:宅基地上有一块面积五六十平米的硕大石块,爷爷和父亲两代石匠和自己一辈的5个学徒,钢钎、錾子、凿子、铁锤,从裂石开始,硬生生凿出4格房屋的石脚基石、柱脚石、院子里铺的石板、石阶,包括火塘、地火龙用的全部石头,凿出平地之外,还留下一面石墙。讲的时候,已经62岁的老石匠脸上露着傲色,他说,那时候,除了铁锤、錾子这些工具以外,连搬动堆码都全恁双手的力气,和现在不一样,有铲车、挖机、电镐、切割和打磨的机器。在另一户石匠人家,灶房里一眼柴火灶和火塘旁边,都摆着一条二三十公分高半米长的条石,石面光滑有一层如包浆般的亮色,雕刻有花草火把图案,问主人家说是火龛,仔细看也现出端倪,中间是空的,可以从两头装进去火柴和引火用的松木明子。琢磨通透后,油然佩服打制的匠人。

王宗福说,自己家里5弟兄都师承父亲,那时候爷爷也还在世。据爷爷说,也是师承祖上,在往上就说不清楚了,似乎从迁徙而来开村的时候就有石匠技艺,只是没有家谱一类的文字记载。少年时代,也曾听爷爷讲过石匠故事。说村中有石匠为连城寺刻过一块碑,记载明朝建文皇帝遁迹连城寺的一段往事,只是石碑竟然莫名消失,多年后却出现在外地。连城寺藏匿在白马山深峡中,只有一条石崖栈道可以出入,寺庙附近开辟有数百亩田地,开辟一片果林,也在山壁凿有洞穴,疑似屯兵积粮地方,如果没有官家运作民间哪有这样雄厚财力,传说建文逃至云南,得到驻滇镇守的沐英后代暗中帮助(此一历史公案流传民间,相关地方各执一词)。还说村里石匠也在解放前参与走夷方,跑到腾冲缅甸赌石和加工玉石。说谁家祖上出去了没有回来,谁家的却发了财,一家迁居昆明。王宗福有些许惋惜说,可惜村里面没有一个玉器师傅。

海资村地处山区,交通不变,生产生活条件都落后于猫街坝子,为淘生活,村里青壮年都愿意习得石匠手艺。石匠是海资村的,石头是猫街的,交通便利就地取材,民间话语里石匠就成了猫街石匠。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在20多年时间里,是猫街石匠最风光的时期,一股风的打碑甚至立生基(未亡人的墓碑)、打生活器皿、打制古镇铺街铺农家院坝铺进山游路的石板。

规模最大的时候,王宗福家5弟兄名下有石场(作坊)2家,村里围着大石岭岗总共建了11家石场,在县城南山寺一带石雕作坊区也有5家石场,全部18家,每家算八九个人,总数也有近两百人从业。在牟定独此一家,其他有石匠的村庄扳着手指头就能数清楚。县内有铁匠村、篾匠村、缸罐村、海资就算得是石匠村。王宗福是石雕非遗州级传承人,县级传承人中有5个都是他带出来的徒弟。

出自王宗福的石雕作品是修复牟定文庙时的泮池、池桥全部石头和龙板,南山公园的“红军长征过牟定”和“解放牟定”两幅汉白玉浮雕,至于其它的龙柱狮子墓碑这些石器几乎遍布牟定及周边县市。

开山裂石(选料)、设计(描图)、雕刻、打磨,当当当凿石的声音,从人类石器时代传承至今,也留下难于计数的石雕艺术精品,民间最常见的贵如盘龙柱、凤回头,平凡如一个石圆臼和一个喂猪的石槽。王宗福听爷爷讲过石匠的风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要建塔或者造桥的村庄,牵着挂红的高头大马或者抬着滑竿,带着烟酒糖茶隆重热烈地在鞭炮声中迎请石匠师傅。师傅带着徒弟奔赴石场,叮叮当当按照主家要求设计施工,风餐劳苦数月,喝了竣工酒收了剩余工钱欢天喜地回家。王宗福说,石匠技艺高低大宗的如建桥造塔,工序远不如精巧的龙柱龙板和镂空的雕刻,一步差错材料就废掉了。好的镂空雕,是创作更是艺术。

过去,在一面山坡上或者依傍在山脚,一堆乱石,几个打石头的汉子骑坐石头或者一个矮板凳上,从早到晚叮叮当当,石粉纷飞,一天两天,雏形初现,一个石槽、一个圆臼、一个狮子;现在,在石雕工厂,微电脑、数控技术的应用,从设计到精准切割镌刻打磨全部机械化,一边作业一边淋水,比如一个石槽一两个小时的流水作业就全部完成。王宗福讲述猫街石匠的过往,讲述应用数控科技的现代石雕工艺,抑或是为猫街石匠的没落加一个含蓄的注脚。他说,在历史的漫长岁月,石匠功勋卓著,猫街石匠也是。

现在的猫街,围着左苗河两岸,延展了上世纪的几倍,比最初的六尺巷大了十几倍。猫街的名称一度时期囊括整个牟定东界,也就是现在的安乐和戌街两个乡,1982年因地名相同原因,猫街更名为安乐。但集镇还依然叫做猫街。

选自《楚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