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与展望

2024-12-09李恺杜媛媛

党员生活·下 2024年11期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包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近年来,湖北省聚焦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文旅产业建设、乡村数字化建设等诸多挑战。

硕果累累:

湖北省乡村振兴的工作现状

湖北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在粮食安全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确保粮食稳定供给,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河流密布、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环境。2023年,湖北省粮食总产量达555.4亿斤,粮食播种面积4706.97千公顷,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这既为湖北省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全国粮食稳定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筑牢“种子芯片”,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出台《湖北省实施“种粮一体化”行动方案》,促进种子产业和粮食产业协同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政策支持。

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24年3月,省委一号文件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发展可以带动农民富裕、农村发展,真正让农民享受发展成果。例如,竹溪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渔业养殖、中药种植、生态文旅等产业,实实在在让农民增收,提升农民幸福感。在乡村人才培养上,湖北省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科技平台,结合主要农业产业,通过“头雁+导师结对”“头雁+产业帮扶”“头雁+科技赋能”等方式,培养各类农业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筑牢乡村振兴根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对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湖北省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模式,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例如,来凤县绿水镇老寨村积极探索“一统两联三治”乡村治理模式,引导人才返乡创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草药、藤茶等产业,推动农旅融合,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0万元。此外,湖北省探索以村民小组为治理单元,在1038个城乡社区、50个村民小组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点,发动群众共建共享,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瓶颈犹存:

湖北省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挑战

湖北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稳中求进,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乡村文旅产业建设、乡村数字化建设等诸多挑战。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仍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承担着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决定、领导乡村建设和团结农民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有助于提升党员在参与公共事务、构建公共秩序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党员吸纳能力不足、党员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导致农村党员在面对公共事务时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能力,进而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效能,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提升。

乡村文旅产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湖北省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充足,红色文化资源充沛,为开展乡村文旅产业提供了良好基础。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是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湖北省积极开展资源整合,在乡村文旅产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知音湖北·四季村晚”品牌活动、咸丰县彭家沟村文旅产业等项目,已经成为推动当地乡村全面振兴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引擎。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融合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方面仍有发展空间。乡村旅游产业要融合乡村生态旅游和乡村文化,加强深度体验和文化内涵,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湖北省还需深化文旅融合,建设更具湖北特色的乡村文旅产业。

乡村数字化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仍有提升空间。在数字信息时代的浪潮中,乡村数字化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乡村数字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实现“村村通宽带”,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通信条件。随之而来的电商直播、数字农业等模式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数字化建设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新渠道、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新平台,更为传统农业转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乡村数字化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方式。农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了解政务信息、反馈诉求,村干部能快捷地获取信息,及时解决农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深入群众、服务群众。

破浪前行:

湖北省乡村全面振兴的改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湖北省未来应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加强人才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领航,凝心聚力促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基层建设的“桥头堡”,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团结带领农民建设美丽家园。在组织建设上,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思想引领和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通过定期召开支部会议、丰富主题党日形式等方式,激发党员参与村内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数字乡村发展,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建立数字党建系统,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党员队伍建设上,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综合能力。例如,通过“百马行动”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党员和群众心中。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基层党组织要带头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产业赋能,特色经济兴乡村。湖北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优质粮油产业、优质水果产业、水产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等方面有显著优势。要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落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五个功能定位”的部署,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打造湖北省优质农产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拓宽湖北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其次,湖北省拥有多样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挖掘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和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另外,湖北省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积极开发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路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人才筑基,汇聚英才助振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应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汇聚各方英才,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无论是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还是农村电商和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要专业人才来引领和推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也离不开一批有责任感、有能力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应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人员等返乡工作,为乡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可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创业平台、提供教育培训机会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也要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科技助推,创新驱动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科技创新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对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要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建立健全产学研机制,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科技活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和产业应深度融合,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转型。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作者李恺系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媛媛系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