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计工作百年历程与启示

2024-12-09童书元

国际商务财会 2024年21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创到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巩固与提升、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创新与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深化与拓展等几个阶段。回望百年党史,审计工作在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新时代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明确党的领导是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不断创新与完善审计制度与方法,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最大化提升审计工作实际效果。

【关键词】审计工作;百年历程;审计能力;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9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20XDJ006。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审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审计工作的百年历程,既是党领导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见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计工作的百年历程与启示,对于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工作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审计工作:初创到发展

审计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从萌芽到逐步发展的重要历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深刻认识到审计监督在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将其作为维护财经纪律的重要手段[1]。

在革命初期,审计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由党的领导人直接参与,或由临时机构承担。1922年江西萍乡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经济审查委员会,标志着党领导下审计工作的初步尝试。随后,省港大罢工期间设立审计局,强化了审计在革命活动中的地位。至中央苏区时期,审计制度正式确立,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确保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不受财政部门领导,直接对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有效地执行了对财政收支的严格审查。在这一时期,审计目标明确,审计法规虽因时而异,但核心宗旨未改,即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审计人员在坚持节约原则的同时,对各级政府和团体的财政预算与决算进行了严格审计。审计监督方式的创新亦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面对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审计人员不仅采用了书面审计、实地审计等常规手段,还发展了委托审计等灵活多样的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审计需求[2]。特别是在延安时期,中央财政经济部建立审计处,对党员干部的经费支出进行了严格的法律审计,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严格要求。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审计工作:巩固与提升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的审计工作经历了从建立到调整再到恢复的过程,不断巩固和提升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战争创伤和经济基础薄弱的严峻形势,审计工作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建立起独立的审计机构,通过严格的预算和决算审计,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然而,在20世纪中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一度削弱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将其并入财政部门。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管理流程,但也导致审计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受到严重制约。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审计工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恢复和加强,其职能和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履行职责,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审计工作:创新与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审计工作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突破,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在宪法和审计法的框架下,审计工作不仅在法律层面得到了明确,更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首先,审计工作的重心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也增强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下放审计权力,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自主权,这促使审计部门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的审计需求。在此过程中,“上审下”的模式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深入性[3]。其次,随着1995年审计部门相互独立的模式确立,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各级政府开始主动接受财政收支审计,将其作为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这一变化不仅加强了政府内部的自我约束,也为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审计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1988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1992年中共中央强调加强审计监督力度,要求审计部门紧抓特殊和重点问题,并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潜在的任何问题。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审计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进入21世纪,中国审计工作在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大量审计准则、条例和办法的发布,规范了审计工作流程,提高了审计工作标准,弥补了审计法律法规的不足。这些举措使得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法治化,降低了操作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审计工作:全面深化与拓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审计工作经历了从传统的财政收支审计向现代绩效审计的转变,实现了全面深化与拓展。这一时期的审计工作不仅关注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更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体现了对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化追求。

首先,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进一步凸显,它不仅是经济监督的工具,更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其次,审计职能的拓展和深化表现在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上。在广度上,审计覆盖了公共财政、国有资产、国有企业、金融等各个领域,实现了对所有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主体的全覆盖。在深度上,审计工作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了综合性、绩效性审计,不仅关注资金的合法合规,更重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推动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再次,审计工作的法治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进一步修订《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明确了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规范了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公信力。最后,审计工作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审计机关积极参与国际审计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审计理念和方法,提升了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审计工作的成就和经验。

二、审计在百年党史中的重要作用与贡献

(一)审计工作在革命与建设中的经济监督作用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审计工作就已经开始发挥其独特的经济监督功能。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审计工作不仅帮助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初步的财政管理和监督体系,而且对经济活动的审查和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防止了贪污浪费和经济混乱,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明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审计机关通过对国家预算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了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审计工作还积极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农业、工业、交通等领域的经济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4]。

(二)审计工作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计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审计机关通过对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经济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另一方面,审计工作还积极参与了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审计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要求更加严格。审计机关通过加强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了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通过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节约和高效利用;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监督,维护了国家的经济秩序和金融安全。

(三)审计工作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了重要的目标。审计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贡献更加显著。一方面,审计机关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通过揭示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审计机关为纪检监察机关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5]。另一方面,审计机关还积极参与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通过对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审计机关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提供了重要的反馈和建议,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改进和完善。同时,审计机关还通过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了财政资金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新时代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的领导对于审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的领导不仅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政治方向,而且还为其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和组织保障。审计工作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法规,从而确保了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首先,党的领导确立了审计工作的政治方向。审计工作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审计活动与国家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党的领导,审计工作能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党的领导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审计法规体系,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制基础。并且,党的领导还推动了审计机构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再次,党的领导加强了审计工作的组织保障。通过党的建设,审计机关内部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确保了审计决策的科学性和审计执行的严肃性。党的领导还推动了审计工作与其他监督形式的有效衔接,形成了覆盖全面、层次分明的监督网络,提高了监督效能。最后,党的领导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法治水平。随着我国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审计标准和程序更加规范,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也推动了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增强了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二)不断创新与完善审计制度与方法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审计工作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创新与完善审计制度和方法的重要性。从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保障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机构调整,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职能拓展,国家审计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思维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

一方面,国家审计在守正创新中拓展了职能空间。通过引入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审计、远程审计等,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审计机关积极探索新的审计项目和领域,如环境审计、信息化审计等,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在完善制度和方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修订和完善《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审计机关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6]。此外,国家审计还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审计制度的国际化和规范化。这些创新与完善的举措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因此,应该继续坚持创新与完善审计制度和方法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合国情的审计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三)强化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

审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审计工作始终注重审计队伍建设,以加强培训、选拔优秀人才等方式,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首先,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培养。审计人员作为党和国家的经济卫士,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确保他们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审计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专业知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审计技能和业务水平;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种专业考试和认证,获得更多的专业资格和证书。最后,营造良好的审计文化氛围。审计文化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对于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该积极营造积极向上、严谨细致的审计文化氛围,鼓励审计人员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加强对优秀审计人员的表彰和奖励,发挥榜样作用,激励更多的审计人员为审计事业做出贡献。

四、结语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审计工作的百年历程,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百年来,审计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忠诚履行职责,勇于担当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提高审计监督效能,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要从百年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和弘扬审计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审计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审计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永海.论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J].审计研究,2024(01):11-17.

[2]冀睿.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法与宪法的衔接关系[J].会计之友,2024(02):27-34.

[3]刘明辉,刘雅芳,滕立.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文化——深厚底蕴、时代标识与路径指向[J].会计研究,2023(07):3-17.

[4]袁业虎,胡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监督精神探究[J].会计之友,2023(03):116-124.

[5]沈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审计整改制度:回顾与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37(04):1-8.

[6]张晓玲.中国共产党审计思想研究(1921-1949)[J].财经研究,2021,47(11):20-33.

责编:杨雪